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一輩子北京保安
口《社區(qū)衛(wèi)士》編導 趙專懿
賈樹慶,北京市保安公司石景山分公司的一名保安,一個有擔當、有血性的社區(qū)衛(wèi)士。39歲的賈樹慶,做保安工作已經(jīng)19年了,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崗位上,他始終踐行著自己的使命。他曾奮不顧身地去救人,也曾多次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19年的時間,賈樹慶獲得了無數(shù)光榮稱號,但當他回想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兒,卻是一個個與小區(qū)居民暖心的瞬間。他總會說:“如果需要,我愿做一輩子的北京保安?!?/p>
對賈樹慶的第一印象來自一些文字資料—從小在山東農(nóng)村長大,1999年到北京,職業(yè)保安,救過人,抓過犯罪分子,人大代表……這些標簽漸漸地在我腦海中立體化,但我總覺得這應該是一個軍人的形象,和保安這個職業(yè)似乎有些出入。
前采那天,我們約在了石景山海特花園小區(qū)的門衛(wèi)室,也就是賈樹慶工作的地方。他晚來了半個小時,同事和我說,因為小區(qū)有位老人定期復查,老人的兒子委托賈隊長帶老人去醫(yī)院檢查了。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可以讓人放心地委托他帶自己的父母去醫(yī)院呢?我挺好奇的。
賈樹慶回來的時候還沒吃飯,但他堅持采訪以后再去。第一次見到賈樹慶本人,他給我的印象和行事作風還真是一個職業(yè)軍人的形象,事后才知道原來他本就是特警學校出身,獨特的軍人氣質在他身上一直保持了下來。我們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采訪,后來聽著錄音里的對話,我還能清晰地回憶起他樸實的形象——一個特別真實的、認真的、干練的人。
拍攝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區(qū)里很多老人見到賈樹慶都要過來聊幾句。有的是反映問題,有的只是單純地找他聊天,還有的直接在樓上開著窗戶喊著聊……一段200多米的路,我們走了將近1個小時。我能感覺到小區(qū)的老人都特別喜歡他,他們的交流方式也更像是父子和母子。
進門車輛登記、巡邏、防火檢查……深入接觸后才知道,保安的工作其實非常繁瑣。巡邏的時候我們走遍了小區(qū)的每個角落,賈樹慶邊走邊說,每個地方都有一段故事:偷車賊、搶劫犯、被困民工……賈樹慶說,有些事情現(xiàn)在想想挺后怕的,但是如果現(xiàn)在發(fā)生他還會那么做,在工作上自己從來沒有做過后悔的事兒。
但是拍攝的三天,并沒有發(fā)生驚心動魄的瞬間,也沒有遇到什么緊急事件,這樣一個收入不高也沒有艷麗外殼的普通工作,我不明白他為什么會一千就是19年。
直到賈樹慶拿出了一個本子,第一頁有市委書記給他的親筆題詞,第二頁有一段他自己寫的話:好好活著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兒,做有意義的事兒就是好好活著,不要說自己有多大本事,要想一想我能為社會貢獻什么,因為只有你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候,你的價值才能得以實現(xiàn),還是那句話:如果需要,我愿做一輩子北京保安!
賈樹慶說,平凡的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跡,他從來沒想過自己不當保安之后會做些什么,或許這就是他的人生信條。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對隊員的要求。
賈樹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幸運的是他來到了北京,并且成為了一名保安;幸福的是父母、妻子都特別支持他,父親以他為傲,妻子以他為榮,而他自己也為自己的職業(yè)感到驕傲。
火里求材的匠人匠心
口《景泰藍》編導 尹謙
本片通過講述北京琺瑯廠總工藝師鐘連盛先生,在故宮為來華訪問的特朗普夫婦介紹景泰藍制作工藝的故事,還原了北京琺瑯廠從計劃經(jīng)濟轉型到市場經(jīng)濟的過程中,職工們振興景泰藍工藝的故事。
北京南城永外地區(qū),叫“景泰”的地名特別多:景泰嘉園、景泰西里、景泰小學、景泰路、地鐵景泰站……
在永外安樂林路10號,有一個60多年的老字號工廠——北京琺瑯廠。周邊這些叫景泰的地方,都跟這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從廠門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約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按照這個停車場的面積,不難推斷出它最繁華的時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北京琺瑯廠總工藝師鐘連盛介紹道:“這周邊的快捷酒店、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是我們廠的地兒。在計劃經(jīng)濟的時候,我們幾乎全部的產(chǎn)品都是出口創(chuàng)匯,為北京市經(jīng)濟建設貢獻了很大力量?!?/p>
從現(xiàn)有歷史文物看,掐絲琺瑯最早源于古羅馬,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琺瑯為公元前13世紀邁錫尼時期的指環(huán)。公元6世紀以后,東羅馬帝國的琺瑯工藝非常發(fā)達,至12世紀時,琺瑯工藝傳人西亞阿拉伯國家。
景泰藍自元朝傳人中國,歷經(jīng)600多年,歷代工匠們精心錘煉,被稱為中國特有工藝。它的圖案、色調,無不充滿中國味道。
景泰藍工藝包含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這幾項工藝,有些工藝在北京已經(jīng)看不見了。
在河北饒陽縣官亭村,一個制胎車間里,技師正用各式各樣的敲擊工具在一個銅胎上不斷地敲打著,頻次是每分鐘敲打60次-100次。大約一個小時后,一個拳頭大小的獸首銅胎初露端倪。鐘連盛指著一件獸首說道:“像這樣一個獸首,需要一個熟練技師連續(xù)工作10天左右的時間?!?/p>
現(xiàn)在北京城里的制胎工藝都已經(jīng)分散到環(huán)京的周邊地區(qū),河北饒陽這個工廠的王老板年輕時就是原北京琺瑯廠的職工,后來因為部分車間分流,他帶著在琺瑯廠學來的技藝,自己辦起了現(xiàn)在這家工廠。
掐絲、點藍是景泰藍最為獨特的制作工藝。掐絲,就是用寬約為4毫米的扁平銅絲,按照器型設計圖樣“畫”在銅胎上。點藍,就是在銅絲和銅胎粘連的閉合空間里面,用琺瑯點染顏色。在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動場合,外國友人都能看到景泰藍的技師在做點藍的工藝?,F(xiàn)在北京琺瑯廠二樓的生產(chǎn)車間,就是景泰藍掐絲、點藍的地方,人不多的時候,游客參觀完這里的琺瑯博物館,還可以順道觀摩技師掐絲、點藍的工藝。
“景泰藍是火里求材,從制胎到成形要入火9次?!辩娺B盛在琺瑯廠后院的燒制車間里如是說。其實實際工藝,遠不止9次。燒制過程全憑師傅的經(jīng)驗。一件點藍后的銅胎,從送入爐膛的時間到出爐膛的時間,以分鐘計算,少則一兩分鐘,多則八九分鐘。剛剛燒制出膛的器型通體通紅,只有等溫度退卻之后,才能看出它的真容?!盁暮貌缓茫珣{師傅一雙肉眼來判斷?!辩娺B盛說:“火候過了,銅胎、銅絲會變形走樣;火候欠了,琺瑯料成形不好?!?/p>
點藍、燒制是一個循環(huán)過程,琺瑯料經(jīng)過一次次的燒制,達到了工藝要求之后,就有打磨、鍍金、拋光等工藝。最早,在明代,景泰藍的顏色只有六七種,現(xiàn)在引入了科技手段之后,光原色就能做到五六十種,人眼能看到的顏色,目前都可以調制出來。
“那么現(xiàn)在高科技有3D打印技術了,能不能用機器把銅胎打印出來,不再需要技師那么反復敲打了呢?”鐘連盛回答我說:“目前的技術條件應該還沒有出來,將來可能會有。但是手工時代,一個匠人通過工具和器物之氣傳遞出來的人文情感,機器可以做得很像,但不能傳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