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凱 梁赟 姜蔚 劉浩
摘 要 文章首先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地位與功能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展開了對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探討,旨在更好的應用人文社會科學,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希望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人文社會科學 地位 功能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值得人們珍藏的,不是她的經濟發(fā)達和人民多高的生活水平,也不是綺麗的風光和家用小汽車,而是這個民族的人文精神。回溯過去,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在20世紀70、80年代期間得到迅速發(fā)展,在高等教育中,人文社會科學體系在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下,也越來越健全,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人文社會科學體系。
1人文社會科學的地位與功能
1.1人文社會科學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一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朝著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邁進,這就需要加強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來進行確定。在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其還存在非常多的運作方式,股份制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運作方式之一,缺乏實際的運作方式,且目標也是沒有辦法實現(xiàn)的。對于這種問題依靠自然科學是解決不了的。社會運動發(fā)展要“察盛衰之理”,要“審權勢之宜”,要“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氣”。這就要靠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它對社會運動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對社會的運作提供技術支撐。因此,人文社會科學為社會的變革和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方向,提供理論支撐,也提供社會組織技術方而的支持。
1.2人文社會科學對人自身的發(fā)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文社會科學對人類自身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個人來說,其生活在世界上不光要擁有物質生活,還要有精神生活,如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品格、情感世界,以及他的社會交際能力等等。假如缺乏人文精神,就很難顯現(xiàn)出人的這些特性,人就如同行尸走肉,這樣人與普通的動物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人文社會科學對人存在的價值提供了許多豐富的內容,如果今天我們沒有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習是很難想象的。
1.3人文社會科學對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人文社會科學在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人文社會科學是生產力形成的一個決定因素。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社會結合,就需要通過人文社會科學理論與社會技術來實現(xiàn),如資源的配置,各個生產要素之間的資源配置,通過市場、通過交換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對于這種問題,就可以采用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來加以解決;第二,對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產品起到了一個價值判斷和價值導向的作用。若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導向,科學技術自身并不能成為第一生產力。相反,科學技術還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破壞。它并不能保證科學技術一定會給人類帶來福氣,它給人類帶宋在災難也是完全可能的,這就有一個價值判斷、價值導向曠問題。從此可知,人文社會科學對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起著支撐的作用,也起著價值導向的作用,離開了人文社會科學物質生產將會走向何方就是一個未知數(shù)了。
2人文社會科學的評價
2.1評價標準
在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進程評價時,其主要的標準為兩點分別為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其可以從課題研究難度、研究周期、理論觀點的創(chuàng)新程度、成果的作用以及經費投入的合理性等方面來進行評價。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成果是腦力勞動的產物,它是一種知識性的精神產品,具有其獨有的特點。對于基礎理論成果來說,其主要表現(xiàn)為學術價值,它是沒有辦法進行市場進行交換的,對社會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其認識內容、形式結構和語言表述是否具備應有的規(guī)定性,其學術價值取決于所提供的相關性和相異性知識的多少,是否能提供經得起檢驗的真知。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價值取決于它幫助社會進步的功能作用。作為人類精神產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含有抽象的勞動價值,有的則具有經濟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
2.2評價方式與成果轉化
2.2.1評價方式
一般來說,人文社會科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為:第一,定性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主要包含如下幾種:相關分析方法、相異分析方法、真值判定方法、雙向比較方法、邏輯分析方法、語言分析方法等。在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進行評價時,通常要將這些方法綜合到一起進行使用。對于定量評價方法來說,其主要包含思想豐度度量方法、推論有效性度量方法、學術價值的度量方法、經濟價值的度量方法等。然而,采取定量法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現(xiàn)象,無法用某些數(shù)據(jù)或指標來做簡單測定。有時定性評價和模糊評價反而更為準確。
2.2.2成果轉化
通常來說,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分別為:第一,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內部,成果被接受與轉化,如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朝著應用研究、相鄰學科領域以及不同學科間轉化與擴散,在個別領域表現(xiàn)出了填補空白的作用,從而產生大量的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以及交叉學科;第二,成果向人類主體自我意識的轉化,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傳播和擴散,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素質、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以及價值判斷能力;第三,成果被直接應用和推廣,主要是通過提供解決各種社會經濟問題的建議、方案、方法,供各類決策參考。
3結束語
總的來說,人文社會科學在我國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具有很多的功能。因此,對于相關人員來說,其應當加強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程度,突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作用,將人文社會科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如今學科交匯融合的今天,實現(xiàn)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有效發(fā)展。
基金項目:河南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開放性實驗研究成果(主持人:陳俊豪)。
參考文獻
[1] 林堅.人文社會科學地位、功能及其評價[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7(01):19-24.
[2] 支果.人文社會科學地位和作用的反思[J].社科縱橫,2007(07):6-8.
[3] 李耀平.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地位和價值[J].云南高教研究,1997(01):46-48.
[4] 劉大椿.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定位與社會功能[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0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