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芬
【摘要】如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lián)Q代周期不斷縮短,再也不是那個一次學習,終身受用的時代了。我們可以通過聽、讀來獲取知識信息,但通過“閱讀”獲取知識信息才是最主要的手段。新時代人必須具有良好的閱讀素質,才能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勢。因此,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是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素質越顯重要。我從教二十余年的工作實踐,慢慢地探尋小學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素養(yǎng)形成的有效策略,引導他們逐漸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的重要性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95-01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提出:要教會所有低年級的學生閱讀,閱讀的能力應當達到自動化程度,使他們通過視覺和意識領會含義比發(fā)出聲音早得多。前者提早得越多,閱讀時思索的能力就越敏感,而這是順利學習和整個智力發(fā)展的極為重要的條件。
前不久人民日報發(fā)表《小學欠下的“閱讀賬”遲早是要還的》一文中指出在閱讀這件事兒上絕不能吝嗇。對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生而言,“大量閱讀”是實打實的學習需求!高考改革后,可以這樣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更是在語文中占大半邊天。反觀過去我們的語文教材,提供的課文量很少,我們只是教課文、讀課文?,F(xiàn)在部編版的語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注意往課外延伸了,但是閱讀量并不夠。不進行海量的閱讀,再怎么花力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可能提升上去。尤其要從低段這個地基形如打穩(wěn)打扎實,擺在面前的現(xiàn)實就是,必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但要如何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低段就形成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擴大課外閱讀的陣地,營造溫馨的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配備齊全的圖書,提升學生閱讀的欲望
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說到語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鼓勵學生自由閱讀,要打開這扇門,最重要的是制造與書接觸的機會?!澳憧梢誀狂R去水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可是,首先我們得確定那兒有水。當馬兒到了水邊,它終究會喝水的。當書很容易取得,當環(huán)境中充滿讀物時,閱讀就容易發(fā)生。閱讀“陣地”應該在學校里無處不在。
1.學校設立圖書館、開放式閱覽室、班班圖書角,還可再設立“校內共享書屋”,班班共享,人人共享。圖書角中的書籍要置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老師準許孩子帶圖書角中的書回家。
2.家庭設立“圖書角”。有條件的家庭有書房,沒有條件的家庭也可設立一個專門讀書的地方,空間上有一定的隔區(qū)且安靜。父母允許孩子在床上閱讀。
可以針對兒童的特點,將這些環(huán)境可以布置得卡通一些,溫馨些;如童話城堡或者森林書屋、動畫片里的形象……色調以暖色為主,清新明麗,還可以擺上舒適的椅子、沙發(fā)。
3.要給孩子提供孩子最感興趣的讀物。讓孩子感受自由自主閱讀的樂趣。讀物可由孩子自己選擇,輕松的讀物幾乎幫助所有人開始學習閱讀。尤其是低段的孩子,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設立太多的障礙。如果你有個抗拒閱讀的孩子,就讓他接觸漫畫吧。如果他看起來有點興趣了,就給他更多的漫畫。因為看漫畫可以增進閱讀更多其他種類的書籍。
4.充分貫徹“圖書漂流”理念,讓學生學會定期交換自己的課外讀物,在交流互動中進行閱讀分享,利用學生的圖書資源提高閱讀量。
二、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閱讀方式,讓他們愛上閱讀
1.大聲朗讀
一開始老師可以朗讀故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人念故事書。聽故事內容會增加閱讀興趣,而閱讀會提升語文能力。
2.樹立榜樣
這個榜樣可以老師,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同伴。因為看到他人在閱讀,孩子也會比較愛閱讀。你別指望看到父母在玩手機或者玩游戲的孩子能坐下來真正地看書,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更愛模仿,這樣他們的關注點只會在手機或者游戲上,而不是書本。
3.師生共讀,“分享閱讀經(jīng)驗”
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做一個忠實的讀者,與學生一起圍繞書中的問題展開交流探討,既交流閱讀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讀書方法;教師與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在閱讀中教師通過巧設懸念來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講述書中精彩片段后嘎然而止,讓學生帶著疑惑主動走近閱讀;教師向學生推薦自己曾讀過的名著、經(jīng)典篇目……還可以將故事以戲劇方式表演出來。在共讀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感受,一起成長。
4.親子共讀
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家庭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我們提倡大手拉小手,親子閱讀,讓閱讀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滲透到他們的心靈。學校撰寫《為課外閱讀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發(fā)出閱讀倡議,為家長推薦學生喜愛的課外閱讀書目。
5.小伙伴推薦讀物
同年齡的建議“可能是自由閱讀最強的動力?!?/p>
6.不定時展示圖書
用海報、布告欄等展示與童書有關的事物,增加孩子閱讀的興趣。
三、妥善有效的閱讀指導方法,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將閱讀指導課列入課表,在課堂上利用不同的課型指導學生和家長。閱讀指導課分別從面向學生和面向家長兩方面來進行。
面向學生的閱讀指導課課型有:1.閱讀導讀課,如繪本導讀、名著導讀,同主題導讀等,為學生尋找閱讀的突破口與方向。2.課外閱讀交流課,在質疑解難中把學生的閱讀向縱深引進,提高閱讀的質量。3.課外閱讀分享課,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成果在班內展示,與同伴分享,相互借鑒、提高。
面向家長可開設閱讀指導講座。開展主題家教講座,專題指導親子閱讀,幫助家長理清在家庭中的閱讀思路,倡導個性化閱讀。每次講座和指導有針對地確定一個主題,進行以點帶面的指導。同時向家長發(fā)放宣傳資料,不定期地向家長介紹新的親子閱讀的理論、指導方法、好書推薦、近期的閱讀信息和需要家校配合的事項等。
四、開展閱讀評價,讓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落地
閱讀評價在原則上要重過程、重激勵、多形式(自評、師評、互評等)、多展示(開展讀書交流會、各種閱讀競賽、布置閱讀展板、制作閱讀小報等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
1.評閱讀興趣。主要從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與情感介入狀況著手評價,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能動性。
2.評閱讀積累。堅持“上不封頂下保底”的原則,規(guī)定每個學期課外閱讀的圖書文章篇目、堅持閱讀的報紙刊物,明確量化指標,考查學生是否完成規(guī)定的閱讀量。
3.評閱讀習慣。整合學生、教師、家長這三方面的共同力量,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是否每天進行課外閱讀至少一小時;是否在課外閱讀時動筆做筆記(筆記的形式可以是思維導圖,可以是自己喜歡的詞句等等);是否在課外閱讀中勤動腦、多思考、多探究。
小學低段是閱讀的啟蒙階段,通過各種策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為中、高段打下扎實的基礎,更有利于他們將來通過良好的的閱讀素質有更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