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先識常用字,后學漢語拼音”的特點是與原有蘇教版教材的一大差異,可以放緩語文學習坡度,減輕剛入學學生的負擔和畏難情緒,使學生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體會閱讀樂趣,同時也給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們帶來了挑戰(zhàn),但新教材的“差異”也是教師萌發(fā)教學“新意”的大好時機。作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通過靜下心來重溫課標,學習新教材編寫的相關理論知識,理解新教材的獨特魅力,對于第一單元的教學,產生了許多思考。
【關鍵詞】部編教材 先識后拼 識字方法 教學思考
“先識常用字,后學漢語拼音”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最先讓人發(fā)現的編排亮點。識字是語文學習的第一關,識字教學既是語文學習的起點,也是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石。而新教材的“差異”也是教師萌發(fā)教學“新意”的大好時機?!叭松斆髯R字始”,在學生剛剛踏入語文學習的時刻,怎樣讓學生愛上漢字、主動識字,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新教材“蒙以養(yǎng)正”的教學理念?第一單元識字教學的實踐引發(fā)了下列幾點思考。
一、新老對比,“先識后寫”的編寫新意
當翻開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你會發(fā)現:要先認“天”“地”“人”三個常用字,而不是“a”“o”“e”三個拼音。這是新教材在內容上凸現的變化之一,也蘊藏著新教材的“心意”。
(一)化難為簡,化枯為趣
傳統(tǒng)的一年級語文教學都是以學拼音為主、識字為輔,然而先學拼音比較枯燥,有可能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新教材對識字進度的調整,可以放緩語文學習坡度,減輕剛入學學生的負擔和畏難情緒,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體會閱讀樂趣。
(二)優(yōu)學高頻字,做好閱讀鋪墊
新教材在所需識、寫的生字選擇與排列上,尊重學生語文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識字。在第一單元中,所有要求學生認識的字,都是生活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口語常用字。而要求學生會寫的字多是獨體字,字形簡單、字義分明、方便構字構詞。學起來更貼近學生已有的識字積累,為學生閱讀做好鋪墊。
(三)識字有方法,凸顯傳統(tǒng)文化
在第一單元的內容中安排了:三字文識字《天地人》,韻語識字《金木水火土》,看圖識字《口耳目》,象形識字《日月水火》,對韻識字《對韻歌》。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們來說,識字形式的豐富多彩,喚起了他們學習漢字的熱情,識字中蘊含的傳統(tǒng)蒙學與字理知識,繼承、弘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梢哉f,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識字的內容安排,充分展現了新教材的編寫新意,但對于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需要靜下心來重溫課標,學習新教材編寫的相關理論知識,理解新教材的獨特魅力,才能輕車熟路,達成教學目標。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這為教師的識字教學指明了方向。
二、教法對比,千變萬化的教學新意
在教學中,如何變枯燥的識字為學生們愿學、樂學、主動學呢?對于一年級課堂識字教學來說,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識字方式的多元化。把識字帶入一個精心呈現的、有趣的、活生生的情境中去,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導他們走向主動識字、拓展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谶@樣的理解,我對部編教材第一單元識字教學的課堂進行了探索。
(一)練好備課功夫,尊重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于新教材“教學目標”的定位,是細化每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重要參考依據,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充分考慮現實問題,綜合時間、地點、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進程。在充分尊重教材的科學性、先進性的基礎上研讀、讀懂、讀透教材,正確領會編者的編寫意圖,經過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再處理,讓課堂教學更豐富多彩。
(二)練好示范功夫,實施“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新課型
部編版語文教材,在課型定位上做了調整,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增加“課外閱讀”,共同組成“三位一體”的課型結構。第一單元識字的教學,由于“先識后拼”的特點,在教學時,更要關注教師的示范讀。“教讀”首先是根據教學目標確立需要教的“知識點”,如:生字讀音。在沒有拼音拼讀的情況下,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范讀、反復模仿,來掌握生字讀音的準確性。然后才能通過自讀,獲得實踐的機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教讀”和“自讀”的保障,“課外閱讀”就能水到渠成。
(三)激發(fā)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在第一單元教學實踐中,可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優(yōu)勢,營造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
新教材第一單元的內容設置富有兒童情趣,為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形式上兒童喜聞樂見,內容上通俗易懂,圖片與文字結合,語調朗朗上口。如在學習《天地人》時,可從《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女媧造人》人手,學生沉醉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學習興趣濃厚。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認識的事物相結合
比如看圖識字《口耳目》一課,學生對于“口”“耳”“目”“手”“足”都有清晰地認識,通過說一說、畫一畫自己的“口”“耳”“目”“手”“足”,結合游戲,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生字。
3.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識字教學
現代教學多媒體的使用,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能力之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教學創(chuàng)設、呈現豐富的教學情境。如教學《天地人》一課時,用動畫的形式將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觀看漢字的演變,結合甲骨文,理解漢字的意思,并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用身體擺出“天、人”這兩個漢字,讓靜止的生字變得活靈活現、趣味十足。這樣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有利于建立漢字之間的聯系,形成清晰地認知脈絡,減輕記憶難度,讓學生走進博大精深的漢字世界。
(四)練好實踐功夫,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學不止在課堂中發(fā)生,更是發(fā)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使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把生活中的發(fā)現帶入課堂學習中,再將課堂的知識反饋于生活。這在新教材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如發(fā)現生活中出現過的生字等設計。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更多的識“生活中的字”,由“學會生字”變?yōu)椤皶W生字”,產生學習的正遷移。
三、效果對比,仍待解決的困惑與問題
充滿“新意”的新教材、千變萬化的教學“新意”,也避免不了仍然存在需要解決的困惑與難題。在實施第一單元的識字教學時,就出現了一個客觀差異,即學生入學前的識字量差異。學生剛入學的識字量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有的學生常用字基本已經掌握,有的學生還是零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較難關注到班里的每一位學生,容易出現識字量多的學生重復識字和識字量少的學生跳躍識字的現象,從而拉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作為一線教師,該如何盡可能地縮小學生識字量的差異,讓每位學生的課堂實用時間增多,使他們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fā)展?這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睅ьI學生探索漢字的奧秘,部編教材對教師和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zhàn),唯有直面差異,才能讓“新意”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