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晴
摘要: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對384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考察了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的現(xiàn)狀,父母、同伴依戀對學習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性別的調節(jié)效應。結果:(1)中學生現(xiàn)有成績感受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他學習主觀幸福感維度及總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2)父母依戀、同伴依戀對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3)性別在同伴依戀與學習體驗間有調節(jié)效應。
關鍵詞:中學生;依戀;學習主觀幸福感;性別
一、引言
學習主觀幸福感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愉快、滿意或有所成就的感受。由于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事件,提升中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幸福體驗對培養(yǎng)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學生與父母、同伴的依戀關系都會對其學業(yè)成就、學習適應等有促進作用。然而,這些關系是否能直接影響其學習的幸福體驗還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擬考察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戀對其學習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性別的調節(jié)效應,為提升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選取初中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施測,得到384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94人,3人性別資料缺失;初一學生119人,初二學生163人,初三學生100人,2人性別資料缺失。
(二)研究工具。
選取青少年依戀量表??疾斐踔猩囊缿贍顩r。該量表分為父親依戀、母親依戀、同伴依戀三個維度,為5點計分。本研究將父親依戀與母親依戀得分求和作為父母依戀得分。選取甘雄編制的學習主觀幸福感量表[6]考察初中生的學習主觀幸福感狀況。該量表分為現(xiàn)有成績感受、學習體驗、環(huán)境激勵、希望學習成績四個維度,為6點計分。
三、研究結果
(一)初中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
初中生現(xiàn)有成績感受、學習體驗、環(huán)境激勵、希望學習成績與學習主觀幸福感總分的平均每題得分分別為3.249,4.366,4.255,5.364,4.110。由于3.5分為中數(shù),因此除了現(xiàn)有成績感受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以外,其他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分數(shù)最高的為希望學習成績。
(二)父母依戀、同伴依戀對學習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
以父母依戀、同伴依戀為自變量,學習主觀幸福感四個維度及總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父母依戀、同伴依戀對學習主觀幸福感四個維度及總分均有正向預測作用。在現(xiàn)有成績感受與學習主觀幸福感總分上,父母依戀的預測作用更大;在學習體驗、環(huán)境激勵、希望學習成績上,同伴依戀的預測作用更大。
(三)性別的調節(jié)效應。
考察性別在父母依戀或同伴依戀與學習主觀幸福感四個維度及總分的調節(jié)效應。結果發(fā)現(xiàn),性別在同伴依戀與學習體驗關系間的調節(jié)效應顯著(β=-0.163,p<0.05)。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女生的同伴依戀能顯著正向預測其學習體驗(β=0.506,p<0.001),男生的同伴依戀也能顯著正向預測其學習體驗(β=0.249,p<0.01),但女生同伴依戀對學習體驗的預測力度大于男生。
四、討論
本研究表明目前初中生的總體學習幸福體驗較良好。其中,分數(shù)最高的是期望學習成績。初中生對自己的期望會形成一種目標感,促進其學習體驗的幸福感受。唯一分數(shù)較低的是現(xiàn)有成績感受。這表明目前中學生對自己現(xiàn)有的成績依然沒有達到十分滿意的程度,一定程度降低了幸福體驗。
另外,父母依戀與同伴依戀均對學習主觀幸福感有正向預測作用。這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證明了父母與同伴對學習方面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從學習主觀幸福感的總分來看,父母依戀比同伴依戀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這是因為父母起到了一種后盾的作用,能給初中生一種基本的情感、物質保障,能促使初中生能更心無旁騖的享受學習的樂趣。同時,這種保障能讓初中生更積極的看待自己在學習中付出的努力,對自己的現(xiàn)有學習成績滿意。而在學習體驗,環(huán)境激勵、希望學習成績方面,同伴依戀則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這是因為這些方面均是學習過程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初中生在學校中,多與同學一起完成學業(yè),學習過程受同伴氛圍的影響很大。在通過與同學的這種對學習的交流中,更能獲得更大的幸福體驗。這也說明在不少方面初中生開始更依賴于同伴關系。
性別的調節(jié)效應檢驗表明,女生的同伴依戀對其學習體驗的影響力度比男生更大。這說明女生在學習方面的一些幸福體驗更取決于同伴關系的質量。由于女生在情感上更依賴親密關系,因而女生更可能因為同伴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增加自己在學習中的愉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