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坤元,何美軍,林先明,郭漢玖
(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湖北恩施 445000)
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又被稱為老虎姜、雞爪參等,為百合科黃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藥食兩用[1],根據(jù)《中國藥典》記載,可以將其分為滇黃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多花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3類[2]。在栽培種植方面,目前人們多利用黃精的地下根莖部分進行擴繁,但是無性繁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種植幾代后,黃精的品質(zhì)會越來越差,非常不利于其持續(xù)性栽培和大面積種植,因此,利用有性繁殖是今后黃精栽培種植的方向[3]。同時植物種子在萌發(fā)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利環(huán)境,如干旱、水澇、鹽堿化等[4],因此研究有關種子在逆境脅迫條件下的生理變化,萌發(fā)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為止,有關黃精種子在正常條件下含水量[5]、休眠[6]、萌發(fā)[7]等方面的研究已被報道,但是有關黃精種子在逆境脅迫下生理萌發(fā)方面的研究還未發(fā)現(xiàn)。本試驗旨在研究黃精種子在不同濃度的NaCl鹽脅迫條件下,種子內(nèi)部生理生化及活力的變化情況,希望通過這些研究結果為以后黃精種質(zhì)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礎。
本試驗所用黃精種子于2015年11月采自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xiāng)華中藥用植物園實驗基地。采收后的種子經(jīng)過發(fā)酵、揉搓、去皮等處理。挑選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無損壞的種子用于試驗。
1.2.1 黃精種子的前期處理 根據(jù)國際種子檢驗規(guī)程,挑選飽滿、無損壞、無病蟲害的黃精種子,稱質(zhì)量后均勻的平鋪在烘干盒里,在烘箱里烘干14 h以上直至種子質(zhì)量恒定,冷卻后待用。
1.2.2 黃精種子NaCl鹽脅迫處理 選取30粒烘干至恒質(zhì)量的黃精種子,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后,于25 ℃培養(yǎng)箱中分別在無菌蒸餾水以及濃度為100、125、150 mmol/L的NaCl溶液中12 h光照/12 h黑暗培養(yǎng),隨后分別測量培養(yǎng)2 d、1周、2周、3周后黃精種子的丙二醛(MDA)含量、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粗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標。
1.2.3 黃精種子各生理指標測定 采用TTC染色法測定不同處理條件下黃精種子的活性情況[8];利用TBA反應測定MDA的含量[9];參照《植物生理學實驗教程》測定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10];利用考馬斯亮藍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別測定可溶性蛋白質(zhì)和粗脂肪的含量[11];采用蔥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的含量[9]。
種子活性是衡量種子質(zhì)量標準的重要指標之一。由圖1可知,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4種條件下黃精種子的活性均呈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其中對照組蒸餾水處理的種子活性降低幅度較小,125、150 mmol/L NaCl處理條件下的種子活性降低幅度較大,在處理30 d,對照組種子的活性仍然有60%左右,而試驗組種子的活性則降低到25%左右。
MDA是種子氧化應激反應過程中的產(chǎn)物,影響著種子的質(zhì)量[12]。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黃精種子的MDA含量均逐漸增加,隨著處理濃度的升高,MDA的含量也逐漸升高,尤其是在150 mmol/L NaCl脅迫條件下,在處理30 d其MDA含量達到1.6 nmol/g左右,而對照組蒸餾水處理的MDA含量僅為0.25 nmol/g左右,表明高濃度的NaCl脅迫處理使種子積累了較多的MDA,不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和生長。
CAT可清除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量過氧化氫,具有保護細胞的作用。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蒸餾水處理的對照組CAT活性呈現(xiàn)出比較規(guī)律的下降趨勢,而NaCl處理的試驗組中,CAT活性在處理前2 d呈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在2~7 d內(nèi)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隨后又呈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NaCl的濃度越高,CAT的活性越低,在處理30 d時,對照組蒸餾水的CAT活性最高,試驗組150 mmol/L NaCl脅迫處理的最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與植物的逆境脅迫關系密切,它可以保護植物及其種子在不利環(huán)境中正常萌發(fā)及生長。由圖4可知,不同處理條件下黃精種子的SOD活性大體上都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其中在100 mmol/L NaCl脅迫條件下,處理的2~7 d 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125、150 mmol/L NaCl脅迫條件下,處理的第2周有上升趨勢,隨后下降。在處理30 d時,對照組蒸餾水的SOD活性最高,試驗組150 mmol/L NaCl脅迫處理的最低。
過氧化物酶具有很高的活性,同CAT一樣可以有效清除細胞內(nèi)的過氧化氫,起到保護植物細胞的作用。由圖5可知,不同處理條件下的POD活性大致都經(jīng)歷了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趨勢,不同的是蒸餾水對照組POD活性降低和升高的幅度較小,而NaCl脅迫處理的變化幅度較大,其中在處理 2~14 d,3種NaCl濃度條件下都呈現(xiàn)出升高的趨勢,且在 14 d 時,100 mmol/L NaCl脅迫下的POD活性超過對照組,達到67 U/g左右;在處理30 d時,對照組和100 mmol/L NaCl脅迫下的POD活性比較接近,而125、150 mmol/L NaCl脅迫下的POD活性降至20 U/g左右。
可溶性糖是種子乃至整個植株生長過程中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正確測量種子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助于了解種子的萌發(fā)能力[13]。由圖6可知,在對照組和100 mmol/L NaCl脅迫組中,黃精種子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100 mmol/L NaCl脅迫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對照組;在高濃度的NaCl脅迫組中,黃精種子可溶性糖的含量先降低后略微增加,隨后又降低,表明低濃度的NaCl脅迫可以增加黃精種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時增加的可溶性糖可以增強黃精種子對NaCl脅迫的抵抗能力,起到控制水分平衡、保水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而高濃度NaCl脅迫則損壞了黃精種子,使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可溶性蛋白質(zhì)既是種子能量物質(zhì)之一,又是種子酶系統(tǒng)等物質(zhì)的儲存體,在種子活力和萌發(fā)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14]。由圖7可知,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和處理濃度的增加,黃精種子可溶性蛋白質(zhì)含量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其中蒸餾水對照組下降的趨勢較弱,而高濃度NaCl脅迫組下降的趨勢比較明顯,表明NaCl脅迫破壞了黃精種子蛋白質(zhì)結構的穩(wěn)定性,種子受到損傷,不利于生長和萌發(fā)。
粗脂肪是種子重要的能源物質(zhì)之一,可以在種子萌發(fā)時經(jīng)特定脂肪酶的作用分解為分子量比較小的脂肪酸等物質(zhì),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在不利條件下會被氧化成自由基,產(chǎn)生丙二醛損傷膜脂和膜系統(tǒng),影響種子活力[15]。由圖8可知,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和處理濃度的增加,黃精種子粗脂肪含量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高濃度NaCl脅迫下降更為明顯,可能是因為高濃度的NaCl脅迫嚴重破壞了種子的膜系統(tǒng),從而導致種子活力下降。
本研究對黃精種子在不同濃度NaCl脅迫條件下種子活力及各種生理指標進行了測定,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4種條件下黃精種子的活性均呈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其中對照組處理的種子活力降低幅度較小,而高濃度NaCl處理的種子活力降低幅度較大,在處理30 d時降低到原來25%左右,表明高濃度的鹽脅迫不利于種子活力的保持[16-17]。MDA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高濃度NaCl處理下種子MDA的含量較高,在30 d時達到1.6 nmol/g,研究認為高濃度的NaCl脅迫可以導致種子積累較多的MDA,不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和生長,與林艷等的研究結論一致[12,18]。POD、CAT以及SOD的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低濃度的NaCl脅迫會刺激種子氧化酶類的產(chǎn)生,可保護其減少傷害,而高濃度的NaCl脅迫嚴重破壞了種子的膜結構,導致種子內(nèi)氧化酶類大量減少,活性降低[19]。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質(zhì)、粗脂肪的含量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低濃度NaCl脅迫條件下,黃精種子內(nèi)可溶性糖的含量會升高,升高的可溶性糖可以增強黃精種子對NaCl脅迫的抵抗能力,起到控制水分平衡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而高濃度NaCl脅迫損壞了黃精種子的膜脂和膜系統(tǒng),影響種子活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