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君
【養(yǎng)生之道】
方法二:精神調攝,怡情暢志
陳直認為老年人形體衰弱,心中卻不服老,因而常常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有時愛多管閑事,喜怒不定,性情多變,像小孩兒一樣。因此老年人要注意精神攝養(yǎng), 保持清靜、樂觀、開朗、豁達。
首先,老人應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凡喪葬兇禍,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驚;悲逾憂愁,不可予報”,“若遇水火兵寇,非橫驚怖之事,必先扶持老人于安穩(wěn)處避之,不可喧忙驚動”。
其次,要充分理解、體諒老人的喜怒憂思和疾苦,生活上盡心照顧?!叭诔蟹铑伾?,隨其所欲”,“不可令孤坐獨寢”,“語之與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想方設法滿足老人的文化需求,豐富其精神生活。老人喜好不同,如有的老人喜歡琴棋書畫,有的喜歡古玩,有的喜歡花鳥魚蟲,不管喜歡什么,都要為他選擇精美的放在身邊,讓他喜愛愉悅,賞玩不已。這樣老人就會遠離孤寂,心情寬松舒暢,精神有所寄托,有利改善心境,調節(jié)情志,促進健康長壽。
鄒鉉在《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之四有五事、十樂, 頗能給人啟迪。五事即靜坐、觀書、看山水花木、與良朋講論、教子弟;十樂即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奕棋。松風竹雨, 蘭酒菊茶,何等老境從容;書畫陶情,金石供養(yǎng),真是美意延年。精神上的愉悅具有藥石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從事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少卻了煩惱。保持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就會像孔夫子所說的那樣,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方法三:四時養(yǎng)生,順其自然
陳氏的四時養(yǎng)生法以《內經》四氣調神為理論基礎,制定了適宜于老年特點的四季攝養(yǎng)措施。
春季養(yǎng)生:春為陽氣初生,萬物萌發(fā)之季,不要殺生,要給予恩惠。春屬木,主發(fā)生,宜戒殺,藏于恩惠,以順生氣。春主肝,木能勝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春季應減酸益甘,以養(yǎng)脾氣。飲食方面,老年人注意酒不可多飲,晚飯不宜食“粘冷肥僻之物”,否則“多傷脾胃,難得消化”。在情志方面,老年人應“常擇和暖日,引侍尊親,于園亭樓閣虛敞之處,使放意登眺,用抒滯懷,以暢生氣。時尋花木游賞,以快其意”。這完全符合《內經》“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的攝養(yǎng)精神。在健身方面,他建議采用呼吸吐納法,肝氣盛的人,宜噓氣以利之。在衣著方面,“老人氣弱、骨疏,怯風冷,易傷肌體”,因此,“遇天氣燠暖,不可頓減棉衣”,而是“多穿夾衣,遇暖之時,一重漸減一重,即不致暴傷也”。此外,在藥治方面,正、二月間氣候忽冷忽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又經冬季蘊積內熱,在春陽之時多有發(fā)作,出現“體熱頭昏,隔塞涎嗽,四肢勞倦,腰腳不任”等癥,宜調和“涼膈化痰之藥消解”,或“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飲食”的食物調理,自然通暢。如果春季昏倦,宜服細辛散;熱毒風侵襲頭面,宜服菊花散;偏正頭痛,服神效方;胸膈不利,服墜痰飲子。
神效方
主治:治老人春時多偏正頭疼。
方藥:旋復花(一兩,焙)白僵蠶(一兩,炒)石膏(一分,細研)
制法:上件為末,以蔥煨熟,和根同杵為丸,桐子大。
服法:急痛,用蔥、茶下二丸;慢痛,不過二服。
夏季養(yǎng)生:夏時屬火,主于長養(yǎng)。心主火,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之時,宜減苦增辛,以養(yǎng)肺氣。心氣盛的人,調呵氣以疏之。飲食方面,宜溫軟,不能太飽。夏季日照時間長,宜多次進食。口渴可以喝溫熱的米湯,熱的豆蔻水。生冷肥膩,尤宜減少。瓜果之類,也應衡量自己身體的虛實少進為宜。老人不可長時間睡覺, 睡久則濕邪留滯,神昏乏力;也不可在走廊過道、窗前檐底避暑納涼,以免遭受虛邪賊風。如果老人夏季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可以服用豆蔻散;補腎明目,可服蓯蓉丸;夏月突發(fā)腹痛及泄瀉,可服木香丸。
蓯蓉丸
主治:補腎,明目
方藥:蓯蓉(四兩)巴戟(二兩)菊花(二兩)枸杞子(二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
服法:每服鹽湯下20丸。
秋季養(yǎng)生:秋屬金,主肅殺。秋,肺氣旺,肺屬金,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yǎng)肝氣。肺氣盛者,調呬氣以泄之。秋時,凄風慘雨,草木黃落。老人易受自然界衰敗之象所染而生悲情, 應多方誘說, 忘其秋思。年老脾弱難任新谷之氣,慎食以防暴瀉,宿患秋冬多發(fā),宜在未發(fā)之前多做預防,擇中和應病之藥服食,防止舊病復發(fā)。老人秋季泄瀉不止,及年高久瀉,宜服健脾散;秋后咳嗽,以及陳舊性嗽疾,宜服保救丹;老人一切瀉痢,可服七寶丹。
七寶丹
主治:老人一切瀉利。如久患瀉痢,諸藥治療無效的,服此藥無不愈。
方藥:附子(炮)當歸陳橘皮干姜(以上各一兩)吳茱萸濃樸(以姜汁炙)南椒(以上三味各半兩)舶上硫黃(一兩)
制法:上件七味,細銼,以慢火焙過,搗羅為末,與硫黃末同拌勻,一處煎,米醋和,作兩劑。卻以白面半斤,和令得所,亦令分作兩劑。用裹藥,如燒餅法,用文武火煨,令面熟為度。去卻面,于臼中搗三百下,丸如桐子大。
服法:如諸般瀉痢,以米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冷食不消,以姜鹽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冷,并無忌。此方如神如圣,其效無及。
冬季養(yǎng)生:冬屬水,主于斂藏。冬,腎氣旺,屬水,味屬咸。水克火,火屬心,心主苦。當冬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咸而增苦,以養(yǎng)心氣。腎氣盛者,調吹氣以平之。冬時老人最宜居處密室, 溫暖衾服, 不可輕出觸冒寒風,應早眠晚起,以避霜威。同時不要長時間靠爐取暖和熱水浸浴,以免汗多傷陽。大寒之日,可飲山藥酒、肉酒,以御寒氣。冬月,陽氣在內,陰氣在外,炙、爆、燥熱之物宜少食,避免患痰壅、咳嗽、眼目之疾。早晨可以飲少量酒,然后進粥。臨臥,宜服涼膈化痰之藥以預防疾病。老人大腸風燥氣秘,服陳橘丸;有熱,壅滯不快,經常便秘,以及各種熱毒生瘡,服搜風順氣牽牛丸。
搜風順氣牽牛丸
主治:老人有熱,壅滯不快,大腸時秘結,諸熱毒生瘡。
方藥:牽牛(二兩,飯甑蒸過)木通(一兩)青橘(一兩,去瓤)桑白皮(一兩)赤芍藥(一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
服法: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丈夫酒下;婦人血氣,醋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