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楊森林 趙洪亮
在我們祖國遼闊而漫長的東海岸,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女子民兵哨所——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zhèn)雷公山民兵哨所。那里常年駐守著7名女民兵,她們用青春和赤誠,守衛(wèi)著祖國的東南海疆。
石塘,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漁業(yè)小鎮(zhèn),卻因祖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的照射而名聲遠播。而建在石塘鎮(zhèn)三面環(huán)海的雷公山山頂之上的女子民兵哨所,是每天最早迎來日出的海防哨所。
嚴密注視海上航道
登上哨所,極目遠眺,風光旖旎的石塘海灣盡收眼底:遼闊的海面浪花翻卷,漁船穿梭,馬達轟鳴;風格獨特的石板屋依山瀕海,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美得讓人仿佛置身于畫的世界。然而,該畫的點睛之處,正是樹木繁茂的雷公山。女子民兵哨所,正是坐落在此山上。
“雷公山民兵哨所,建于1991年3月。該哨所隸屬浙江省軍區(qū),為長年執(zhí)勤的海防民兵哨所。當年選址,將民兵哨所建在雷公山的主峰,是為了沿海地區(qū)軍事斗爭的需要,旨在加強近海海域及空中的監(jiān)控力度。目前,我們哨所的主要任務,是擔負偵察和報知當面海上與空中情況,偵察瞭望海域航道和觀察周圍10余個島嶼情況等任務。”現(xiàn)任哨長周安娜娓娓道來。據(jù)資料記載,石塘半島屬于浙江省溫嶺市的一個漁業(yè)重鎮(zhèn),國家一級避風港,距市區(qū)36公里。該哨所東與“英雄島”、北與一江山島和大陳島相鄰,并與溫州洞頭女子民兵哨所、玉環(huán)坎門英雄基干民兵營哨所形成梯次布局,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
哨所按準軍事化進行管理。建哨之初,都是由當?shù)赜袎粝?、有信念的應屆高中畢業(yè)女青年應召上哨所“服役”。建哨至今,已經(jīng)有26批74名高中畢業(yè)以上女青年應召上哨所執(zhí)勤,11名哨員參軍入伍。
自2003年開始,溫嶺市政府和市人武部將哨所的“服役”年限由原來的3年改為了2年,聯(lián)合出臺了今后招收哨所民兵要從大學畢業(yè)生中錄取、“先安置后進哨”的政策。這一舉措,也徹底解決了哨所民兵退哨后的就業(yè)及出路問題,先后有48名大學生上哨所執(zhí)勤。目前,該哨所民兵全部由女大學生組成,是名副其實的大學生女子民兵哨所。
大學生哨員胡嘉恬告訴我們,“一眼明”和“一口清”,這是哨所民兵人人都要熟練掌握的偵察技能。為了快速正確判斷海上坐標和方位,平時她們除了將海上偵察常識背得滾瓜爛熟外,還要經(jīng)常選擇在氣候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強化訓練。
在哨所南側的一座不足10平方米的圓形崗亭里,有著她們不同尋常的堅守。每天早操結束,就有1名哨員來這里上崗,開始一天的觀察執(zhí)勤。崗亭內(nèi)配備了高倍望遠鏡,哨員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海面一艘艘過往船只,并及時記錄在冊。除了崗亭內(nèi)的目力觀察,在二樓的值班室內(nèi)還配備了海防監(jiān)控視頻,同樣也需要做詳細記錄。這些舉措,使得船只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大幅提高。
平日里,姑娘們狠下苦功,認真學習《海上民兵偵察常識》,熟練掌握望遠鏡和海防監(jiān)控視頻的操作使用,熟記空中目標識別、海上目標識別和各國機徽國旗,能分辨出100多種外籍艦船,練就了一雙雙“火眼金睛”。姑娘們說,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處置海面突發(fā)情況。
工作臺上,整齊擺放著的考勤登記簿、值班登記簿、海防觀察登記簿,是哨員履行海面監(jiān)控職責的最好見證。筆者翻開哨所的值班日志,發(fā)現(xiàn)哨員憑著練就的一身過硬本領,多年來共觀察記錄外來過往船只多達10萬余艘,發(fā)現(xiàn)重大災情32起,獲取各類信息6000多條,發(fā)現(xiàn)和參與撲救山火30余起。而在這些背后,是姑娘們艱辛的付出……在這個崗亭里,她們有時要在高倍望遠鏡后連續(xù)站立幾個小時。
參觀洞頭女子民兵連紀念館
“119、119,我是石塘雷公山民兵哨所,現(xiàn)向你報告??吭谑劣覀缺茱L港碼頭的漁船發(fā)生火災,情況緊急,請你們立即救援?!?016年1月22日下午2時55分,雷公山哨所女民兵在值勤時,發(fā)現(xiàn)一起海上重大安全事故。
原來,那天中午,有條來自寧波象山的漁船停靠在石塘鎮(zhèn)避風港碼頭補給,船員們爭先恐后地上岸去購物,不料因配電箱電線老化發(fā)生漏電起火,燒著了船上的漁網(wǎng),霎時濃煙滾滾,火光四射。值勤哨員陳漫納透過望遠鏡觀察到右前方兩公里外的漁船險情后,立即將情況進行報告。由于報告及時、處置得當,為挽回漁民兄弟的生命財產(chǎn)損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受到了臺州軍分區(qū)、溫嶺市人武部的表揚。
對哨所多年來取得的業(yè)績,石塘鎮(zhèn)武裝部陳金輝部長談起時如數(shù)家珍:有一天深夜,狂風大作,有“海上千里眼”之稱的哨員郭雯耘在值勤搜索海面時,發(fā)現(xiàn)一艘下沉的漁船正用燈光緊急發(fā)出求救信號,便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幾分鐘后,中國漁政711號船迅速出航,使全部漁民得到了及時營救。還有一年的夏天,臺風席卷石塘灣,女哨員在值勤時發(fā)現(xiàn),有艘遇險的外籍船只在漂流,由于報告及時,使船上30多名越南籍難民全部脫險,避免了一起境外難民遇險事故的發(fā)生。
原石塘鎮(zhèn)武裝部部長何愛華還清楚地記得,1998年10月的一天傍晚,當時海上霧氣朦朧,女哨員在搜索海面時,隱隱約約發(fā)現(xiàn)一艘裝有轎車、摩托車等物資的貨船形跡可疑,于是她們馬上將情況向部隊邊防哨所作了通報,使他們及時出航截獲了這艘臺籍走私船只。
單兵戰(zhàn)術演示
初上雷公山哨所的時候,姑娘們都覺得非常自豪,穿上了那身向往已久的“橄欖綠”,肩挎鋼槍,迎風傲立,別提有多精神了??梢欢螘r間下來,寂寞單調(diào)又枯燥乏味的準軍事化生活,逐漸取代了當初的那份新鮮感。從清晨起床巡山,到傍晚第二次巡山結束,循環(huán)往復的枯燥生活總是讓新進哨所的姑娘們疲憊不堪,但她們沒有退縮,而是擦干眼淚,撫平傷痛,重整行裝又出發(fā)。在經(jīng)年累月間,新哨員也從嬌滴滴的小姑娘蛻變成一名能吃苦耐勞、有軍事素養(yǎng)的新時代女民兵。
哨所沒有專門的炊事員,每天燒飯做菜都是哨員輪流當班。這可苦了這些剛離開父母的新哨員,為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基本的燒菜技藝,新哨員也是蠻拼的,跟著老哨員從洗菜切菜開始學,在燒焦了好幾口炒鍋、放錯了好幾次調(diào)味品、吃了好幾回生肉……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后,如今哨所里的女民兵,個個都成了具有烹飪絕活的“大廚”哩。
“哨所最艱難的日子就數(shù)臺風多發(fā)季和雨雪天了?!笔伶?zhèn)武裝部長陳金輝介紹說。
2004年8月,一場強臺風禍及海島,三面臨海毫無遮擋的雷公山更是首當其沖,肆虐的狂風刮倒了哨所的防護墻,吹裂了哨所的玻璃門窗,卷走了姑娘們的衣物用品,哨所內(nèi)電源、電話全部中斷。姑娘們擠到一處能擋風的墻角,緊緊相擁、互相鼓勵,度過了一個漫長而可怕的黑夜。當年12月下旬,一場大雪持續(xù)了3天3夜,將山頂封了個嚴嚴實實,壓斷了電線,凍裂了水管,哨所幾次組織人員冒險下山采購給養(yǎng),但都因找不到那條下山的小路而失望地返回。待到鎮(zhèn)武裝部竭盡全力派人將食物送到山上時,姑娘們已被困山頂48小時。還有一次,天上巨雷轟鳴,一陣閃電過后,山上供電的變壓器被燒成了一堆廢鐵,哨所抽水的電機一下子變成了“啞巴”。在山上斷水的日子里,姑娘們克服困難,堅持每天兩人一組沿著一條4公里長的崎嶇山路下山抬水,直至更換上新的變壓器。
前副哨長厲凌姿,剛上哨所那陣子,因膽子小,害怕哨所周圍一座座星羅棋布的亂墳崗,晚上壓根兒就不敢一人出門;一聽到槍響就雙手掩耳緊閉眼睛,連槍都不敢碰一下。可經(jīng)過3個月強化訓練后,在軍事考核中,她竟以5發(fā)子彈49環(huán)的成績奪冠!
在困難面前,姑娘們也流過淚、也曾動搖過。但她們明白,環(huán)境越艱苦,就越能鍛煉人,肩上的擔子也就更重要。她們就是靠這種堅強的意志和信念,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哨所姑娘大多來自教育和衛(wèi)生系統(tǒng),曾經(jīng)大多是護士和教師。平時,除了哨所的日常工作生活外,為培養(yǎng)和提高她們的專業(yè)技能,輪休時,哨所還會讓她們回到自己定崗的單位跟學跟練。
除本職工作外,哨所還積極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如與石塘鎮(zhèn)中心小學結對,讓具備教師資格的哨員擔任校外輔導員,每星期定時前去學校輔導上課。2013年5月30日,哨員陳清輝在學校輔導時得知,學校有部分學生因家庭變故造成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習受到一定影響,便立即向哨長匯報。哨長當即召集全體哨員進行了一對一“認親”結對動員,得到了哨員們的一致響應。最后,雷公山哨所的7名女大學生哨員主動來到石塘鎮(zhèn)中心小學,與貧困學生駱青青、鐘梓伶、郭偉辰、林心如等7名學生牽手結對,并為結對學生送去了助學金、書包、學習用品等,及時為這些學生排憂解難。
得知貧困學生駱青青的爺爺奶奶常年患病的消息,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的郭安琪、莫謹蔚等3名女民兵還來到駱青青家,為她的爺爺奶奶測量血壓、檢查身體,并定期輪流上門給兩位老人做檢查。
由于雷公山民兵哨所是臺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因此,每到節(jié)假日石塘鎮(zhèn)的各大中小學校都組織學生前來進行教育活動。駐地也有很多企(事)業(yè)單位,將雷公山民兵哨所作為開展黨(團)活動日特色教育的首選。每每有單位組織前來活動,女哨員們都會熱忱配合,精心準備,耐心講解,躬身示范。
這年10月,溫嶺農(nóng)村合作銀行為培養(yǎng)和提高全體員工恪盡職守、愛崗敬業(yè)的工作作風,特向市人武部提出申請,將雷公山民兵哨所作為銀行員工的國防教育活動基地,獲得了該部的批準,并組織員工聚集在雷公山民兵哨所隆重舉行國防教育活動基地揭牌儀式。該行負責人表示,在今后的活動中,他們將充分利用雷公山民兵哨所這個國防教育活動基地,把愛國、擁軍、奉獻與愛崗有機地結合起來,定期組織員工前來接受教育,使銀行員工更好地傳承“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操。
來時灑淚,別時亦揮淚。剛上哨所那陣子,大部分新哨員感覺哨所的生活條件與想象中的落差很大,這里遠離歌舞廳和繁華街道,出門看到的不是大海便是漫山遍野的亂墳崗,聽到的也只有濤聲、汽笛聲,以及山頂上長年不斷的風雨聲。陪伴她們的,則是嚴格的條令條例和規(guī)章制度。因此,許多遠離父母初上山頂?shù)墓媚?,面對陌生而又艱苦的環(huán)境也曾悄悄地流過淚。
盡管哨所的工作生活是那樣的枯燥乏味,但一旦適應了這里的環(huán)境,取而代之的便是姐妹深情和大家庭的溫暖。因此,歷屆在山上生活過的老哨員們,都對哨所有一種深深的依戀之情,每逢過年過節(jié),她們總會情不自禁地來到哨所歡聚一堂共度佳節(jié)。那是一種常人難以理解,割不斷的情愫!每一次老哨員退哨,都是一步一回頭、抹著眼淚戀戀不舍地離開。退伍軍人:前哨長王海燕、趙靜和副哨長林莉,都是先上哨所后參軍,退伍后又堅決要求二次進哨所當“兵”的老哨員。盡管隨著年齡增大,一次次錯過了就業(yè)良機,但她們絲毫沒有退哨的想法。采訪中,筆者還得知一位特愛哭的退役大學生哨員趙愛華,當初人武部參謀送她上哨所后,她曾當場大哭,打起了“退堂鼓”??山?jīng)過一段時間艱苦環(huán)境的磨礪后,她像變了一個人,無論是軍事訓練成績,還是內(nèi)務衛(wèi)生評比,她都要爭搶在前。只要稍比別人差一點,她就悄悄避開人群,躲在一個地方一邊掉淚,一邊盤算著下一次如何能拿到第一。那年10月,她被確定“退伍”轉(zhuǎn)崗到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去當護士,在臨下山的那天上午,她抱住哨長竟哭成了一個淚人兒。
是啊,兩年的哨所生涯雖然短暫,但在朝夕相處的執(zhí)勤、工作、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了哨員們彼此間軍人特有的戰(zhàn)友深情。這份情感,是一代代新老哨員愛崗敬業(yè)、崇尚榮譽的真實寫照,也是“扎根哨所、奉獻青春”的海防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雷公山哨所建哨27年來,盡管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扎根哨所心不悔,樂為海防獻青春”的好傳統(tǒng)始終代代相傳。哨所姑娘們憑著過硬的軍事技能和業(yè)務素質(zhì),在省軍區(qū)組織的7次一類海防民兵哨所軍事比武競賽中,分別獲得綜合考核總分第一、第二、第三名;獲得隊列、精度射擊、觀察器材操作與使用等10余個單項科目第一名的好成績,并獲得省軍區(qū)“先進民兵哨所”“民兵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巾幗文明崗”等多項榮譽。目前,雷公山哨所是臺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溫嶺市“海防教育實踐基地”。先后有20多位將軍和黨政軍各級領導來哨所檢查指導工作。
……
采訪結束,佇立山頂,看著漫山遍野如紅旗飏動的杜鵑花,筆者不禁由衷地感嘆:這雷公山上的紅杜鵑,真是令人敬佩??!你看,不管是在懸崖峭壁的巖縫之中,還是在臨海而居的偏僻之地,只要給她土壤,她就能開出惹人喜愛的花朵,給人們送來春的氣息和美好的憧憬。多么可愛的花兒,多么剛強的品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