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羅 輝,張 霖,韓 璐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 1.檢驗科;2.電診科;3.CT科,吉林 吉林132000)
結直腸癌屬于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過去在術前診斷中,醫(yī)師除了依靠患者體征及臨床癥狀,還會借助纖維內窺鏡或下消化道對比造影方法,這些方法對腸道準備要求的比較嚴格[1],且會導致患者承受較大痛苦,還可能造成腸穿孔等不良事件,對于腸梗阻、體質虛弱、高齡等患者而言并不適用[2]。因此,臨床急需探討一種準確、安全的術前診斷方法,以便準確把握患者病情,為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參考。近年來腫瘤標志物檢測[3,4]、超聲輔助檢查[5]在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逐漸增多,且顯示了巨大應用價值。我院選取124例結直腸疾病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經(jīng)病理確診的結直腸疾病患者合計124例,其中結直腸癌患者共64例,為觀察組。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齡28-71歲,平均(46.32±5.07)歲;結直腸良性病變患者6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27-72歲,平均(46.29±5.0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結直腸癌患者預期生存期為3個月以上;②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醫(yī)師完成各項檢測工作;③年齡為27-72歲;④臨床資料完整,可隨訪。
1.2.2排除標準 ①有腸梗阻、腹部手術史等患者;②術前檢查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遠處臟器轉移或腹膜轉移;③意識不清、存在精神障礙,或因其他原因無法配合各項檢查者。
1.3方法
1.3.1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于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3 ml肘靜脈血,在溫室中靜置1 h,以離心機(3 000 r/min,10 min)分離獲得血清,置于-80℃環(huán)境中保存待檢。本實驗中所涉及的檢驗人員、質控品、操作環(huán)境均保持一致,檢測儀器為羅氏601電化學發(fā)光儀。在檢測TPS、B7H4、OPN、CEA指標時,均根據(jù)相應試劑盒說明書展開操作。
1.3.2超聲造影 所用設備為Philips iU22超聲診斷儀,經(jīng)實時造影匹配成像技術,采集數(shù)據(jù)時間為120 s左右,將數(shù)據(jù)輸送至電腦硬盤,后續(xù)統(tǒng)一處理。所用造影劑為Bracco公司制造的聲諾維凍干粉劑(50 mg粉劑溶于5 ml生理鹽水,制作為六氟化硫微泡懸浮液,經(jīng)60 s振蕩后備用)。檢測方法:先對病變部位以常規(guī)二維超聲掃描,查看腹腔內其他臟器或部位是否出現(xiàn)繼發(fā)征象或轉移灶。對腫瘤病變發(fā)生位置、侵襲腸壁的范圍和圖像特征等確定后,截取二維圖像,選取超聲造影最佳斷面。根據(jù)病灶數(shù)量和位置,分1-2次將造影劑緩慢注入上肢前臂淺靜脈,兩次注射間隔時間10 min,靜脈團注,之后立刻注入生理鹽水5 ml。從開始注射造影劑起計時,對病灶圖像展開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記錄動態(tài)圖像,輸送至電腦硬盤保存。完成造影后回放,由固定的2名診斷醫(yī)師查看造影增強時相、造影劑充填特征,共同商討得出結論。
所有檢測、診斷工作人員對患者病情毫不知情,避免診斷結果受到病情的干擾。
1.4判定標準
各血清指標的陽性判定標準為:TPS≥60.24 U·L-1,B7H4≥63.80 μg·L-1、CEA≥3.0 μg·L-1、OPN≥33.65 ng·mL-1。分析血清腫瘤標志物(4種標志物聯(lián)合應用)檢測結直腸癌的敏感度(真陽例數(shù)/總陽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例數(shù)/總陰性例數(shù)×100%)及準確度[(真陽例數(shù)+真陰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分析
2.1血清指標檢測結果
觀察組TPS、B7H4、CEA、OPN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指標檢測結果
2.2血清TPS、B7H4、CEA、OPN聯(lián)合檢測結直腸癌的準確度
血清TPS、B7H4、CEA、OPN聯(lián)合檢測,64例結直腸癌患者中準確診斷62例,其余2例漏診;60例良性病變患者準確診斷57例,其他3例誤診,見表2。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血清4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結直腸癌的敏感度為62/64×100%=96.88%,特異度為57/60×100%=95.00%,準確度為110/124×100%=95.97%。
表2 血清TPS、B7H4、CEA、OPN聯(lián)合檢測結果與病理結果對照表 (n)
2.3超聲造影對結直腸癌的診斷情況
64例結腸癌患者中,超聲造影準確檢出54例,10例誤診患者為:乙狀結腸癌3例、結腸肝曲癌4例、回盲部癌3例,診斷結果傾向于良性疾病。60例良性疾病患者中的55例診斷結果準確。見表3。超聲造影診斷結直腸癌的敏感度為54/64×100%=84.38%,特異度為55/60×100%=91.67%,準確度為109/124×100%=87.90%。
表3 超聲造影結果與病理結果對照表 (n)
我國屬于結直腸癌高發(fā)區(qū)域,且近年來結直腸癌發(fā)病率逐漸升高[6]。此類患者發(fā)病后有便血、腸梗阻、消化不良不良、腹痛等臨床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健康[7]。手術是目前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措施[8],而術前對結直腸癌明確診斷,是確定患者治療方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結直腸癌可用診斷方法較多,內鏡檢查等對設備、技術有較高要求的診斷方法難以普及。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得到了巨大發(fā)展,腫瘤標志物在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引起了領域內專家的關注[9]。通過對血清內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測,可準確而迅速的做出診斷。很多結直腸癌患者為進展期,必須選取敏感度較高的標志物來診斷疾病。組織多肽特異性抗原(TPS)這一蛋白質共包含氨基酸322-340個,不含脂肪與糖,可自人體體內諸多腫瘤組織內分離獲得,其水平與腫瘤活性密切相關。在惡性腫瘤早期,因腫瘤細胞活躍分裂與增殖,TPS的水平比較高。癌胚抗原(CEA)屬于胎兒性蛋白,骨橋蛋白(OPN)為磷酸化酸性糖蛋白分子,對腫瘤的發(fā)展、進展有重要作用;B7H4為B7家族成員,常作為腫瘤標志物應用。筆者將這4項標志物聯(lián)合起來應用,并對血清4項指標診斷結直腸癌的結果展開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4項指標聯(lián)合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為96.88%、95.00%、95.97%。
造影超聲可對結直腸腫瘤位置、大小予以顯示,同時可顯示結直腸腫瘤中血流情況,甚至可對腫瘤中血流和結直腸壁間的血流來源予以揭示。目前超聲造影主要用于對實質臟器發(fā)生的占位性疾病鑒別診斷之中,而對于結直腸癌的應用并不多見。本研究通過分析單獨應用造影超聲對結直腸癌的診斷價值,發(fā)現(xiàn)其診斷準確率為87.90%,其敏感度略低,而特異度為91.67%。可見,造影超聲對結直腸癌有較高診斷價值。與普通彩色多普勒超聲比較,超聲造影在結直腸癌診斷中具有如下優(yōu)勢:(1)借助造影劑諧波成像技術、低機械指數(shù),可對腫瘤病灶中血流灌注、細微血管清晰顯示;(2)可對腫瘤病灶的液化、壞死、潰瘍邊界及范圍清晰顯示;(3)借助對超聲造影時相的觀察,可對腫瘤良惡性予以更準確的判斷。另外,超聲造影不會造成CT等檢查的放射性損傷,不易引發(fā)造影劑過敏反應,便于醫(yī)師對患者病情動態(tài)、實時觀察,檢查更加迅速、安全。
超聲造影與血清4項指標檢查結果比較,在敏感度、特異度上各占優(yōu)勢。目前研究仍停留于對這兩種方法單用時診斷價值的研究之上。本研究展開進一步分析,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應用。結果發(fā)現(xiàn),兩種檢測方法聯(lián)合應用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為100.00%、98.33%、99.19%,這一數(shù)值明顯是三組數(shù)值中最高的一組。可見,聯(lián)合超聲造影、血清4項指標檢測,可為結直腸癌良惡性的判定提供更準確的信息。
總而言之,血清中TPS、B7H4、CEA、OPN聯(lián)合超聲造影對結直腸癌診斷的準確度、敏感度及特異度均有所提高,在臨床中可將這兩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為結直腸癌患者疾病診斷提供準確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