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倩
明敏讀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還算可以,經常能拿到全年級第一。他總是很驕傲,看著競爭對手,就像是看著沙場上的敵人,忍不住跟對方攀比或者廝殺。
直到有一天,班上轉來了一個從城里回來的女孩,他無奈地發(fā)現(xiàn)她的學習方法和能力,都要比他高,以至于痛失寶座。他不服氣,但是又想知道她怎么會這么厲害,于是拉下面子去請教。女孩說自己的成績以前在班上也不過是中上而已,比她厲害的大有人在。至于成績能考得比較好,大約是因為以前上補習班的時候,英語老師總會教她一些記憶法和閱讀法,所以成績上占了一點優(yōu)勢。而在理科方面,有些名師非常優(yōu)秀,他們總結出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不是用題海戰(zhàn)術解決問題,而是從學會只做一題就能精通同種類型的題目。
明敏大吃一驚,原來學習真有捷徑可走。為了提高成績,他問女孩能不能教教自己,沒想到女孩一口答應了。明敏吃驚地問:“你不怕教會我以后,我的成績會比你好嗎?”女孩說:“我們是同學啊,如果成績好的話,可以一起考到更好的大學。要知道,我們的對手不僅僅是年級的其他人,還有全省全國那么多考生呢!”
明敏第一次覺得自己從前有點像井底之蛙,那時候,他的格局只不過就是一所學校而已。然而,學校之外,有更廣闊的天地,有一個更大的圓。而這個圓,就像一個格局。他的見識太少,以至于自己的格局一直限于與同年級的競爭,并以此沾沾自喜。
古希臘的哲學家芝諾,有一天學生問他:“老師,您學識淵博,知道事情這么多,為什么總是經常懷疑自己的答案?”芝諾說:“人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圓圈外是未知的,圓圈內是已知的,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圓圈就會越大,圓的周長也就越大,于是接觸的未知空間也就越多。所以我知道的比你們多,但不知道的東西也比你們多?!?/p>
其實,這個圓圈,既是知識,也是見識和格局。當一個人知道得越多,格局也會越大,同時也明白自己懂得還很少,愿意虛懷若谷,去接納更厲害的人或者事。若總是習慣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沾沾自喜,不愿跳出,那格局注定人生是走不遠的。就拿讀書這件事情來說,雖然一個人以前讀過很多書,可能大部分內容都忘了,但是植根在靈魂里的智慧或者情感,只要找到一個出口,就會噴薄而出。
學識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決定人的一生。就像知乎有一個高贊的答案:“其實,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吃過很多食物,現(xiàn)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們的骨頭和血肉?!碑斘覀冏x過萬卷書,走過萬里路,經歷了許多的人和事以后,見識就會不斷提高,心胸也會變得更加寬廣,可以海納百川接受更多不同的意見或者觀點,人生的格局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大。
當我們站在低處的時候,可能眼中看到的都是一地的垃圾;而當我們走向高處,站在城市的不同的高度,我們的見識和格局都會大不一樣。每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高度,更深的人生領悟,以及做事方式可能都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看過一個教育故事:同樣考上全國知名大學的文科狀元,一同到高三的班上去給大家分享學習經驗。一個來自農村的狀元,一字一句地讀著預先已經寫好的稿子,說自己當初如何不眠不休地寫題,拼盡所有的力量,在父母的熱切期待中,總算考上了知名大學。而另一位來自大城市的狀元,則對國外的作家和名著如數(shù)家珍,講述自己在整個高中的寒暑假,一邊隨著父母滿世界旅行,到博物館看歷史,閱讀多國文化。相比之下,前面那位狀元則只能對考綱要求的背誦段落倒背如流。家庭的差異,見識的不同,導致了能力同樣強大的人,擁有了不一樣的格局。走得更遠,看得更多的人,擁有的世界也更加廣闊。
記得有句汽車的廣告詞說過:“看過世界的孩子更強大?!逼鋵?,說的就是一個人的見識,會讓格局變得更大,更容易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未來。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