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 要:《紅樓夢》是我國偉大的經(jīng)典之作,傳承了很多文化,對它的研究成了一門顯學,作者曹雪芹通過這部小說表達了自己超越這個時代的先進意識,表達了對人生社會的看法,充滿了覺醒意識,這一點在當時社會難能可貴,值得研究。
關鍵詞:平民意識;女權意識;宇宙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02
《紅樓夢》被稱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學界百家爭鳴、熱鬧非凡,甚至形成了專門的“紅學”,對紅樓夢的評論數(shù)字超過了原著,可見其文學價值巨大,逐本尋根,曹雪芹更應該仔細研究,偉大的作者才能寫出偉大的書。讀過此書,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思想已經(jīng)超越了那個時代,是一位思想超前的知識分子,所以說歷史上這本書成為禁書,是不奇怪的,曹雪芹以這本書為載體深藏著超越當時社會的覺醒意識,這是當時統(tǒng)治者所害怕的,這種意識可以總結論述一下。
一、平民意識
平民意識是社會中人性的本原。我國古代就有了樸素的“民”的思想,在“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中“民”說的是天下百姓,可見,“民”是相對于貴族和特權階級的人類底層。平民意識的根本是人本思想,它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又是時代發(fā)展的方向?!都t樓夢》中反映的平民意識是作者覺醒進步的表現(xiàn),重視平民,謳歌平民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此類小說可以說開天辟地,首屈一指。小說中的平民代表有晴雯、平兒這樣的丫鬟,蔣玉菡、柳湘蓮、十二官這樣的優(yōu)伶,尼姑妙玉、清純婢女鴛鴦、司棋、麝月、金釧等,這首先在數(shù)量上平民占比還是比較多的,他們在大觀園中與貴族朝夕相處,是屬于地位低下服務貴族的平民一類,每天穿梭于貴族中間,這一點其實無形中就形成了平民和貴族的對比,在作者筆下他們有不同的氣質,而且又是聰明、美麗的,總之各有千秋,不次于貴族人群,與貴族比較他們是優(yōu)秀的,勤勞肯干,敢愛敢恨,有的善解人意、有的能獨當一面,他們活躍在大觀園里,貴族對他們有強烈的依賴性,大多數(shù)時間他們也過著快樂的生活,簡直就是個女兒國,寶玉在里面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通過寶玉的言行也歌頌了這些美麗的平民,晴雯是個典型,這位美貌的姑娘寂冷地死在哥嫂的家里后,寶玉傾其才情寫了悼詞《芙蓉女兒誄》,用純美的語言禮贊了這位紅顏知己,表達了對晴雯的疼惜、賞識和傾慕。作者在小說中給他們予以極大的關注、關心、憐惜,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情感上,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女性地位的提升。
只關注榮國府內部的平民還不夠,曹雪芹還安排了榮國府外部的平民進入了小說,那就是來自鄉(xiāng)下農村的平民代表——劉姥姥,她三進榮國府,作者運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把一個老太太寫成丑角,看似無知、沒見過大世面,鬧了很多笑話,賈母及眾人對她喜愛有加,她講的事大家愿意聽,逗得大家笑聲一片,通過劉姥姥的描述就把平民樂觀的性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寫出來了,和貴族這種乏味定勢的生活形成了對比,大家包括賈母喜歡聽,覺得新鮮,會覺得原來還有這樣的一種生活,錦衣玉食的生活外還有這樣一種平民生活的快樂,使她們充滿了幻想和憧憬。從這一點看,小說側面贊頌了平民生活。小說把一個快樂、隨和、節(jié)儉、愛熱鬧、滿身土里土氣的農村老太婆刻畫地活靈活現(xiàn)。最后,貴族和平民形成了相親相愛的場面。平民的偉大借助于劉姥姥這個人物形象在小說最后揭示出來了,在賈府敗落得風雨飄搖、亂作一團之際,巧姐的“狠舅奸兄”王仁和賈環(huán)為了錢,正欲將巧姐賣給外藩王爺?shù)臅r候,幸好王熙鳳種下善緣,知恩圖報的劉姥姥伸手相援,勇敢機智地救出了巧姐,她成了真正出大力救助賈府的人。劉姥姥不顧拯救這個無助孤女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和危險,表現(xiàn)了平民的機智,敢做敢為的優(yōu)秀品質,突出了平民的偉大和在歷史階段的主導作用,作者要表達的平民意識和對平民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升華。
二、女權意識
女權意識是相對封建社會男權而言的,女權意識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chǎn)物,我們說《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在中國古典文學里,把女人當人看,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尊重,這和以前文學作品中女性受侮辱、玩弄是不同的,比較來看,《紅樓夢》確實偉大,曹雪芹寫作目的也比較明確,就是要“使閨閣昭傳”,作為曹雪芹的出身來講,他應該接觸過很多女子,他說過細考當日眾女子,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可見他對女子的認識和封建社會傳統(tǒng)認知是不同的,他對女子由衷的欽佩,所以紅樓夢中的女子眾多,占了小說人物的絕大多數(shù),有幾十個之多,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兒國,這在以前的小說中是不多見的。他把女人當人看了,筆下的女子皆是美麗、聰明,而且都是有獨立的思想、感情和人格,見識不凡,寶玉對待女子的態(tài)度似乎就在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寶玉在小說里愛她們,尊重她們,他認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你做的,男子是些渣滓濁沫罷了,可見在文學作品里把女性的地位抬得有些高了。但是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女性覺醒的背后是封建婚姻制度、禮教的無情阻撓,悲劇也就誕生了,女性的悲劇具有震撼讀者靈魂的作用,特別是故事當中的個別妙齡美女內外兼修,人性道德都比男性純潔高尚,就像一朵開放正艷的花朵就這樣一瞬間凋落了,但是作者的大方向還是向著女性覺醒的方向走,女子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寧死不從,當時社會女性覺醒后擺脫人生束縛的方式就兩種,一個自己結束生命,一個是出家為尼,這些年輕女子在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大多選擇了其中一種,可以看出她們徹底覺醒了,沒有任何猶豫,都選擇這種方式也讓人不可信,所以作者采用了對比參照的手法,服從的命運怎樣呢?像賈迎春出嫁一年被丈夫折磨致死,探春遠嫁你能說她很幸福嗎,還有青春守寡的史湘云、李紈,所以對比來看,她們服從命運的結局是悲劇,相反覺醒了女子命運至少自己掌握,要么死要么出家,她們的死卻讓人敬佩不已,一個弱女子氣概不讓須眉,這就突出了她們的偉大,歌頌了覺醒的女性,像鴛鴦上吊跟隨老太太而去、司棋撞壁而死,大膽求愛被拒后,以死殉情的尤三姐,還有選擇出家的惜春,她們的行為可歌可泣。
女權意識還涉及到女性開始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權利開始覺醒,寶玉可以說是這種平等自由意識的先行者,通過寶玉摔玉這個情節(jié)可以看出寶玉認為林黛玉沒有玉自己也不應該有,他在維護一種男女平等,甚至把女性的地位看得更高,晴雯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但她性格倔強,不認為自己應當屈居人下 ,追求人生的平等,后來還是“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因王夫人迫害而死。實際上作者在借女權意識用來反對封建的傳統(tǒng)思想,正是由于封建禮教使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起到了呼吁社會的作用,但作者在女性追求女權的解決手段上并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出家、自尋短見還是比較消極的做法,可以看出作者還沒有徹底突破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當然能做到上面這些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
三、宇宙意識
在當時社會,宇宙意識是超越常人想象的抽象理念,是虛無縹緲的,《紅樓夢》借助小說這種文學載體反映宇宙觀是了不起的,宇宙意識其實就是從作者的角度看待人生的問題,人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的問題,思考這個問題在曹雪芹之前就有很多哲學家文學家在做了,但像曹雪芹這樣經(jīng)歷過家族大起大落的人思考的更深刻,悟道更多,所以他告訴了世人,整合了一下加上對小說的整體構思,他把自己的思考結合了兩大宗教談宇宙觀,賦予了自己的角度,很多學者說《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大觀”二字就是取自于作者的世界觀和哲學視角,未免有些望文生義,太過引申。作者在小說中多次提到道教和佛教,可以說作者篤信其中的思想,是忠誠的教徒,特別是在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時候,舉家食粥,艱難度日的時候,這在紅樓夢創(chuàng)作的時期,想到兩大宗教再自然不過了,開頭就提到一僧一道,象征了道教和佛教。書中提到了一首“好了歌”,我們有必要追溯它的哲學源頭,它來自佛教的了義,了義就是最后最徹底的真理。作者通過《好了歌》暗示人生無常,禍福相依,知道了才能好,如果要更好,就要當了就了,所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這是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作者還表達了佛教中的因果報應的思想,要一心向善的理念,王熙鳳就是一個因果的典型人物,她弄權逼死張大財主之女張金哥和守備之子這樣一對有情人,設計害死尤二姐,是一個蛇蝎美人,最后悲慘死去,但她又對劉姥姥種下善緣,在其女巧兒危難之際,劉姥姥念及恩情又千方百計地救了巧兒。
《紅樓夢》開頭第一回出現(xiàn)于太虛幻境兩邊的對聯(lián):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就是道家思想的體現(xiàn)了,真與假的問題也一直貫穿《紅樓夢》全書。作者借幾個典型人物來表達了這種追求到頭來都是幻滅的思想,賈雨村是一個沒有背景的追求功名的人底層知識分子,以躋身上層社會為人生目標,靠自己的才智及官場專營爬上了高位,實現(xiàn)了目標,但好景不長,最終還是“遞籍為民”得結局;賈母一生忘不了兒孫,大半生都在榮華富貴、兒孫圍繞中度過,但作者還是給這位老人安排了悲苦的結局,因為兒孫為非作歹賈赦流放,家產(chǎn)被抄,一系列的打擊將老人送入墳墓;王熙鳳追求財富,放高利貸斂錢無數(shù),機關算盡,最后一朝散盡畢生所得;“假、無”意指人間中的榮華富貴是不能長久的,終將消逝,“真、有”意指只有太虛幻境的極樂世界是永恒的,如果把它們顛倒了,就會陷入煩惱??偲饋砜矗髡叩挠钪嬗^就是人是從天上來的,塵世只是短暫停留,終歸要回去的,天上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曹雪芹完全成了一個修養(yǎng)極高的道家佛家了,已經(jīng)把人生看的太開了,借助作品表達了要看破紅塵、看淡名利的思想,同時也用這種思想消解自己的現(xiàn)實的苦悶?!都t樓夢》給予的這種宇宙意識豐富了作品的藝術,達到了天地人的合一,拓寬了小說的境界,拓展了讀者思維空間,曹雪芹看透了人生世事,他才是真的仙道合一者。
這三大覺醒意識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究其原因,這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冷眼看世界有關,當然也基于他深厚的知識學養(yǎng),通過小說展現(xiàn)的覺醒意識,曹雪芹還是站到了當時文化的前沿、思想的前沿、文學的前沿。
參考文獻:
[1]車瑞. 20世紀《紅樓夢》文學批評史論[D].山東大學,2010.
[2]王兆勝.《紅樓夢》與20世紀中國文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2(03):149-161+207-208.
[3]王麗華.《紅樓夢人物論》研究述評[J].紅樓夢學刊,2015(02):201-217.
[4]劉再復.《紅樓夢》與中國哲學——論《紅樓夢》的哲學內涵[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2(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