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惠,王成虎
(1.天津市第五中心醫(yī)院 兒內(nèi)科,天津 300450;2.山西省兒童醫(yī)院 新生兒科,山西 太原300013)
膿毒癥是由于嚴重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其病情兇險,致死率高,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膿毒性休克等[1]。新生兒由于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成熟,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差,容易誘發(fā)膿毒癥[2]。膿毒癥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不具備特異性,臨床上較難與非感染性疾病進行區(qū)分,導致其診斷困難;另外,傳統(tǒng)病原菌培養(yǎng)雖是膿毒癥感染診斷的重要參考,但其周期較長,且假陰性率較高,容易出現(xiàn)漏診,從而延誤治療[3]。因此,尋找一種靈敏的新生兒膿毒癥早期診斷方法是臨床醫(yī)師共同關注的課題。本研究通過對膿毒癥新生兒和感染非膿毒癥新生兒血清降鈣素原(PCT)、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sTREM-1)及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進行檢測,探討其在新生兒膿毒癥診斷和病情評估方面的應用價值?,F(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醫(yī)院及山西省兒童醫(yī)院收治的80例膿毒癥新生兒為觀察組,其中男43例,女37例;出生日齡3-21d,平均(9.62±4.62)d;早產(chǎn)兒31例,足月兒49例;原發(fā)?。褐匕Y肺炎36例,壞死性小腸炎19例;腦膜炎17例,皮膚感染5例,其他3例;根據(jù)入院時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NCIS)將觀察組患兒分為3個亞組,即非危重組(43例,NCIS評分>90分)、危重組(26例,70分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膿毒癥診斷標準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新生兒組擬定的新生兒膿毒癥診療方案[4];(2)感染疾病診斷依據(jù)《諸福棠實用兒科學》[5]中的相關標準;(3)患兒日齡0-28 d;(4)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小于48 h,(5)未接受任何藥物或其他治療措施。
排除標準:排除先天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以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兒;排除黃疸新生兒;排除中途轉(zhuǎn)院或臨床資料不全患兒。
1.3研究方法
所有入選患兒于入院時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低速離心機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檢驗。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PCT和NT-proBNP水平,檢測儀器及配套試劑購自德國ROCHE公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法檢測血清sTREM-1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滬峰生物公司。研究中所有試驗由專人按照說明書嚴格執(zhí)行操作。
1.4統(tǒng)計學方法
2.1兩組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比較
2.2不同危重程度膿毒癥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比較
危重組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顯著高于非危重組,而極危重組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又顯著高于危重組,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不同危重程度膿毒癥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水平比較
注:與非危重組比較,*P<0.05;與危重組比較,#P<0.05
2.3膿毒癥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之間的相關性
膿毒癥患兒血清PCT與sTREM-1、NT-proBNP水平均呈顯著正相關(P<0.05),血清sTREM-1與NT-proBNP之間也呈顯著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膿毒癥患兒血清PCT、sTREM-1及NT-proBNP之間的相關性[r(P)]
2.4PCT、sTREM-1及NT-proBNP對新生兒膿毒癥的診斷價值
PCT診斷新生兒膿毒癥的ROC曲線下面積最大,為0.888,取PCT>1.01 ng/mL為臨界值,其診斷靈敏度為80.0%,特異度為92.5%;sTREM-1診斷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21,以sTREM-1>27.78 ng/L為診斷臨界值,其靈敏度為75.0%,特異度為76.2%;NT-proBNP診斷的ROC曲線下面積最小,以NT-proBNP>342.59 ng/L為臨界值,其診斷靈敏度為60.0%,特異度為82.5%。見表4,圖1。
表4 PCT、sTREM-1及NT-proBNP對新生兒膿毒癥的診斷價值
圖1 PCT、sTREM-1及NT-proBNP診斷的ROC曲線
新生兒膿毒癥存在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新生兒出生后7 d內(nèi)發(fā)生的早發(fā)型膿毒癥,另一種是新生兒出生大于7 d發(fā)生的晚發(fā)型膿毒癥[6]。雖然在過去幾十年中,新生兒醫(yī)學取得了巨大進展,但膿毒癥仍是全球新生兒醫(yī)學所面臨的嚴重疾病。據(jù)報道[7],約1/3的新生兒死亡與膿毒癥有關,其中約42%患兒為早發(fā)型膿毒癥。膿毒癥的早期鑒別診斷一直是困擾臨床醫(yī)師的難題,尤其對于新生患兒,因其臨床特征不典型,且容易被其他癥狀所掩蓋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導致病死率較高。
PCT是機體重要的炎性因子,由116個氨基酸組成,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合成分泌。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機體PCT水平較低,當細菌感染等誘發(fā)炎癥反應時,體內(nèi)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以及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等會刺激產(chǎn)生大量PCT,導致血清PCT濃度急劇升高[8,9]。因此,PCT可作為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的敏感性指標。sTREM-1屬于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員,在機體炎癥反應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細菌感染影響下,中性粒細胞誘導sTREM-1的表達,而在非感染性疾病中sTREM-1的表達量極低[10,11]。臨床研究[12]中發(fā)現(xiàn),sTREM-1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PCT和sTREM-1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另外,在觀察組中隨著病情的加重,患兒血清PCT、sTREM-1水平也顯著升高;提示血清PCT、sTREM-1水平能夠準確反映膿毒癥患兒感染程度。通過ROC曲線分析得出,PCT對新生兒膿毒癥的診斷價值優(yōu)于sTREM-1,兩者診斷的靈敏度分別為80.0%、75.0%,特異度為92.5%、76.2%;說明血清PCT和sTREM-1檢測對新生兒膿毒癥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膿毒癥是一種全身性危重癥,可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傷,其中以心肌損傷較為常見[13]。NT-proBNP是心肌功能損傷的敏感標志物,當心肌功能受損時,心肌細胞釋放腦鈉肽前體,在內(nèi)切酶作用下裂解生成腦鈉肽(BNP)和無活性的NT-proBNP,導致血液中NT-proBNP水平升高。NT-proBNP的穩(wěn)定性高,半衰期長,且不受機體狀態(tài)干擾,從而便于臨床檢測[14,1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血清NT-proBN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著病情的加重,膿毒癥新生兒血清NT-proBNP水平也急劇增加;說明膿毒癥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損傷,且心功能損傷程度與患兒病情密切相關。相關性分析顯示,膿毒癥患兒血清NT-proBNP水平與PCT、sTREM-1均呈顯著正相關,分析膿毒癥患兒受到感染刺激后,機體多種炎癥介質(zhì)被活化,通過交錯作用導致心肌功能損傷。ROC曲線分析顯示,NT-proBNP對新生兒膿毒癥診斷靈敏度為60.0%,特異度為82.5%,說明NT-proBNP檢測在新生兒膿毒癥的診斷方面同樣具有一定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