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波,梁 平,劉學炎,李澤清,葛棟杰
(浙江天藍環(huán)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1202)
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是指無催化劑的作用下,在適合脫硝反應的“溫度窗口”內噴入還原劑將煙氣中的NOx還原為氮氣和水。低溫情況下,反應速度很慢,造成大量的氨逃逸;高溫情況下,氨氧化生成附加的NOx。研究發(fā)現(xiàn),還原劑噴入的合理溫度區(qū)域為850~1 100℃。
SNCR中的化學反應屬于快速反應,其制約因素主要是混合狀況[1]。煙道內的溫度梯度對還原劑射流和混合情況有較大影響。
本文以Fluent軟件為平臺,通過適當?shù)暮喕?,對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中SNCR系統(tǒng)噴射的液滴與煙氣的混合情況進行數(shù)值模擬?;谀M的溫度場和速度場分布,筆者提出設計方案,并根據(jù)模擬結果分析有無熱源條件下煙道溫度場對混合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1 100 t/h的循環(huán)流化床,煙氣量1 000 000 Nm3/h。SNCR系統(tǒng)布置在爐膛出口煙道上,煙道出口截面1 785 mm×7 800 mm,網(wǎng)格數(shù)282萬。
圖1 物理模型
由于本文只模擬混合,不考慮化學反應,為了計算簡便,忽略煙氣組分的影響,將煙氣簡化為空氣,模擬液滴與空氣的混合效果。本文研究對象是爐膛出口煙道,簡化輻射傳熱和爐膛內的燃燒過程,爐膛下部設置體熱源,將煙氣加熱到爐膛出口煙溫,從而簡化計算。
本文對煙氣流態(tài)的模擬采用RNG k-ε雙方程模型。該模型相對于標準k-ε模型,在ε方程中加了一個條件,有效改善了模型的精度,并且考慮了湍流的漩渦,對于有旋流的模擬比標準k-ε模型更精確。
爐膛出口煙道的主要傳熱方式有對流換熱和熱輻射。煙氣在煙道內的停留時間較短,煙道內壁面的防磨層較厚(300~350 mm),換熱量很小。所以,計算過程中將煙道壁面作為絕熱面處理。煙道內的溫度場主要由爐膛內的換熱產生[2]。
在拉格朗日坐標下模擬液滴在空氣中的運動,計算顆粒的軌跡以及有顆粒引起的熱量/質量傳遞。對于顆粒的湍流擴散采用隨機軌道模型。
圖2給出鍋爐內不同部位的煙氣溫度。由圖2可知,該截面的溫度范圍是1 100~1 180 K,爐膛出口煙道的溫度場存在溫度梯度,平均溫度約為1 150 K,符合脫硝的溫度區(qū)間。
圖2 有熱源,鍋爐截面溫度分布
圖3 為該鍋爐運行的系統(tǒng)圖,爐膛上部的溫度為901.6~958.2℃,比模擬的溫度略高。由于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爐膛出口煙道,所以用熱源代替燃燒得到的煙道內溫度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圖3 鍋爐運行中的系統(tǒng)局部圖
圖4 給出了鍋爐和分離器內煙氣流動跡線,圖中不同的顏色表示速度大小。由圖4可知,煙氣在煙道內流速為25.6~28.8 m/s。
圖4 煙氣流動跡線
圖5 煙道出口截面矢量圖
圖5顯示了煙道出口截面的矢量分布,除了主流方向X方向,煙氣沿Y、Z方向均有分速度,該截面存在二次流。
在SNCR系統(tǒng)中,設計噴射位置最需要考慮的就是要在正確的溫度區(qū)間內獲得足夠的停留時間,同時使還原劑和煙氣之間具有較好的混合。
結合上述計算結果、煙道的結構尺寸和噴槍的性能,噴槍布置在水平煙道上,每個煙道配10個噴槍噴射點,內外側各5個,進行交叉布置,對噴混合。
噴射方式采用solid-cone類型,霧化角60°。粒徑分布服從Rosin-Rammler分布,粒徑范圍0.10~0.15 mm,平均0.13 mm,噴射速度30 m/s。
圖6顯示了布置熱源的情況下,煙道出口處截面的還原劑濃度分布。還原劑射流受二次流擾動,產生向上或向下的偏移,如圖7所示,所以截面的還原劑擴散區(qū)域也會隨之偏移。
圖6 有熱源,煙道出口截面濃度分布
圖7 有熱源,還原劑流動軌跡
在不布置熱源的情況下,入口邊界的溫度直接設置為爐膛出口煙溫,溫度場均勻,計算得到的還原劑射流和擴散區(qū)域均比較整齊,如圖8、圖9所示。
圖8 無熱源,煙道出口截面濃度分布
圖9 無熱源,還原劑流動軌跡
通過上述計算結果可以看到,煙道的溫度不僅僅影響還原劑的反應,溫度梯度的存在,對還原劑的混合也有較大的影響。溫差產生的自然對流會形成徑向流動,從而形成二次流,對流場有擾動作用。溫度場越均勻,二次流越小,對還原劑射流的擾動也越小,還原劑在煙道內的擴散區(qū)域會比較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