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興
小時候,我看柴門文的《東京愛情故事》,其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女主角想忘掉一個男人,所以,如果有一天沒有想起那個男人,她就會在日歷上打一個叉。幾個月過去,她很驕傲地看著整份日歷上滿滿的叉,以為自己真的已經(jīng)很久沒有想念那個人了。誰知道轉念一想,又忍不住抱著日歷大哭。
你知道為什么嗎?只因為上面每個標示沒有想起他的叉,其實都是想起他的證明。一個真正放下了的人,連有沒有放下了這個念頭都不會有。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jīng)驗,傷口的真正愈合總是在完全沒有察覺的時候——之前的痂已經(jīng)掉了,不知不覺已經(jīng)長出了粉紅色的嫩肉,身體已經(jīng)不痛了,這時你才忽然醒覺:咦,之前我不是還在痛著,走路、洗澡也得小心翼翼的嗎?怎么這么快就沒事了?所以要讓自己快點放下,秘訣就在于不要想著該如何才能讓自己快點放下。
做點完全不相關的事情來轉移視線,讓你的身心完全不受約束和干擾,才是最快痊愈,最快放下的不二法門。 想放下,就別想該如何放下;想完全忘記,就不要去問該如何才能完全忘記。忘記忘記,放下放下,才能忘記,才能放下。(摘自《遇上愛,我們都是賤骨頭》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