王芳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圖像的傳播方式大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書面閱讀式的文化進入了多媒體的閱讀文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成為了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多媒體教學以它強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將聲音、圖像、文字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nèi)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jié)合的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是一種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有效教育形式。
【關鍵詞】早期閱讀 多媒體
【課題項目】壽寧縣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幼兒體驗式繪本閱讀的策略研究》SNXJKY17-007。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99-01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全新概念的教學手段,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立體的情景刺激幼兒的感官,拓寬了幼兒的視野,豐富了幼兒的知識,成為優(yōu)化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繪本內(nèi)容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適當刪減繪本畫面
幼兒閱讀的書,主要是以圖像為主的繪本。它不僅幫助孩子通過畫面了解故事事件,還使孩子在儲存影像的同時,提升想象力。所以,解讀圖畫是幼兒閱讀的重要能力之一。一個情節(jié)奇妙、引人入勝的繪本一般頁數(shù)頗多。一個人物生動、情感濃郁的兒童故事,一般總有并列的情節(jié)和重復的語言。自然,這些情節(jié)并列、意義重復的畫面,為故事感情的累積、孩子反復的感知,作了必要的鋪陳。但是,集體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集體閱讀對于孩子閱讀方法的獲得、認知及思想的重構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如何有效地兩者兼顧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早期閱讀教學,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對整節(jié)課進度進行調(diào)節(jié),有選擇地使所演示的內(nèi)容再現(xiàn)。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當增添繪本畫面、圖像符號
為了更好的理解故事主題思想,我們可以在繪本畫頁中增加畫面,幫助孩子將童話的思想與現(xiàn)實的生活相連接。例如繪本《搬過來搬過去》,在故事發(fā)展階段,有個動人的情景:抱著家什搬家。畫面洋溢著這對情侶對生活的熱忱,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的主題:帶著熱情和智慧,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就在這畫頁后增加了一頁:大小不同的收納盒。讓中班孩子在這個情景中感知整理和搬移東西的方法。既使孩子感受了鱷魚和長頸鹿的積極樂觀和聰明智慧,又為孩子習得生活的技能提供了情景,從而繪本的主題思想著落于孩子的心田。
繪本除了圖像之外,還有文字,盡管不多,卻往往為圖像的情景作著解釋。而幼兒園的孩子幾乎不看文字,只關注圖像。如何幫助孩子解讀畫中“話”,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對幼兒繪本進行適當調(diào)整。例如繪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的第一頁:天鵝和鴨子彼此對峙的模樣,不看文字,很難讓人讀懂“情況”。我們在設計課件時,分別在它們的腦袋上方添加了一個圖像符號:一個大拇指,用以解釋文字“鴨子覺得自己很棒……天鵝覺得自己也很棒……他倆都覺得自己很棒”?;顒又?,孩子比較準確地讀懂了事件過程。
所以,在繪本教學中,為畫面增加一些圖像符號,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閱讀重難點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靜態(tài)畫面動態(tài)化,突出重難點
幼兒的思維特點主要體現(xiàn)為具體形象性,他們以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需要一定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刺激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而多媒體能以豐富多彩充滿情趣的畫面、變化多端的動像、生動逼真的音響來充分刺激幼兒的多種感官,使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牢牢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復雜的內(nèi)容簡明化,突破重難點
對閱讀教學中不易理解的重難點部分,運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特有的演示功能,如定格處理和反復顯示等,可加深和幫助幼兒對繪本的理解。在大班早期閱讀《手套》中,小老鼠、青蛙、小兔子、狐貍、野豬擠一擠都進了手套,可是小熊擠進來之后,手套卻破了。這種期待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異搭建了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背景,而這也正是孩子理解故事并投入欣賞故事的關鍵所在、難點所在。在閱讀到小熊擠進手套,手套邊上崩了一條天大的裂縫,小老鼠與小熊互相對視尷尬的表情時,教師將畫面定格在了這一頁,并提問:“它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表情?”在幼兒回答完之后立刻將畫面又反回到了小熊進手套前與進手套后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比較。一旦孩子對這種情節(jié)背景有所理解和感知后,就能輕松、流暢、自如的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從容捕捉圖畫細節(jié)中的幽默諧趣。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思維形象化,強化重難點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恰當切入能成為活動突破重難點的點睛之筆,把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將重難點深入淺出,讓幼兒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幼兒的認知過程,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的知識游戲化,趣化重難點
繪本的情景是孩子成長中設疑和解惑的橋梁。合理利用聲音、動畫、視頻、投影、幻燈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能再現(xiàn)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游戲情景進行課堂教學,能使教材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有趣。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在教學中,我依據(jù)情節(jié)讓孩子通過繪圖功能,現(xiàn)場跟隨爺爺,為約瑟改制了一系列的物品:第一環(huán)節(jié),將毛毯改成外套(要求,對稱剪):第二環(huán)節(jié),將外套改成最大的背心(經(jīng)驗:剪去越少越好):第三環(huán)節(jié),將背心變成一件心儀物(鞏固:剪去越少越好);第四環(huán)節(jié),剪兩個一模一樣的最大的紐扣(拓展:對稱剪、剪去越少越好)。孩子在活動中的體驗,既加深了對文學作品主題的理解,又增進了對數(shù)理邏輯知識的感知。
多媒體教學有許多的優(yōu)勢,它也對我們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的互動性,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nèi)容,使閱讀活動更為快樂、有效。
參考文獻:
[1]陳世明:《圖像時代的早期閱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2]顏曉燕:《早期閱讀的整合教育》,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2013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