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樺
《生命·生態(tài)·安全》是《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5年修訂)》和《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方案(2015年修訂)》中規(guī)定的四川省最主要的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它貫穿一年級至九年級整個有義務教育階段。這體現(xiàn)了《生命·生態(tài)·安全》教學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烏蒙山區(qū)的農村初中。為了貫徹方案,我校七年級至九年級均按要求開設了《生命·生態(tài)·安全》課程。那么,《生命·生態(tài)·安全》,該如何有效教學呢?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我對貧困山區(qū)農村初中《生命·生態(tài)·安全》的有效教學,有一些初步認識和體會?,F(xiàn)拋磚引玉,請專家和同仁指教。
一、寓教于生活,堅持教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讓理論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加關注:生命·生態(tài)·安全
初中七年級至九年級《生命·生態(tài)·安全》課程的主要內容有七個方面: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國防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
我在教學《生命·生態(tài)·安全》每節(jié)新課前,都有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5分鐘時間,分小組交流:發(fā)生在身上、在身邊或從媒體(電視、手機、互聯(lián)網)上見聞的有關以上七個方面的特別事情并說說感悟。
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訴述至從上次《生命·生態(tài)·安全》課以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及感悟,如:生病、同學矛盾、學習困惑等;或講訴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及感悟,如:見到車禍、見同學抽煙、見亂扔垃圾等;分享在媒體上看到的新聞及感悟,如:火災、礦難、地震、電信詐騙、暴雨洪災、遼寧號航母、天空一號等。
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一方面,通過學生的講述,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原來“生命·生態(tài)·安全”就在我們身邊;另一方面,通過長期的堅持,培養(yǎng)學生真正關注“生命·生態(tài)·安全”的意識,并把關注“生命·生態(tài)·安全”的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從而真正實現(xiàn)《生命·生態(tài)·安全》的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寓教于活動,樹立“活動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與感悟:生命·生態(tài)·安全
寓教于活動,樹立“活動教學”的理念。根據每課創(chuàng)設情景,以學生個體經驗為載體,精心設計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情景體驗、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認知澄清、動手操作、行為訓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掌握方法和技能,樹立正確的“生命·生態(tài)·安全”觀念,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實現(xiàn)自我成長。
《生命·生態(tài)·安全》教學活動,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活動為載體,開展體驗式教學。
例: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健康心里第四課適應學習新生活。這課中,設計有七個活動。
活動一閱讀P17“邁向轉折步”后,交流活動:剛升入初中時,你有過哪些擔心和期望?給2分鐘思考和書寫,然后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再全班交流。該怎樣面對這些擔心和期望呢?閱讀P18“積極面對新生活”。
活動二個人完成P18“校園地理檔案”,然后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再全班交流。
活動三個人完成P19“校園人文檔案”,然后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再全班交流。
活動四個人完成P19“我的新規(guī)劃”,然后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再全班交流。課后把“個人新規(guī)劃”張貼在班級“公告欄”或“班級園地”里,以督促實現(xiàn)個人規(guī)劃。
活動五閱讀P20“學會與同學交往”,小組內討論:聞鶯沒能找到新朋友的原因,并為她找一找解決辦法。比一比:看哪組找的原因更準確、解決方法更多和更有效?然后閱讀P20“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活動六小組內完成P21-22“新同學,新朋友”的活動;寫:尋“友”啟事和自薦信。然后全班交流。
活動七個人課堂上或課后完成P22“交友反思”,并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再全班交流。
本課時,只有三處閱讀理解的地方,其它均是活動。學生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認識了學校、認識了同學,使學生更快地適應學校新生活。
(二)在周末或假期中,積極號召或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或社區(qū)宣傳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生命·生態(tài)·安全”知識服務社會。
例: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安全生活第十一課交通安全,在完成課堂教學后,與當地派出所和交警聯(lián)系,組織學生趕集日到鎮(zhèn)上當小交警,義務宣傳道路交通安全,分發(fā)交通安全傳單,維護十字路口、人行橫道等處的交通安全。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意識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又如: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環(huán)境保護第五課生態(tài)文明建設,在完成課堂教學后,結合“創(chuàng)文”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qū)宣傳垃圾的分類處理,散發(fā)有關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傳單等。通過這一活動,是學生更加愛護環(huán)境,積極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
(三)通過一定平臺,開展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活動,及時解決學生有關“生命·生態(tài)·安全”方面的問題與困惑。
例:學校應創(chuàng)設“咨詢室”。我認為“咨詢室”比“心理輔導室”好,因它包含面更寬,也不易給進入“咨詢室”的學生帶來心理負擔和壓力。咨詢室的負責老師應能幫助解決學生有關“生命·生態(tài)·安全”方面的問題或困惑。
另外,還可通過熱線電話、QQ群或微信群等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如:12355青少年服務臺。
三、多學科整合,有效利用資源,多元化學習,多角度審視:生命·生態(tài)·安全
《生命·生態(tài)·安全》所教學的知識和技能不是孤立的,它與初中其它學科和課程有交叉和重疊。因此,我們應把國家、省市、縣校有關相應學科和課程聯(lián)系起來,多學科整合,有效利用資源,多元化學習,多角度審視:生命·生態(tài)·安全。
例:我們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健康指南第一課飲食與健康、第二課睡眠與健康時,可參照學習七年級《體育與健康》第一章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第一節(jié)生活方式與健康、第三節(jié)合理膳食,促進健康。
又例:我們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生活第十二課體育運動安全時,可參照學習八年級《體育與健康》第一章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第二節(jié)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應急處理。
再例:《生命·生態(tài)·安全》中有關各類安全、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可參考學習《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編寫組編寫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
通過以上一系列多學科整合閱讀學習,有效利用了教材資源。并且多元化的學習,也從多角度審視了:生命·生態(tài)·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