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明軍
摘 要 濱河景觀是園林景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備受推崇,其親水性和自然性不僅能給人們帶來親近自然的清新感受,還能讓身處其中的人們心身放松。正因為如此,在設計濱河景觀時,就必須從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理念出發(fā),特別是濱河的林帶系統?;诖?,立足實際,對濱河景觀林帶系統的設計建設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關鍵詞 濱河景觀林帶;設計;建設
中圖分類號:S759.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3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園林綠化工程作為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為城市功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遠離綠化中,濱河地帶很多,如重慶的長江、成都的府南河等,其美麗舒適的設計為人們的城市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1]。因此,濱河景觀,特別是林帶系統,成為城市重要的景觀資源和生態(tài)屏障,是展示區(qū)域形象的重要載體。在設計濱河景觀林帶時,1)要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要,2)要滿足人們對濱河景觀環(huán)境的需求,3)要考慮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這些都要對整個濱河景觀林帶進行統籌設計[2]。
近年來,生態(tài)景觀林帶是深圳市大力推進的建設項目,這樣可以加強生態(tài)建設,構筑沿海重要綠化帶為主要框架的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體系,充分發(fā)揮林業(yè)在維護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促進宜居城鄉(xiāng)建設、提升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平中的獨特作用。
1 項目概況
深圳鹽田河東側景觀差強人意,同一區(qū)域產生較大的景觀差異,令整個景區(qū)的觀光游覽檔次失色不少,因此,在這個區(qū)域段沿岸東側縱深30~105 m范圍內的綠化景觀進行改造,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河岸景觀林帶系統,形成渾然一體的自然風景游覽點,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城市休閑景觀品牌。改造范圍全長約為5 000 m,改造面積約為30萬m2。
2 建設標準
該項目遵循空間整體性原則,結合現場植物景觀、村莊、魚塘、道路的布局,在空間布局上要力求創(chuàng)造整體連貫而有效的自然林帶系統,構建一個人工系統與自然系統協調且科學合理的空間格局。同時,融入生態(tài)景觀林帶的概念,運用帶狀公園的設計手法,力求打造可遠觀、可近賞、可游玩的植物林帶景觀。新建道路系統與整個景區(qū)原有綠道有機銜接,形成系統。植物配置注重植物生態(tài)習性、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合理性。
3 項目總體評價
該濱河景觀林帶項目兩岸沿線大量種植一年四季盛開的花木,伴隨著河水的流淌和映襯,營造出嶺南水鄉(xiāng)的美景,猶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畫卷。堤岸東側是以村莊、農田、果園、魚塘組成的農家田園風光,由于缺乏統一的規(guī)劃設計,綠化景觀樣式多樣。局部區(qū)域植物稀疏零散、長勢不佳,使整個林帶出現斷層的情況;部分區(qū)域水土流失嚴重,存在泥土裸露的現象,極大地影響整個景區(qū)的景觀。
4 對該濱河景觀林帶設計的分析
4.1 設計原則
項目總體規(guī)劃設計要突出當地人文特色,充分保護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破壞地質地貌、原有植被、水源山體及水利設施。
4.1.1 鄉(xiāng)土樹種優(yōu)先的原則
設計中采用的植物以適合在本地生長的鄉(xiāng)土樹種為主,特別優(yōu)先選用本地開花喬灌木。本地鄉(xiāng)土植物群落可以保證穩(wěn)定性和合理性,樹木都能得到較好的生長,其適應性和生態(tài)效益也更好[3]。在針對景觀設計時,還要注重對多種傳統文化的綜合運用,要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展現要與濱河景觀之內的景觀相互協調。通過設計,對新的文化理念進行傳遞和倡導,進而傳遞出一種人文關懷。
4.1.2 經濟性的原則
因地制宜,減少大面積的土方開挖。淘汰原有生長不良或老化的樹種,其他植物應去弱留強,清理雜亂的野林地被,盡量保留原有的開花植物進行造景,節(jié)約投資成本。
4.1.3 景觀四季分明的原則
以分段、分片區(qū)種植同色系開花植物的形式營造四季分明的綠化景觀,擴大花?;ň靶Ч?,打造具有規(guī)模的賞花景點。在這一設計過程中,首先要遵從自然,在建設園林的過程中,必然會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此時,要做的不是改變自然,而是要將人的活動巧妙地融合到自然環(huán)境中。
4.1.4 協調統一的原則
考慮到河沿線景觀的整體統一性,建設應充分尊重河岸建成區(qū)域、沿線村落景觀現狀,總體布局和景觀建設手法應協調統一,在植物配置時考慮到不同葉色與花色的搭配組合效果。在選擇植物時充分考慮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注重大小、色彩、與植物姿態(tài)的協調,以及與周邊環(huán)境的相互融洽。在景觀層次上有主次之分,形成獨特的濱河植物景觀[4]。
4.2 設計目標
充分利用河岸沿線村莊農田、池塘果林等現有景觀資源,在這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上,重點對沿線植物斷層地塊、黃土裸露地塊進行改造。通過種植開花植物、鄉(xiāng)土喬木為主,沿線布置步道、休息平臺等設施,以帶狀游園的形式打造可遠觀、可近賞的植物林帶景觀。
4.3 詳細設計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城鎮(zhèn)人口逐漸增多,濱河區(qū)逐漸成為城市公共活動空間。本項目是濱河景觀林帶,景觀林帶的建設應在綠化種植的基礎上,進一步營造優(yōu)質景觀,建設成城市休閑的好去處。設計上利用村莊、農田、果林、魚塘等現有的自然景觀,使景觀林帶和現有周邊環(huán)境協調起來,打造為城市一個標志性的景觀帶。以下通過幾個方面,簡述項目的設計要點。
4.3.1 步道和休息平臺布置
本項目建成后將會成為城市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建設中應參考濱河沿線綠道建設的手法,充分結合現場道路條件和地形特點,在林帶中建設2.5 m寬的游覽步道貫穿其中,在景觀開闊的區(qū)域修建觀水平臺和休息平臺,并配套坐凳、垃圾桶等設施,形成康體慢行系統,為市民游客提供一個優(yōu)美的休閑環(huán)境。其中步道和休息平臺統一使用彩色透水磚,保證透水透氣。
4.3.2 微地形改造
微地形改造主要是處理好道路、綠地及坡度標高關系。微地形與植物配置結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種植高度,也提高觀賞者的觀賞視點,豐富了景觀要素,增強了林帶綠地的藝術性表現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為綠化植被的立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避免了植物種植的單一和單薄,使喬木、灌木、地被各類植物各有發(fā)展空間相得益彰。在單品種植物種植設計上可以構成富有韻律的天際線和林緣線,與現場遠景的自然山林形成呼應,增加人們對周邊景觀的感知和體驗,塑造多樣的景觀空間效果。此外,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組織場地的排水,防止地面積澇[5]。
4.3.3 林帶綠化種植
結合現有村莊、農田、果林和魚塘的布局,采用因地制宜和疏密結合園林造景手法,建設范圍內運用多層次群落種植的手法,以種植開花喬木為主,打造一個花團錦簇的林帶景觀效果。注重保留景觀面的開闊性,在魚塘、農田區(qū)域以種植小喬木、灌木為主,達到顯山露水的效果,突出郊野景觀的特色。對黃土裸露、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塊,以片植花林的手法進行復綠,注重中下層的綠化覆蓋,保持水土。
植物品種主要選擇山杜英、火焰木、水杉、紅花紫荊、宮粉紫荊、復羽葉欒樹、美麗異木棉等開花喬木,采用片植式混交的形式,建設形成多層次、多色彩的林帶景觀。
江岸斜坡不能使用根系太發(fā)達的大型喬木灌木,否則會對堤岸基礎造成破壞,選擇多年生木本地被植物種植自然流線型色帶,點綴開花小灌木為主,形成整齊有序的花境。堤岸底部的區(qū)域,根據建設范圍的寬度,綜合考慮背景林、中景林、花灌木的合理搭配,喬灌草合理搭配,喬木要求深根性,分枝點高,冠大蔭濃,生長健壯的樹種;花灌木選擇花繁葉茂、花期長、生長健壯且便于管理;觀葉灌木選擇萌蘗力強、枝繁葉密、耐修剪的樹種。
5 結語
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人們?yōu)榱舜蛟靸?yōu)美的生存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建造了不少美麗的濱湖景觀林帶。濱湖景觀林帶無論是前期的規(guī)劃設計,還是后期的景觀維護,都必須站在環(huán)保生態(tài)的高度,以人為本,合乎健康舒適的原則,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徐艷芳,路毅,姜財起.基于景觀形象特色識別的濱河景觀設計[J].山西建筑,2017,43(2):212-214.
[2] 張為民.淺論現代濱水景觀設計的多元化格局[J].大眾文藝,2016(23):69.
[3] 夏麗川,高俏.探究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理念[J].現代園藝,2017(4):110.
[4] 明娟.論濱河公園的景觀設計——以威縣金水河濱河景觀設計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10):113-115,162.
[5] 沈雪琴.試述現代城市濱河景觀設計的意境營造[J].智能城市,2017,3(8):14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