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玉玲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5300)
痔瘺術后大出血是肛腸科較嚴重且常見的并發(fā)癥,分為原發(fā)性大出血和繼發(fā)性大出血兩種,繼發(fā)性大出血多在術后5~10 d內發(fā)生,早期不易發(fā)現(xiàn),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目前一般多在術后進行止血、消炎等預防措施。蒲銀清熱合劑是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自制制劑,已收入2012年《山東省醫(yī)療機構制劑規(guī)范》第1版中,是由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等多味中藥提取濃縮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血的功效,適用于內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癰等疾病。經數(shù)年的臨床應用實踐,蒲銀清熱合劑在預防痔瘺術后大出血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筆者對其質量標準及療效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處方組成 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生地黃炭、地榆炭、延胡索、白及。
1.2 制備工藝 以上8味,加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3 h,第2次煎煮2 h,第3次煎煮1 h,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05(60℃),抽濾,加30%煉蜜及適量防腐劑,煮沸15 min,放冷后添加蒸餾水至所需量,即得。
1.3 質量控制 ①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液體;氣微,味甜、微苦。②金銀花鑒別:取本品20 mL置水浴上蒸至近干,殘渣加乙醇20 mL使其溶解,充分攪拌,過濾,濾液濃縮至約2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綠原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502薄層色譜法[2],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 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示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③檢查:相對密度應不低于1.08(《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601),pH值應為4.0~6.0(《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631),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各項規(guī)定(《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181)。④穩(wěn)定性考查:本品經室溫放置1年留樣觀察,其外觀、性狀、相對密度、pH值無明顯變化。
2.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及病房收治的120例行痔瘺術的患者,病程最短8 d,最長16年。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13~61歲,平均36.25歲。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12~60歲,平均30.5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診斷標準 ①內痔、混合痔:排便時帶血、滴血或射血,腫物脫出,可自行還納或用手還納。②肛裂:疼痛,出血,便秘,肛門發(fā)癢。③肛瘺:肛旁有口流膿,肛門濕癢,疼痛。④肛癰:肛周有小硬結或腫塊,或劇烈疼痛,紅腫發(fā)熱,墜脹不適,坐臥不安,夜不能眠,或體溫升高,食欲不振,排便困難[2]。
2.3 治療方法 120例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術后觀察創(chuàng)面疼痛、出血、滲血等,并記錄是否有大出血,創(chuàng)緣是否水腫,感染有無分泌物,傷口愈合快慢情況。①對照組:術后采用馬應龍痔瘡膏涂抹創(chuàng)面,每日2次,早晚各1次,7 d為1個療程。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蒲銀清熱合劑口服,每次100 mL,每日3次,連服7 d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
2.4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消失,痔瘺消失,傷口愈合;好轉:癥狀改善,痔瘺縮小,病灶或傷口縮小;未愈:傷口愈合不佳,癥狀無變化。
2.5 結果 治療結束1周后復查,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痔瘺術后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yī)認為肛門疾病由風、濕、燥、熱或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慎、情志內傷、濕熱內生、邪毒下注積聚肛門所致,形成肛裂、痔、癰、瘺等病。手術治療會使肛門組織、肌肉、皮膚受損,形成創(chuàng)面,易受大便污染,導致感染、滲血、疼痛,延長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蒲銀清熱合劑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蒲公英、紫花地丁、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活血祛瘀,祛腐生??;生地黃炭、地榆炭、白及涼血止血,清熱收斂,止血生??;延胡索活血祛瘀?,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3]、蒲公英[4]、紫花地丁、敗醬草均有抑菌作用;生地黃炭、地榆炭、白及能促進血液凝固,具有止血作用;延胡索止痛作用明顯。諸藥合用,可使氣血暢通,癰結消散,止血生肌,邪有出處,故藥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