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剛
一、生物學(xué)特性
1. 形態(tài)特征
刺嫩芽別名龍牙楤木、東北楤木、遼東楤木、刺龍芽等,為五加科楤木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小枝棕色、疏生,多數(shù)長1~3毫米細刺,基部膨大;嫩枝上常有長達1.5厘米的細直刺。葉互生,二回或三回羽狀復(fù)葉,長40~80厘米;葉軸和羽片軸基部常有短刺;羽片有小葉7~11個,紙質(zhì)或膜質(zhì),闊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5厘米,寬2.5~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少數(shù)闊楔形,邊緣疏生鋸齒,無毛或兩面葉脈有柔毛和細刺毛(圖1)。圓錐花序長30~45厘米,傘房狀,主軸短,長2.5厘米,分枝在主軸頂端排列成指狀,密生灰色短柔毛;花黃白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5個,離生或基部合生。果實球形,黑色?;ㄆ?~8月;果熟期9~10月。種子腎形,千粒重1.4克左右(圖2)。
刺嫩芽栽培上有2個類型,即綿刺嫩芽和火刺嫩芽(鐵桿刺嫩芽),見圖3和圖4。
2. 生態(tài)習(xí)性及分布
刺嫩芽喜陽光充足,土質(zhì)疏松透氣、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或偏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喜溫暖濕潤氣候,25~30℃的溫度較為適宜,抗寒性極強,-40~-50℃能安全越冬。
刺嫩芽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以及河南北部、云南、貴州等地,日本、朝鮮、韓國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也有少量分布。生于海拔250~1 000米的林緣、灌叢及疏林中。
二、種苗繁育
1. 播種育苗
刺嫩芽種子黑熟時采收,淘洗去雜,水洗,瀝水晾干,裝入布袋中貯藏于通風(fēng)冷涼處。入冬時將種子浸泡1夜,拌5倍體積細河沙并調(diào)至含水量60%左右,進行室外低溫層積處理。
5月初當?shù)販胤€(wěn)定在5℃以上時整地播種。選地勢平坦地塊,每畝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3 000千克,深播土地35厘米,做成寬120厘米、高15~20厘米的高畦(圖5)。耙平畦面后將種沙均勻撒播,上蓋1厘米厚的細木屑或草炭,澆水,以后保持畦面濕潤。播種后25天左右齊苗,苗期注意澆水、除草(圖6)。
2. 插根育苗
整地做畦(同播種育苗),大畦床上開4條溝,溝深10~15厘米,將根條剪成15~20厘米(圖7),上端朝上,間距20厘米擺入溝中(圖8),覆土13~18厘米厚,澆水。
3. 組織培養(yǎng)繁殖
取頂芽或萌芽后7天左右的幼嫩葉柄為外植體,接種到MS+2,4-D 1.0毫克/升+蔗糖30克/升+瓊脂9克/升,在23±2℃條件下培養(yǎng)60~90天,可形成胚狀體,幼苗經(jīng)馴化可移栽定植(圖9)。
三、露地栽培
整地做畦(同播種育苗),在畦床中心按50厘米間距定植,定植后澆1次透水,水滲下后封穴,成活后耙平畦面。以后管理中注意除草不傷根。
第二年春季當芽長至15厘米以上時采收頂芽,側(cè)芽10厘米以上時采收。采收后修剪使基部留3~5個芽,去除基部萌蘗。第三年春季采收后,修剪方法不變。第六年更新。
四、荒坡地栽培
荒坡地清除雜草、樹根。按行距160厘米、株距50厘米挖30厘米深坑穴,清明節(jié)前(遼寧地區(qū))定植。為了促進生長,定植時先在每穴內(nèi)施入硝酸銨20克、磷酸二銨15克、硫酸鉀10克,與土混勻,上蓋一層土,以防燒苗。采收、修剪和更新方法與露地栽培相同。
五、塑料大棚栽培
在塑料大棚中間過道兩側(cè)整地做畦(同播種育苗),按50厘米間距定植刺嫩芽(圖10)。為了提高效益,可與短梗五加、大葉芹混作套種。
3月下旬,在刺嫩芽兩側(cè)距畦床邊緣10厘米處,按株距35厘米定植短梗五加。耙平畦面,將層積處理后的大葉芹種沙均勻撒播,覆土0.5厘米厚。7天后大葉芹出齊苗(圖11)。以后注意除草、干時澆水,生長期不做可能傷根的作業(yè)。夏季進入旺盛生長期,持續(xù)到秋天。
第二年2月初,將短梗五加平茬。3月初扣棚膜升溫,澆1次透水,7天左右刺嫩芽萌芽,這時注意棚溫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高于25℃及時放風(fēng)。
4月初開始采收。刺嫩芽先采收頂芽(圖12),然后采側(cè)芽。采收后進行修剪,方法是枝條剪留1/3;短梗五加長至25厘米左右,從基部收割;大葉芹長到25厘米時用鐮刀收割。
采收完畢后揭去棚膜,保存好以備下一年使用。施一次基施,每畦撒入干雞糞20千克,澆水,進入生長期管理。翌年3月初扣棚膜升溫,進入下一個生產(chǎn)期。
六、溫室栽培
溫室栽培刺嫩芽必須采取套種方式,否則成本高,效益低。一般刺嫩芽套種選擇大葉芹、鴨兒芹等。以套種鴨兒芹為例,技術(shù)要點介紹如下。
一般4月初進行整地做畦,每畦撒入干雞糞20千克,深翻土地25厘米,做成寬120厘米的低畦,過道寬40厘米(圖13)。
將刺嫩芽苗按50厘米株距定植畦正中央,澆水后覆土。第二天將畦面耙平后澆足底水,將鴨兒芹種子橫畦以20厘米行距條播。7天后出苗,以后注意澆水、除草。
當鴨兒芹長至30厘米高時采收。采后進行一次基施,每畦撒入干雞糞20千克,澆水。40天后鴨兒芹便可采收第二茬,以后每40天采收1次。11月初覆上草苫,不升溫,利用自然低溫解除刺嫩芽休眠。具體做法是將草苫放下,12月初開始卷放草苫升溫,20天后刺嫩芽便可采收,40天后鴨兒芹開始采收(圖14)。
七、促成栽培
遼南地區(qū)于11月20日后進行促成栽培,將露地栽培或山上栽培的刺嫩芽枝條割下,運至日光溫室,切成40~50厘米段,將帶頂芽的和不帶頂芽的分開,按50~100個扎成一捆。在日光溫室內(nèi)南北向做寬100厘米水槽,每水槽間過道40厘米。水槽內(nèi)襯厚塑料,將刺嫩芽捆緊密擺入槽中,然后向水槽中注水15厘米深??刂婆餃匕滋?8~20℃,夜間不低于5℃。40天后,當芽長20厘米左右時采收,扎捆銷售(圖15和圖16)。
八、頂芽套袋栽培
為了提高露地栽培刺嫩芽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萌芽后的頂芽可套上葡萄栽培用的套袋,當芽長25~30厘米時采收(圖17)。這樣不僅提高產(chǎn)量,品質(zhì)也鮮嫩。
九、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和白絹病。根腐病的防治,將病株及其鄰株挖出燒毀,病穴用甲醛等藥物消毒;白絹病的防治,栽前可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處理種苗和根段。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遼寧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郵編:11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