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飯君
中國人的愛,似乎從來就不自然也不坦蕩。
從來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去愛,但卻在十五六歲心理上渴望愛的時候,被父母、老師告知禁止“早戀”,喜歡誰誰誰還會被同學“嘲笑”“擠兌”。
一方面我們看著經典作品里描繪愛情的崇高與美好,一方面當愛落在自己身上,就會被認為是羞恥的、下流的,是人生路上的毒藥。父母總說一長大就自然懂了!可哪有自然就會懂的事?
30多年前,社會學家尼爾·波茲曼認為電視讓信息接收不再需要門檻,成人化的節(jié)目打破了童年和成人之間的界限。如今,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這種界限模糊的情況尤甚。父母、老師仍然對此閉口不提,我們卻笨拙地在網絡上學習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父母認為我們長大自然會懂,當問題出現(xiàn)時,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依舊不懂,只好把問題重新拋回給網絡,得到一些無法求證對錯的答案,然后磕磕絆絆地摸著石頭過河。
偶爾看到日本電視節(jié)目,學校鼓勵學生在天臺上對同學大聲喊出自己的愛,學會接受被認可,也學會接受被拒絕,不禁感慨,原來還有這樣的操作。
Q:初中生應不應該接受專門的情感教育?為什么?
一諾:情感教育確實是一門課程,不容忽視,我認為情感是本能的,關于情感的教育就應該是自然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不回避,進行適度引導,幫助他慢慢形成正確的情感觀。
Q2:在孩子青春期時,你會怎么和他談論愛情?
一諾:青春期是每個人對異性情感爆發(fā)的高峰期,這時的愛情很簡單,如果愛情來了,別怕,我不會跟他講大道理,會分享我的經歷,經歷是最好教材。
Q3:愛情中的責任、義務以及自我保護是?
一諾:這個問題大多成年人都答不上來,最好用行動來回答。愛情中對責任、義務最好的定義就是父母一身作則,責任、義務就是父母相處的樣子。自我保護,除了身體層面,還有就是精神獨立,不要總想著依賴對方。
Q4:什么時候開始談戀愛是“舍時宜”的?
一諾:理論上戀愛的適宜期是當你懂得“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可以很好地安排愛情和學習之間關系的時候。但如果一個人真的把這些道理都明白了再談戀愛,應該會很無趣吧。所以,如果有個人讓你有變得優(yōu)秀的動力,可以試著一起努力變得更好。
愛情是讓你想要變得更好的動力
Q1:初中生應不應該接受專門的情感教育?為什么?
夏不綠:很有必要。受文化影響,大多數(shù)家長都不會告訴孩子什么是愛情,孩子只能從書本或者影視劇中獲取。而文藝作品對愛情都有夸大和矯飾的成分,很容易把小孩情感價值觀帶偏。
Q2:在孩子青春期時,你會怎么和他談論愛情?
夏不綠:我會告訴他,愛情是讓你想要變得更好的動力,喜歡優(yōu)秀的人,想要和他共同成長,成為與其匹配的人。任何只看到眼前感受的愛,都是耍流氓。愛是流動的,隨時都在變化,如果你只看重眼前的感受,你們的距離就會隨著對方的進步變得越來越遠。Q3:愛情中的責任、義務以及自我保護是?
夏不綠:每段戀愛都有責任,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自己負責,就是在開始這段感情后你得承擔好或壞的后果,并且是在你可控范圍內。愛情最大的義務,是能夠讓雙方都成為更好的人,這個好是指情緒和生活上的。影視劇表現(xiàn)愛情的時候都驚天動地,卻忘了告訴大家,愛情也是有風險的,是否懂得過早性接觸的危害?如果遇到了騙子怎么辦?所以在愛情中,千萬不要一味沉淪,要以保護好自己為前提。
Q4:什么時候開始談戀愛是“合時宜”的?
夏不綠:年齡太大,所面臨的感情成分很難純粹,太小又很難明白什么是愛。青春期是大多數(shù)少男少女戀愛萌芽的年齡,這個時候只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好好引導,我覺得會是正確認識戀愛的年齡。當然在人生的成長期中,一切又還得以不影響人生目標為前提。
愛情歸根結底要先學會愛自己
Q1:父母會和你談論愛情嗎?
唐學長:媽媽和我聊過。她說現(xiàn)在我還小,不可以談戀愛。喜歡是喜歡,那不等同于愛。她說,到我18歲之后就不會再干涉太多,但是,還是希望經濟獨立之前最好別談戀愛。
Q2:你對愛惰的認知都會來自哪里?
唐學長:我覺得我爸媽就很有愛。小學的時候,和爸媽一起看過《泰坦尼克號》,經典的愛情電影有對我產生影響。那時候就感覺,愛情啊,真是強大,Jack怕Rose凍死,可是就沒考慮過自己的安危。上初中,學校里也會看到一些小情侶。我感覺他們也不是真心的吧,不會長久,誰都沒辦法對對方負責。也有人愛得死去活來的,我媽說,就算長大了,也別像那些愛得死去活來的人,愛情歸根到底要先學會爰自己。
Q3:父母哪些關于戀愛的說法,你不認同?
唐學長:我對愛情也沒太多的見解,總體來說還是認可父母的說法。不過爸媽說,現(xiàn)在談戀愛會耽誤學習,有時候也有點困惑,畢竟班上就有學霸在談戀愛。
Q4:你認為愛情中的責任、義務。自我保護是什么?
唐學長:愛情的責任,我覺得就是對愛的人負責,不可以辜負她,不讓她有危機感,給她足夠的安全感。義務,就是在能力范圍內給她最好的,讓她每天都開心,但也不是沒有限度,把握好度,對對方和自己都很有必要。自我保護嘛,就是不談婚論嫁的時候不交底。就像韓寒說的,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
觀點:電影里人們總是為了愛情做很多浪漫的事,我們總認為從電影里學會了關于愛情的一切——愛自帶BGM,愛是永恒的,愛總發(fā)生在雨天……然而現(xiàn)實生活卻告訴我們,愛情沒有公式可言。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說,給予、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是所有愛的共有特征。愛首先是給予不是得到。如果缺乏關心,那么你感受到的只是—種情緒,不是愛情。責任是有能力并準備對對方的愿望給予回答。而尊重是努力地使對方能夠成長和發(fā)展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興趣退居二線,才能認識對方,認識了對方,前面的—切才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