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浴
摘 要 語文能力不僅是讀書階段的重要能力,也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重要能力。所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關鍵詞 語言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有兩個同年級的平行班,兩位語文老師都派往外地學習,兩星期后回來。這兩星期的語文課怎么辦泥?他們都分別作了安排,沒老師在場,由語文委員負責秩序,傳達老師走前安排的每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及要完成的作業(yè)。這樣也算是有條不絮。兩個星期過去了,兩位老師回來了。學校教研組出了一套測試題。結果甲班平均分高出乙班20分,是60分,40分。原因何在,在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理念與方法的結果。甲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習能力,用啟發(fā)示,重過程的方法,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乙班,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注入式教學。學生依賴于老師的講解,依賴于聽結論,所以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對這兩個班進行研究時,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狀況。
甲班。二老師走后,按照語文委員的安排進行自主學習。步驟是這樣的。(1)通讀課文一遍,把生字找出來注音,把生詞找出來,先放到句子里理解,再查詞典找出注釋。(2)分析篇章結構。先看題目與課文內(nèi)容的關系,屬于哪一類。題目與內(nèi)容的關系通常有幾種情況。一種是題目就概括課文內(nèi)容。如“我在五星紅旗鼓舞下成長。”一種是題目只是課文線索。(3)通讀一遍后,一般能找出本文的主題思想。若較模糊,再讀一遍,再找。找出主題思想后,從課文中找出圍繞主題思想選擇了哪些材料來表現(xiàn)。把這些事例概括地寫出來。(4)分析篇章結構。是總分總式,還是分分總式。或承接式、遞進式等等。(5)做課后習題。課后習題有問答題填空題,判斷題等等。(6)做完題后,同桌或小組交換看。能統(tǒng)一認識的就更正過來,不能統(tǒng)一答案了,進行交流討論。還不能統(tǒng)一的,由自己記下,寫在作業(yè)本上反饋老師。這個過程同學們做得很認真。通過這一過程,可以說,百分之七十的內(nèi)容都消化了。只有一些關鍵問題留待老師回來解決。所以自學成果考試平均分60分,是十分不錯的。而乙班呢?由于平時,自主學習能力未培養(yǎng)起來,也沒有自學的自覺性。雖然老師還是委托語文委員布置了學習步驟與作業(yè)。但平時依賴老師講解慣了,只走過場而已,反正老師回來后還要講的。這樣作業(yè)有難度就干脆不做。就這樣,在無老師在課堂的場合下,沒有認真看書,沒有認真思考,也沒有討論交流,所以自學成果考試,平均分只有40分,鑒于乙班的教訓,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堂演練步驟。①通讀課文,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②看課后思考題,試做課后習題。做完了,有兩種情況。一是自以為做對了,其實做錯了。二是自己無從下筆。③把這些無從下筆的題做上符號,作為課堂學習時的重點內(nèi)容,集中精力攻克它。這種預習養(yǎng)成了習慣,慢慢就形成了自學能力。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采用啟發(fā)示。如判斷課文題目與內(nèi)容的關系,不采用老師主講式,而采用先由學生判斷。無論對錯都要求說出原因。再由老師總結。對的給以肯定,錯的進行糾正。這樣學生的糾錯中進行比較、鑒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形成能力。以后課前預習時,就有了判斷能力。又如分析篇章結構。先讓學生提出看法并說出理由,再由老師總結,或肯定或糾錯,在比較中得到提高。再如歸納文章中心思想,先由每個學生寫。抽一個上講臺寫在黑板上。寫好后,先抽幾人念出自己寫的。再評價其正確的程度,再對黑板上的進行評價。寫的中心思想不要求完全一樣,這是不可能力。老師寫出的,也只能作參考,參考自己寫的意思是否大概一致,不能讓學生死記老師的答案,這是不可取的。這也是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這種教法為什么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有其心理規(guī)律的。若由老師主講,越俎代庖,學生便懶于結論。先讓學生自學,就是趕鴨子上架,學生由成就感驅使也會努力去作。但作了不知正確度如何,必定關心老師的評價。老師講評時,他們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這樣學生至始至終思維都處于積極活躍之中。學習能力就培養(yǎng)起來了。當無老師在場時,學習就能憑借學習能力自己學習了。
(3)課外練兵。課堂教學是個范例,形成自學能力還須在課外。擴大閱讀是其重要途徑。課外閱讀時,他們會自覺地使用工具書。課外閱讀還要強調(diào)寫讀書筆記。一篇讀書筆記是可以看出閱讀能力的。所以老師只要抓住讀書筆記這個牛鼻子,課外自主閱讀就全盤皆話了。因為讀書筆記涉及語言知識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涉及思想收獲,是要從多方面分析總結而來。要在心得體會寫得有血有肉,就必須一下功夫理清文章中的各種關系。這就大大促進了自學能力的提高素質教育強調(diào)“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科學有效的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只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發(fā)揮主體精神去設計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競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競爭是當今社會起推動作用的形式之一。只有合作無競爭提不高效率,也不能創(chuàng)新。學生競爭是友誼第一,競賽第二,是相互促進的有效途徑,是促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好形式。競賽應分等級進行,這是因材施教法。優(yōu)生組、中等生組、差生組,每組中成員的競賽,或每組中搞對手賽。這樣,競賽人之間水平旗鼓相當,難分高下,每個人都會信心滿滿。評選先進也要分等級進行。這樣優(yōu)生們也個個不敢懈怠,即使是差生們,他們也不失自尊心。為了競賽獲勝,他們會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精神。他們比干勁,比巧勁??嘀杏袠?,寓樂學于競賽之中,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