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有,杜婷婷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寒厥指陰盛陽衰所致的四肢逆冷病證,陽脫為陽氣衰竭的危重證候,寒厥為陽脫之輕癥,常伴血壓下降,全身厥冷,體溫降低,甚至可能導致低血壓性休克及即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fā)癥,病情危急者甚至死亡[1-2]。我們用四逆湯加味聯(lián)合鹽酸多巴胺注射液治療寒厥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3例,均為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急診寒厥患者,均無高血壓病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齡38~68歲,平均(54.02±11.96)歲;入院時收縮壓(89.23±10.12)mmHg,舒張壓(58.23±6.35)mmHg;體溫均低于36.2℃,平均(35.02±0.25)℃。研究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38~68歲,平均(53.26±12.03)歲;入院時收縮壓(88.69±11.02)mmHg,舒張壓(58.31±5.86)mmHg,入院時體溫均低于36.2℃,平均(35.16±0.31)℃。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四肢逆冷至肘膝,久按仍涼,兼有惡寒倦臥,少氣懶言,神疲欲寐,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多,脈沉微等。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yī)診斷標準,知情同意,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認知功能障礙或伴嚴重精神系統(tǒng)疾病或家族史,相關藥物禁忌癥,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妊娠及哺乳期,依從性較差。
兩組予以對癥處理,做好保暖措施,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吸氧等處理。用鹽酸多巴胺注射液(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44020245)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日1次,持續(xù)治療3天。
觀察組加用四逆湯加味治療。藥用炙甘草20g,干姜20g,制附子15g(先煎2h)。寒邪較重可適當加用吳茱萸15g,小茴香10g;陽虛加肉桂18g,紅參8g。加水600mL,兩煎合1劑,分早晚2次服用。持續(xù)治療3天。
分別于治療1天、2天及3天監(jiān)測血壓計體溫情況。
臨床療效:顯效:全身厥冷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治正常,且面色紅潤。有效:全身厥冷癥狀顯著好轉,體溫有所升高,面色偏白。無效:全身厥冷未見好轉,體溫未見回升或病情加重。
兩組血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比較 (mmHg ,±s)
表1 兩組血壓比較 (mmHg ,±s)
組別 例 治療1d 治療2d 治療3d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觀察組 42 105.36±5.65 69.32±4.26 113.23±6.61 77.65±4.19 116.36±6.12 79.69±5.27對照組 31 93.69±4.96 62.41±4.19 99.32±5.02 68.69±4.25 108.36±5.26 70.62±5.31 t 9.179 6.898 9.807 8.977 5.853 4.849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兩組體溫恢復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體溫恢復比較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觀察組發(fā)生低血壓性休克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38%;對照組發(fā)生低血壓性休克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6.1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69,P=0.035)。
《素問·厥論》提到“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全身厥冷、面色發(fā)青或完谷不化等是本病主要特征,嚴重者甚至不省人事[4]。因此,治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四逆湯出自《傷寒論》。方中附子大辛大熱,具有溫壯元陽,破散陰寒及回陽救逆之功效,干姜有祛寒邪、助陽及溫煦四肢的作用,現(xiàn)代研究認為其能改善血流動力學,緩解局部血供,增強血流量;炙甘草具有益氣、補脾胃及復脈之功效,同時還具有抗驚厥,且現(xiàn)代研究認為炙甘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干姜單獨應用并未見明顯升壓效應,而與附子聯(lián)合應用則效果顯著;附子和炙甘草聯(lián)合應用進入消化道后可增加療效,并且還能降低附子中烏頭堿成分的毒副作用,既而體現(xiàn)出“附子無干姜不熱,得甘草則性緩”。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四逆湯治療期間低血壓性休克及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巴胺組,可見其還可有效防止嚴重并發(fā)癥[5]。
綜上所述,四逆湯加味聯(lián)合鹽酸多巴胺注射液治療寒厥可改善血壓,維持體溫的正常,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