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研究院醫(yī)院,河南 450002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PCOS)為臨床內分泌代謝功能異常疾病,患者臨床多以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及持續(xù)性無排卵等生理變化為主要表現,是影響其月經紊亂的主要影響因素[1]。若不及時給予患者有效治療,易導致患者誘發(fā)不孕,對其家庭生活均會構成不利影響。臨床針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主張選擇促排卵類藥物進行治療,雖有一定的近期療效,但若藥物使用劑量控制不合理,易誘發(fā)卵巢過度刺激征等反應[2]。近年來,中醫(yī)藥以整體調節(jié)為方法,通過改善患者脾、肝、腎三臟功能失調的癥狀治療PCOS,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西醫(yī)措施,已成為臨床治療PCOS的優(yōu)勢療法[3]?;诖耍敬窝芯窟x取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78例進行臨床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78例,將其平均分成觀察、對照組。對照組年齡26~38歲,平均年齡(29.44±1.72)歲;不孕年限1~9年,平均年限(4.26±1.23)年;病癥類型:26例原發(fā)性不孕癥、13例繼發(fā)性不孕癥。觀察組年齡25~37歲,平均年齡(28.11±0.79)歲;不孕年限1~8年,平均年限4.39±1.48年;病癥類型:23例原發(fā)性不孕癥、16例繼發(fā)性不孕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符合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的診斷標準,且男方的精液、女方輸卵管等多個生殖器官檢測均處于正常水平,并符合以下選項中的其中兩項[4]:①排卵稀疏、無排卵;②存在多毛、痤瘡等雄激素指標高的臨床表現;③患者于其月經周期3~5 d行超聲檢查時,其結果顯示卵巢一側或雙側存在12個以上直徑2~9 mm的小卵泡;④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有生殖系統手術史的患者;合并心、肺、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障礙的患者;遺傳因素等所致不孕的患者;精神病患者。
1.3 方法 治療前患者行前期干預,具體方法為: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14 ),每日1次,1片/次,患者月經周期第5 d后以溫水送服,持續(xù)服用21 d為一周期;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2370)每日1次,1片/次,治療1周后調整藥物劑量至每天3次,每次2片,且月經期間正常服藥。上述治療方案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氯米芬(MEDOCHEMIE LTD(塞浦路斯),國藥準字H20140688)進行治療,50 mg/次,于月經周期第5 d溫水送服,持續(xù)服用5 d為一周期。共服用4個月經周期。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促排湯:熟地黃15 g,生地黃10 g,仙靈脾10 g,菟絲子15 g,黃精15 g,茯苓15 g,懷牛膝15 g,路路通15 g,女貞子15 g,公丁香5 g,炮甲珠6 g,肉蓯蓉12 g,巴戟天12 g,生甘草6 g?;颊哂谠陆浿芷诘? d開始,每日1劑,早晚分溫服,5 d為1個療程。共服用4個月經周期。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卵巢腫大、面色潮紅、盆腔不適及尿量增加等不良反應癥狀。
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FSH、LH及E2等激素指標水平及排卵前 3、2、1d及排卵當日的卵泡直徑大小。
采取B超監(jiān)測4個月經周期兩組的臨床妊娠情況,計算和比較妊娠率。
2.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62%,高于觀察組的5.1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n=39)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激素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激素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數據比較,觀察組LH及E2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激素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2.3 比較兩組治療后卵泡直徑 觀察組治療后排卵前 3 d、2 d、1 d及排卵當日的卵泡直徑大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卵泡直徑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兩組治療后妊娠結果比較 兩組在治療的4個月經周期內,觀察組的妊娠率為4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為23.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妊娠結果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育齡階段女性引發(fā)無排卵性不孕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PCOS則是其中常見的因素之一,且癥狀類型屬于高度異質性的臨床征候群,患者臨床多以內分泌失調及代謝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4]。因此,臨床治療前應有效解決其內分泌、代謝功能異常等臨床問題,為后續(xù)治療及受孕奠定基礎。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能有效抑制LH分泌、降低卵巢源性雄激素的分泌,針對性改善患者體內雄激素指標過高問題[5];二甲雙胍作為胰島素增敏劑類藥物,能對患者體內過高的肝糖原異生指標、葡萄糖易生酶活性起到降低和抑制作用,有效改善其胰島素抵抗問題,增加卵泡對FSH反應的靈敏度,進而提升其排卵、妊娠概率[6]。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卵泡直徑、妊娠結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血清激素指標水平(LH及E2)均優(yōu)于對照組(氯米芬),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方法具有較高可行性。氯米芬能有效提高不孕癥患者排卵速率,但其長期使用易對患者輸卵管及子宮內膜造成不利影響,且易導致其宮頸黏液出現過度粘稠問題,不利于精子穿透形成妊娠胚胎,且藥物劑量后期的加大使用會促使患者誘發(fā)卵巢腫大、盆腔不適及尿量增加等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反應,安全性較低[7]。中醫(yī)指出PCOS所致不孕以腎精不足、瘀血凝結阻滯及宮寒不育為主,故治療應以補腎氣、理氣血、散寒瘀為宜。中藥促排湯中,熟地黃、生地黃、懷牛膝及女貞子是滋陰養(yǎng)血的良藥,具有補腎養(yǎng)陰、益氣活血的功效,能通暢患者胞脈、充盈陰血;黃精、茯苓具有補脾益氣, 化濕利水的作用;菟絲子、巴戟天、仙靈脾、公丁香及肉蓯蓉有溫腎補陽、暖宮驅寒之效;懷牛膝、路路通、炮甲珠能起到通經活絡和活血散瘀的作用。研究表明[8],補腎活血類中藥能促進女性卵巢血液循環(huán),從而加快其卵泡發(fā)育及成熟進度;可調節(jié)女性月經周期,促進卵子正常排出,并提高促性腺激素的合成、釋放速率。將上述藥物聯合用于PCOS不孕患者治療中,是改善其激素指標、提高胚胎著床率的有效方案,且中藥不良反應少,是增加患者受孕成功概率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促排湯聯合西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可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卵泡直徑及妊娠成功率,且患者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