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現(xiàn)在2個多月,出生時發(fā)現(xiàn)胸前部有個小紅點,現(xiàn)在長大了一點,兒保醫(yī)生說可以繼續(xù)觀察,或是可以用某種滴眼液濕敷治療。請問,滴眼液能治血管瘤嗎?這種方法靠譜嗎?
江蘇 劉女士
劉女士:
嬰幼兒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在嬰幼兒中患病率為4%~10%。
血管瘤一開始往往只有“蚊子咬”的小紅點,隨后紅點逐漸增大,患兒滿月時增長最為迅速,紅點范圍擴大,可能會發(fā)展成又平又寬的一片“草莓樣”紅斑。
對于早期治療這類看得見的小紅點樣的血管瘤,我們可以用眼藥水——噻嗎洛爾滴眼液(目前還有卡替洛爾滴眼液)。這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用于青光眼患者降低眼壓的藥物,目前臨床上除了將它用于治療青光眼,還用于治療長在表皮、皮膚淺層的血管瘤,即平、寬、大的那種。
其使用方法(請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將噻嗎洛爾滴眼液滴在脫脂棉片或1~2層紗布上,使之均勻浸濕,敷于瘤體表面,保持濕潤狀態(tài)30~60分鐘(根據(jù)瘤體厚度和治療反應(yīng)而定),每天3~5次,間隔4~6小時/次。使用時盡量避免藥液滴入或滲入眼內(nèi)或體內(nèi)。一般治療后1個月內(nèi),瘤體張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顏色變淡,體積縮小,原有潰瘍者滲出減少、創(chuàng)面縮小;用藥后3個月,病灶變化更加明顯;以后血管瘤逐漸縮小,顏色繼續(xù)變淺。如果寶寶不配合,血管瘤長在眼瞼等特殊部位,可以等睡著后進行。
考慮到眼藥水使用比較麻煩,目前局部外用β受體阻滯劑還包括普萘洛爾軟膏、噻嗎洛爾乳膏等,可以直接涂抹于瘤體表面。
至于長得較深的血管瘤,外用藥水不起效果,就需要局部注射、口服藥物治療,待血管瘤表面變平,接著外用上述藥水,待顏色變淺后再用激光,就可以達到“完美效果”。因此,在前期先想辦法控制住血管瘤的生長,比如涂藥水使血管瘤顏色變淡,在孩子七八個月大、病情進入穩(wěn)定期,再可以考慮用激光。假如前期沒有處理好,醫(yī)生可能要用比較大能量的激光,這樣就容易留疤。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眼科醫(yī)師 湯文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