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甘琳
作為中國最為成功的系列電影之一,徐克執(zhí)導的《狄仁杰》電影系列的前兩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分別于2010和2013年上映,且均為同檔期的票房冠軍。如今,該系列的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時隔5年再度回歸更是讓觀眾滿心期待。很少有導演能在從影幾十年后仍能用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意打造屬于自己的電影宇宙,而徐克的“狄仁杰宇宙”做到了。
徐克的電影處女作《蝶變》是一部懸疑武俠片,拍攝時的關鍵道具蝴蝶都是現(xiàn)場實拍。一向對細節(jié)要求非常嚴苛的徐克不惜花人力物力,雇請農民為他捉蝴蝶,裝在箱子內,待他一聲令下,上萬只蝴蝶傾巢而出。
可是,這場戲不止拍一次,不少蝴蝶飛走了,他又要求再買,再拍,如此折騰,全劇組都被這些蝴蝶搞得暈頭轉向。有一天,一位朋友到現(xiàn)場探班,他剛坐下來跟徐克聊天,徐克就開始抱怨這群蝴蝶的麻煩事。收工的時候朋友問徐克:“你這么辛苦為什么不用特技?”徐克聽完如夢初醒,“我突然間發(fā)現(xiàn)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之前我沒有想過用特技呢?”
《蝶變》大獲成功之后,在施南生的推薦下,徐克加入了以黃百鳴、麥嘉、石天為中心的香港新藝城出品公司。和之前《第一類危險》《金刀情俠》的類型截然不同,徐克在新藝城里的創(chuàng)作變得更加商業(yè)和喜劇化,他執(zhí)導的《鬼馬智多星》獲得了748萬港幣,接近自己前三部電影總和的兩倍多。并且,徐克也進一步開始了自己關于特效的探索。
在新藝城執(zhí)導《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時,徐克不僅用了不少動作特技,還用了不少電腦特效。許冠杰在寶石展覽會場偷巨鉆,當他被發(fā)覺時同時有數(shù)十位圣誕老人飛出會場,飛上新世界大樓的頂端,然后,他一人再飛向潛艇,飛入地鐵入口,這一連串的飛行鏡頭都是用電腦合成的。這是港產片首次如此大幅度和準確地應用現(xiàn)代特技,在首映時即引起轟動,并成為當年的賣座冠軍。
徐克真正開始全方位打造本土電影工業(yè)下的特效技術影片,并從此對視覺特效越來越著迷的起點是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這部由嘉禾投資,鄒文華親自監(jiān)制的大制作,耗資2000萬港幣的成本,歷時半年才拍攝完成。在籌拍的時候,徐克就已經著手繪出了形象各異的武器、山脈的草圖以及血魔的意念幻化的圖片。鄒文華非常信任徐克,在徐克的建議下,制片方花巨資聘請了在國際電影特技領域享有盛名的“工業(yè)光魔”公司擔任影片的特技攝影。這個曾制作了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zhàn)》的特技畫面的公司是當時最先進的電影工業(yè)的標桿和象征。聘請好萊塢專家之后,一向注意工作效率的徐克特意成立特技小組,一面接受專家訓練,一面實驗港片特有的土法特技。
在這些基礎上,徐克將吊威亞等傳統(tǒng)特技技術進一步更新。以前威壓只是用來吊起人向上飛,又或者是橫向拉,讓人橫飛,卻從來沒有表現(xiàn)過彈跳力。徐克這次則要“完全改變觀念,不能光是直線飛行,而是翻來覆去,有曲線飛行”。如軒轅大殿一場,鄭少秋提著元彪飛起,將其放在晃動的大鐘上,后又飛出迎戰(zhàn),整個過程有曲線飛行、轉身等復雜的飛行動作,都是威壓和電腦特技的完美結合。另一方面,在好萊塢特效技術的加持下,該片使用了藍布景、模型、光學特技、接景及電腦輔助特技等香港電影之前從未使用過的特技技術?!缎率裆絼b傳》總共運用了1600多個特技鏡頭,地獄魔關的烈火特效和紫青雙劍合璧后的飛天遁地都讓人感覺到好萊塢特技制作的驚人效果,這些都遠遠超出了當時香港電影的制作水準,最后影片也獲得了4000萬港幣的票房佳績。
關于特效的使用,徐克并不是看著什么新就烏壓壓地全部填塞到自己的作品里,也并沒有把故事完全讓位于技術。在好萊塢電影《阿凡達》帶來的3D視覺奇觀闖入中國電影觀眾的眼簾之前,徐克就已經在《深海尋人》電影拍攝中試驗著水下3D攝影的高難度技巧。從2011年起,徐克連續(xù)為觀眾奉上了《龍門飛甲》《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和《智取威虎山》三部3D電影大作。那時在采訪中,徐克曾主動提及一個細節(jié),因為人的眼睛聚焦是很慢的,大約需要1到2秒時間,然后才會產生距離判斷,所以3D電影不能頻繁地切鏡頭或者在短時間內快速改變焦距。
所以我們在3D的《龍門飛甲》里能看到很多舒暢的長鏡頭,開篇三根木柱子正面飛來的鏡頭,天空俯視老鷹飛過的鏡頭,又比如從沙漠底層緩緩升起的角色,都盡量避免了那種快速切換的鏡頭。要知道,在曾經的徐克作品里,短、快、猛的鏡頭曾是他的專長,有些場面甚至快到了上個動作還沒結束,下一個姿勢和方向都完全不同的動作就接上來。在曾經《新龍門客?!返拇蚨穲鼍袄铮炜松糜脙A斜構圖的鏡頭和快速剪切的剪輯手法,以使鏡頭產生不穩(wěn)定感,從而加強運動感和動作的節(jié)奏。
什么技術服務什么內容,鏡頭該短就短,要長就長。對3D和IMAX技術越發(fā)著迷的徐克表示自己會繼續(xù)探究它們,“我們不能讓一個已經在別人的世界里那么成熟的技術,在我們的工業(yè)里完全陌生。做電影不能一直站在原地,必須有人邁出第一步?!?/p>
在徐克新開發(fā)的《狄仁杰》IP系列里,特技和3D更成了他講述故事的重要形式。監(jiān)制陳國富曾表示,“地下鬼市”是整個電影中最具創(chuàng)意也最有難度的一個場景, 為了尋找合適的地方作為“地下鬼市”,徐克率領劇組歷盡艱難找到一處曲徑通幽的溶洞,進行精心搭建,并用整整2000噸水灌注而成。整個劇組在冰冷的水里泡了兩個月,就連導演自己也曾掉進水中,才得以將鬼市的詭異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為實現(xiàn)這些宏大場景的真實性,影片前后動用6000多人次群眾演員。每30秒一個特效設定的背景下,武術指導洪金寶曾表示,為了追求每段對打的精益求精,在鬼市的場景里,他和徐克還創(chuàng)造了“16個小時拍攝一個鏡頭”的驚人紀錄。
到了《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徐克的“狄仁杰宇宙”更加奇詭。他先是從澳大利亞弄來了一臺水下3D攝影機,這種攝影機全球只有3臺。對比起前作“地下鬼市”的精雕細琢,《神都龍王》里主要場景就有20多個,再加上每個場景里還有小場景,所以擁有60多個場景的《神都龍王》是徐克電影里場景最多的。武士指導元彬還曾抱怨:“跟徐導拍戲沒有一個好拍的。一個鏡頭里三條船,哪有拍那么多船的?他就要拍那么多,兩個碼頭、四個水池,這已經是過場戲了。還有醫(yī)館、龍王廟、聽雨池……我都數(shù)不過來了,因為場景太多,所以動作的變化一定不能重復,每個場景都要變,每個場景都要拍出新感覺來。但動作就是那些招,怎樣組合能有新意是最難的。”
《神都龍王》的很多拍攝都是華語乃至全球電影行業(yè)最新的技術,在全新領域探索的徐克從來都不會讓自己處于沒有準備的狀態(tài)。所以在每天影片結束拍攝后,不管自己和劇組有多累,徐克都會讓劇組在酒店開一個為第二天拍攝的準備會。在徐克的安排下,攝影指導、3D指導、動作指導和特效人員等都要把第二天的方案全部對一遍,保證第二天工作的邏輯和條理。在最后,這么一部困難重重的影片,在徐克手里只拍了100天,如此神速很大程度歸功于徐克的科學規(guī)劃和領導。
江湖原本是江河湖泊的總稱,對于中國人來說,這種原始意義已經演變?yōu)橐粋€具有獨特文化內含的概念和想象,江湖不再以地域來劃分,而是存在于這個世界中,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符號和象征。在胡金銓、張徹等武俠大師的創(chuàng)作下,中國武俠電影中所有發(fā)生在江湖里的俠義、正氣和復仇都被加上了一層嚴肅的民族氣節(jié)的升華。
影評人石琪將徐克電影中武俠人物“飛起”的動作和胡金銓電影里的“飛下”動作相比較,“胡是奇美,徐則更有仙味”。相較于胡金銓和張徹武俠電影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植,越南出生、中國長大、美國求學的徐克,在自己的武俠電影中加入了大量多元融合文化的組成?!顿慌幕辍烽_拍前,徐克對這個神怪武俠片的制作要求就傾向于藝術性和視覺性,他主動向美術指導建議影片并不用有太多考據(jù)。最后,影片的視覺風格則參考了日本導演小林正樹的《怪談》,服裝上也參考了很多日本文化的元素。
胡金銓喜歡把自己電影的背景放在明朝,所以他會主動在浩瀚的歷史文獻中尋找明朝歷史文化的實證印記。比如衣服的肩帶怎么處理、家宅門前的石獅子該怎么放、戰(zhàn)場上的武器是用刀還是戟,這些都是他必須得到考證的細節(jié)。而在《狄仁杰》系列里,關于大唐盛世的參照在徐克那里是一半現(xiàn)實、一半想象。誰都知道唐朝的洛陽不可能挨著大海,但是《神都龍王》里那個足以容下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洛陽港口,完全是徐克對大唐盛世的浪漫想象。另一方面,徐克又在細節(jié)上還原了許多唐朝細節(jié),主角們的服裝都設置了皮帶,皮具其實是唐朝特有的服裝配飾,這和唐朝當時的國際影響、胡人文化對中土文化的影響都有密切關系,而徐克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將這些細節(jié)都滲透到了自己的影片中。
中國電影里很少有冷兵器顧問,而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就請到了專業(yè)的武器顧問張海來讓徐克的武俠想象有更多的現(xiàn)實立足。狄仁杰手中的亢龍锏不像刀劍那樣能直接斬殺對手,它在保持一定力度的同時,又能夠以守為攻。除了具備這個特點,徐克還和張海新創(chuàng)了別樣的設計,狄仁杰的亢龍锏里有一個機械設置—刺滑,一旦調整之后,這個刺滑本身就能夠發(fā)出強大的力量,一碰到對方的兵器就能把對方的兵器震碎。
在《智取威虎山》里,徐克關于熱兵器的設置也依托了一定史實。電影里既有三八槍,也有日本重機槍、步兵炮等等,此外還有前蘇聯(lián)武裝里的轉盤機槍。前蘇聯(lián)紅軍在東北擊退日軍的撤退過程中曾被土匪擊敗,土匪把他們的裝備留給自己使用,這些都是徐克電影里合理的歷史考證。
除了武器的考證,關于武俠片中最關鍵的武打戲份,徐克也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自成一體。香港動作片中的武術指導一直有南北兩大派別之分,其中南派動作以硬馬硬橋、真功實打著稱,代表人物為劉湛、劉家良父子;北派動作以技巧為主,舞臺化痕跡很濃,特別適合表演,代表人物為程小東、袁和平等人。張徹前期的影片以及胡金銓、楚原的武俠片便是這種北派風格的集大成者,自徐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掀起古裝武俠片的浪潮,他也進一步發(fā)揚了以袁和平和程小東為代表的凌厲灑脫的舞蹈化的武術技術風格。在他們共同打造的動作片中,如《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新蜀山劍俠傳》、《新龍門客?!返扔捌械奈浯騽幼鞫急谎堇[得優(yōu)美、奇詭和刺激,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新世紀武俠片式微之后,徐克北上拍片的《七劍》又一次進行了自我超越,開始起用以真功實打著稱的南派代表人物劉家良為武術指導并主演影片,力求武打場面的寫實風格。
對于在該片中這種武打風格的變化,徐克曾做了深刻的闡釋:“武俠電影發(fā)展數(shù)十年,潮流不斷演變,但當一個流行的風格被過度重復使用時,就會很快達到一個瓶頸,然后就開始僵化,需要另創(chuàng)有力度和說服力的方法。開拓更多的可能性,展開更大的空間,打破現(xiàn)實和武俠的界限,都是我想在《七劍》里嘗試做的事情?!?/p>
徐克導演有兩個花名,一個是“老爺”,一個是“徐老怪”。
關于“老爺”的來歷,需要回溯到徐克拍完《新蜀山劍俠傳》成立獨立工作室的時候。徐克把工作室設在香港九龍?zhí)恋囊粭澬e墅里,每天徐克無論穿得多么正式,到了工作室都會換上便裝、換上拖鞋,坐在別墅小花園的魚池邊,一邊喂魚一邊想劇本。施南生看著徐克這副狀態(tài),覺得徐克的樣子簡直就是一個老太爺,便開玩笑喊他“老爺”。于是,“老爺”這個綽號就這樣傳開了。
而另一個綽號“徐老怪”,則主要是影評人和網友們對徐克的稱呼?!袄瞎帧边@個詞的來源最早其實來自黃霑,黃霑經常在他的文字中管他叫“老怪”,說徐克是個怪才。黃霑在給徐克的《黃飛鴻》電影系列創(chuàng)作主題曲《男兒當自強》時,選擇將古曲《將軍令》進行改編。編曲的過程前后持續(xù)了兩個月,堪比電影制作的時間。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徐克經常半夜跑到黃霑家抱著他說:“這樣很好,而等到第二天,徐克又會跑去和黃霑說:“昨天喝醉了,今天覺得這樣一來才是好的”。黃霑便不得不把昨天做的全盤推翻。《狄仁杰》系列的編劇張家魯也曾說過:“自己以往交稿都特別興奮,但是在徐克這里則是異常平靜,因為導演每天都有很大膽的想法,這說明新的一輪修改馬上就要開始了?!?/p>
隨時都有“大膽想法”的徐老怪在選角上更是經常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想法,不過最后的結果都能證明,徐老怪的選擇是正確的。《新蜀山劍俠傳》開拍前,當徐克將關鍵女主角仙堡堡主的角色定給林青霞飾演時,業(yè)內人士都非常詫異。因為那時的林青霞在香港影壇的影響力非常有限,而且她沒有出演武俠電影的經驗。而在徐克看來,林青霞就是他的不二之選。徐克對電影演員的選擇更多看中其整體風度和氣質的定位,服裝、造型和道具都可以為表演作輔助。林青霞在此之前曾在李翰祥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中反串賈寶玉一角,其嬌俏而俊朗的一面和《新蜀山劍俠傳》中仙堡堡主遠離人世、清新淡雅而又灑脫飄逸的風格有些許相似,最后成片中林青霞如敦煌壁畫里碧色“飛天”造型的設計也是陰柔和硬朗相結合的產物。
《倩女幽魂》在一開始挑選女主角聶小倩時,并沒有把王祖賢考慮在內。因為身高有一米七多的王祖賢之前參演的電影多為現(xiàn)代戲,曾是籃球運動員的她一直給人陽光帥氣的印象,這與傳統(tǒng)印象中女鬼柔弱的形象大相徑庭。但當毛遂自薦的王祖賢換上古裝在徐克面前試鏡時,王祖賢的扮相反而吸引了徐克,古典中又帶著些許現(xiàn)代氣息,這不正和徐克的電影氣質相符么?
“我以前看電影時,經??吹揭恍┡越巧軕K,老是給人欺負還不敢反抗,還有一些打戲,女主角往往站在一旁等男主角打完,我覺得太無聊了,就想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從《刀馬旦》開始我就把重心放在女性角色上,想試著看看效果怎樣。不過,我也在避免這變成我的一種風格或符號?!?/p>
在徐克的電影里,特別是武俠電影里,女性角色一直發(fā)揮著非常獨特的作用?!妒裆絺鳌分兄厍橹亓x的孤月大師;《笑傲江湖》中統(tǒng)領明教的任盈盈、一統(tǒng)江湖的東方不??;《七劍》中放下執(zhí)著才能與天瀑劍合二為一的武元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英氣逼人的女侍衛(wèi)上官靜兒、威武莊嚴的武則天;《龍門飛甲》中癡心一片的凌雁秋、心機深重的素慧榮等等都是徐克電影中經典的女性角色。
曾有采訪問到徐克認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是什么,徐克立刻回答:“找到妻子施南生?!毙炜伺c施南生經歷19年愛情長跑,從1977年相識于香港電視臺,到1996年6月舉行婚禮,再到最后婚姻結束后仍能好聚好散,依舊在事業(yè)上互相扶持,施南生都是徐克電影生涯非常重要的朋友甚至貴人。
年輕時剛從美國回港的徐克并沒有相應的本土工作經驗,徐克從無線電視臺轉入佳藝電視公司時,身為董事的施南生發(fā)現(xiàn)徐克對武俠片有很大的興趣,便主動買下了古龍小說《金刀情俠》的版權,讓初出茅廬的徐克擔任同名電視劇的導演。深諳徐克并不想止步于電視圈想法的施南生,在《金刀情俠》大獲好評之后又積極推薦徐克到吳思遠的思遠影業(yè)公司擔任電影導演,不負眾望的徐克也在此拍攝出了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蝶變》。
《第一類危險》之后,徐克脫離新浪潮,加入了新藝城電影公司,迅速投入商業(yè)主流片的制作。在新藝城的七人小組里,施南生是唯一的女性,其他成員有管創(chuàng)作的,有管投資的,而施南生則是在制度上規(guī)劃了這個天馬行空的小組。從跟組預算該如何處理,到每天拍攝的進度該如何把控,行政出身的施南生都事無巨細地進行了規(guī)定,甚至還搞出了一套專門的“施氏預算表格”。幾十年后施南生從美國歸來,香港很多劇組仍是使用她當年在新藝城的這份表格模型。徐克大多數(shù)電影的監(jiān)制都是施南生,“老爺”的稱號是施南生“喊”出來的,“徐老怪”的稱號也是施南生“慣”出來的??梢哉f,這一對曾經的金童玉女是華語電影圈內互相成就的典范。
一向對同性要求嚴格的女作家亦舒很少能直白地夸一位女性,但她曾在散文中評價施南生“有型、叻、威、表達能力太好、幽默感豐富”。工作上業(yè)務能力驚人,生活中美麗幽默大方,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女性,施南生一定影響了徐克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對女性角色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