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霞,黎其萬,李茂萱,陳 璐,張文波,杜麗娟,劉賢金,盧海燕,米艷華*
(1.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2.云南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3.個舊市大屯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個舊 661077;4.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00)
【研究意義】鎘(Cd)是一種非必需元素,易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累積而進入食物鏈,具有較強的致癌、致畸及致突變等作用,過量食用Cd污染的農產品有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水稻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超過60 %的人口是以大米為主食,但超過1.3×105km2的農田受到Cd污染[1]。云南省個舊市素有“錫都”美譽,但是在礦產開采和冶煉中三廢沒有得到處理,直接進入環(huán)境中,造成土壤重金屬超標。喬鵬煒等[2]對個舊市大屯盆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發(fā)現(xiàn)Cd對農田土壤的污染率為68 %。因此,研究個舊礦區(qū)水稻Cd調控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調控機理主要有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沉淀固定、吸附作用和有機絡合及螯合以及離子拮抗等。添加調控劑可以與重金屬發(fā)生吸附、絡合、沉淀、離子交換和氧化還原等一系列反應,降低重金屬有效性,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毒性[3]。該方法因投入低、效率高和操作方便的特點得到廣泛的應用[4]。研究發(fā)現(xiàn)向土壤中施加硅肥不僅可以促進水稻生長發(fā)育,還能緩解重金屬的毒害作用[5]。但硅肥進入土壤后溶解性差,容易被土壤膠體吸收固定,不易為植物利用[6]。葉面肥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其他國家被用來作為土壤施肥的補充,在日本,因硅肥可以增加水稻產量而被廣泛施用到農田中[7]。同時,葉面硅肥不僅可以緩解重金屬對作物的毒害作用[8],而且葉面施肥具有肥效好、養(yǎng)分利用率高、針對性強、施用方便等特點[9]。然而,由于生產過程中條件的限制,單一調控劑措施難以滿足生產的需要,相關研究表明,與基施硅肥和噴施硅肥等單項措施相比,硅肥基施與葉面噴施硅肥聯(lián)合處理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籽粒Cd的含量[10]?!颈狙芯壳腥朦c】本文選取云南省個舊市Cd污染稻田,采用大田試驗的方法,對基施土壤調控劑、噴施葉面硅肥等調控措施以及不同聯(lián)合調控措施對土壤Cd形態(tài)影響以及稻米Cd的阻控效果開展了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期為云南省稻米Cd污染阻控技術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試驗地點選取云南省個舊市大屯鎮(zhèn)水稻種植區(qū),土壤類型為紅壤性水稻土,基本理化性質如下:陽離子交換量(CEC)21.3 cmol/kg,有機質含量52.3 g/kg,速效磷含量16.7 mg/kg,速效鉀含量77 mg/kg;總 Cd含量2.14 mg/kg,pH值5.5。
供試作物為水稻(OryzasativaL.),品種為紅優(yōu)4號,由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大屯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提供。
供試的調控材料為:T1(66.7 %納米活性碳+33.3 %硅鉀鈣鎂肥)、T2(23.8 %火山石+71.4 %有機肥+4.8 %鈣鎂磷肥),Si(葉面硅肥,SiO2≥25 %)。
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對照(CK):不添加調控劑;納米活性碳+硅鉀鈣鎂肥單一處理(T1):添加量為1125 kg/hm2;火山石+有機肥+鈣鎂磷肥單一處理(T2):添加量為3150 kg/hm2;葉面硅肥單一處理(Si):添加量為3750 mL/hm2;T1+Si聯(lián)合處理:添加量為T1(1125 kg/hm2)+Si(3750 mL/hm2);T2+Si聯(lián)合處理:添加量為T2(3150 kg/hm2)+Si(3750 mL/hm2),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40 m2。
2015年4月開始水稻育秧,土壤調控劑T1、T2
表1 試驗材料來源及其基本理化性質
于稻田灌水時作為基肥分處理撒施并使其與土壤充分均勻,2015年5月16日進行水稻秧苗移栽。于水稻抽穗期和灌漿期選擇無風天晴的下午噴施葉面硅肥。
水稻成熟后分處理采集水稻樣品及其根際土壤樣品,編號分裝后帶回實驗室進行樣品處理,水稻植株分為根、莖葉、稻谷3個部分,清洗干凈后于105 ℃下殺青30 min,再在70 ℃下烘至恒重。取烘干的稻谷用壟谷機脫殼后得到糙米;根、莖葉、糙米等樣品粉碎后保存待測。土壤樣品自然條件風干、研磨、然后過100 目尼龍篩保存待測。
植物樣品采用HNO3-HClO4法(3∶1,V/V)消解,土壤重金屬全量采用HClO4+HF+HNO3法消解,土壤重金屬形態(tài)分析采用改進BCR 分級提取方法提取,共分為4個形態(tài):酸可提取態(tài)(AE)、可還原態(tài)(Red)、可氧化態(tài)(Oxi)以及渣態(tài)(Res)。上述待測液中的Cd含量的分析測定采用美國Perkin Elmer公司生產的ICP-MS(ELAN DRC-e型)。土壤pH值用酸度計(STARTER 3100,奧豪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測定,土水比值為1∶2.5。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0、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圖形處理。各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分析采用新復極差法(Duncan 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
施加調控劑后,土壤pH變化如圖1所示。不同調控劑處理后,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pH值。與CK相比,添加T1和T2調控劑土壤pH分別升高0.56和0.80個單位;噴施葉面硅肥,對土壤pH的影響較小。與CK相比,添加T1+Si和T2+Si聯(lián)合調控劑土壤pH值分別升高0.34和0.48個單位。統(tǒng)計分析表明,不同調控劑處理土壤pH值與CK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單一處理對土壤pH提升效果優(yōu)于聯(lián)合處理,其中,T2對pH值調控效果最好。
圖1 不同處理對土壤pH值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oil pH values
圖2為添加不同調控劑處理后Cd賦存形態(tài)分布圖??梢钥闯?,不加調控劑時,Cd主要以殘渣態(tài)(49.4 %)形式存在,其次是酸可提取態(tài)(31.4 %),其余為可還原態(tài)(13.5 %)和可氧化態(tài)(5.7 %)。調控劑處理后,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殘渣態(tài)均有增加。與CK相比,T1和T2單一調控劑處理土壤酸可提取態(tài)Cd分別降低了6.3 %和12.0 %,殘渣態(tài)Cd分別增加了7.5 %和9.5 %。T2對土壤酸可提取態(tài)Cd的調控效果優(yōu)于T1。T1+Si和T2+Si聯(lián)合調控劑的處理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與CK相比分別降低了31.6 %和23.6 %,而殘渣態(tài)Cd分別增加了18.7 %和11.0 %。綜合來看,土壤中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的降低幅度表現(xiàn)為聯(lián)合處理好于單一處理,且降低幅度最大的處理是T1+Si。
圖2 不同調控劑對Cd形態(tài)分布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rol agent on distribution of Cd fraction in soil
圖3 不同試驗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rice yield
不同的調控劑Different regulatorsCd含量(mg/kg) Contents of Cd根系Root莖葉Stem and leaves糙米Brown riceCK2.84±0.15a1.15±0.07d0.20±0.02aT12.43±0.09b1.90±0.27b0.16±0.02aT22.63±0.08ab2.36±0.20a0.18±0.03aSi2.49±0.17b2.48±0.15a0.19±0.02aT1+Si2.65±0.16ab2.03±0.10b0.11±0.01bT2+Si2.04±0.06c1.60±0.14c0.19±0.01a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within a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mong treatments. The same as below.
圖3為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不同處理水稻產量差異顯著(P<0.05)。T1、T2和Si單一調控劑處理后水稻增加幅度分別為9 %、12.4 %和12.3 %,其中T2處理的增產幅度最大。T1+Si和T2+Si聯(lián)合調控處理水稻產量分別增加了27.2 %和29.7 %,T2+Si處理增產效果優(yōu)于T1+Si處理。綜合分析表明,聯(lián)合調控處理水稻增產效果優(yōu)于單一調控處理,T2+Si處理增產效果最好。
表2為調控劑處理后對水稻根系、莖葉和糙米中Pb 含量的影響??傮w表現(xiàn)為:根系>莖葉>糙米。與對照相比,T1、T2 和Si三個單一調控劑處理后根系中Cd含量分別降低了14.5 %、7.4 %和12.2 %,莖葉中Cd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糙米中Cd含量分別降低了17.1 %、6.6 %和5.0 %。與CK相比,T1+Si和T2+Si聯(lián)合調控處理后根系中Cd含量分別降低了7.0 %和28.2 %,莖葉中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糙米中Cd含量分別降低了45.3 %和4.4 %。綜合分析表明,調控劑處理后水稻根系和糙米中Cd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莖葉中Cd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T2+Si對水稻根系吸收積累Cd抑制效果優(yōu)于其他處理(P<0.05),T1+Si對水稻糙米吸收累積Cd調控效果低于其他處理(P<0.05),且所有調控劑處理后糙米中Cd含量都低于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GB 2762-2012) 。
統(tǒng)計分析水稻到莖葉、莖葉到糙米和根系到糙米的轉運系數(shù),結果見表3。Cd在水稻各器官轉運能力大小順序為:根系到莖葉>莖葉到糙米>根系到糙米。Cd從水稻到莖葉的轉運系數(shù)均高于對照,莖葉到糙米的轉運系數(shù)在0.053~0.173,根系到糙米的轉運系數(shù)在0.092~0.041。與對照相比,調控劑處理均顯著降低Cd從莖葉到糙米的轉運能力,T1+Si顯著降低Cd從根系到糙米的轉運系數(shù)。T1+Si處理莖葉到糙米、根系到糙米的轉運系數(shù)低于其他調控處理,表明T1+Si組配調控處理對抑制Cd在水稻中的吸收轉運效果最好。
表3 不同處理對Cd在水稻部位間轉移系數(shù)的影響
表4 土壤pH值、Cd形態(tài)含量、水稻Cd含量的相關性
注:* 表示P<0.05顯著相關,**表示P<0.01 極顯著相關。
Note:* and ** represen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P<0.05 andP<0.01, respectively.
通過對不同處理土壤pH值、各形態(tài)Cd含量以及水稻Cd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土壤pH值與莖葉中Cd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0.751,P<0.01)。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與殘渣態(tài)Cd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0.624,P<0.01),與莖葉中Cd含量呈顯著負相關(-0.489,P<0.05),與糙米中Cd含量呈顯著正相關(0.490,P<0.05)??蛇€原態(tài)Cd含量與根系中Cd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0.628,P<0.01)。以上分析看出,土壤中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的降低可能會導致糙米中Cd含量的減少。
土壤中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和解吸受土壤pH值影響,土壤pH值升高,土壤表面負電荷對重金屬的吸附作用會逐漸增強,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能力也隨之降低。吳文成等[11]通過室內實驗得出,添加鈣鎂磷肥和硅肥后土壤pH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土壤重金屬可交換態(tài)則顯著降低,土壤中可交換態(tài)Cd、Pb和Zn含量與pH 值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本試驗中,供試硅鉀鈣鎂肥、鈣鎂磷肥、有機肥等為堿性肥,施用后可提高土壤pH,這可能是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的作用機理之一。
水稻是一種富硅植物,硅可以促進水稻生長發(fā)育,提高水稻抗蟲性,降低重金屬的毒害作用。Liu 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葉面噴施硅肥沉積后運輸?shù)礁担梢栽鰪姼导毎诮Y合Cd的量,進而降低Cd對水稻的毒害作用。王世華等[20]發(fā)現(xiàn)水稻噴施硅肥,不僅能增加水稻百粒質量和單株穗質量還能降低籽粒中Cd含量。本研究噴施葉面硅肥后水稻產量明顯增加,莖葉和糙米中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能是因為噴施硅肥后,沉積于莖部和葉部細胞壁的Si可以與Cd2 +形成Si-Cd 的復合物,從而減輕Cd 在水稻穗部的遷移和積累[10],降低糙米中Cd含量。也可能是Si 沉積在葉片中可以防止Cd對水稻籽粒的毒害效應,Cd主動分布于表皮細胞的液泡、附屬物毛狀體、維管束等生理活性較低的部位所致。本研究添加土壤調控劑與葉面硅肥聯(lián)合處理后,糙米中Cd含量降低,其作用機理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聯(lián)合處理顯著降低了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減少水稻可利用Cd的來源,二是聯(lián)合處理抑制了Cd從莖葉到糙米以及根系到糙米的轉運。
(1)添加土壤調控劑后土壤pH 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葉面噴施硅肥對土壤pH調控效果不明顯?;鹕绞?鈣鎂磷肥土壤調控劑處理對pH調控效果最好,與對照相比,土壤pH值提高了0.80個單位。
(2)調控劑處理后,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殘渣態(tài)均有增加,聯(lián)合調控劑對土壤Cd形態(tài)的調控效果優(yōu)于單一調控劑。納米活性炭+硅鉀鈣鎂肥和葉面硅肥聯(lián)合調控對土壤Cd酸可提取態(tài)的降低效果最好,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較對照降低了31.6 %,殘渣態(tài)Cd增加了18.7 %。
(3)調控措施處理后水稻有一定的增產效果,納米活性炭+硅鉀鈣鎂肥和火山石+鈣鎂磷肥與葉面硅肥聯(lián)合調控處理后水稻產量分別增加27.2 %和29.7 %,增產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調控措施。不同處理水稻根系和糙米中Cd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莖葉中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水稻根系和糙米中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有處理糙米中Cd含量低于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 GB 2762-2012),納米活性炭+硅鉀鈣鎂肥+葉面硅肥聯(lián)合調控處理糙米中Cd含量降低45.3 %,顯著低于其他處理(P<0.05)。
綜上所述,采用T1(納米活性碳+硅鉀鈣鎂肥)+Si(水稻生長后期噴施硅肥)的聯(lián)合處理,水稻產量增加27.2 %,酸可提取態(tài)Cd含量降低了31.6 %,殘渣態(tài)Cd含量增加了18.7 %,莖葉到糙米、根系到糙米的轉運系數(shù)低于其他調控處理,納米活性炭+硅鉀鈣鎂肥+葉面硅肥聯(lián)合調控劑可以顯著降低糙米對Cd的吸收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