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
(榆林市新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陜西 榆林 718100)
針對國產(chǎn)EPDM的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還比較薄弱,在替代國外同類產(chǎn)品時遇到許多性能上和工藝上諸多問題,因此對國產(chǎn)乙丙橡膠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3],對提高國產(chǎn)乙丙橡膠的市場競爭力和技術(shù)支撐能力、提升其附加應(yīng)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丙烯酸酯橡膠(ACM)是以丙烯酸酯為主要單體經(jīng)共聚制得的一種合成橡膠。它具有耐熱、耐油、耐臭氧、耐紫外線等特性,是一種耐高溫、耐油的特種橡膠,有兩種制造方法。一種是乳液共聚,主要品種為:丙烯酸乙酯與氯乙酸乙烯酯共聚制備高溫膠(使用溫度-15~180℃);低溫黏合劑(使用溫度范圍為-28~170℃)通過丙烯酸酯與氯乙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而制備。另一種是溶液共聚,其主要品種是超耐冷丙烯酸酯橡膠(使用溫度范圍-38~170℃),是丙烯酸酯與α-烯烴溶液共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側(cè)鏈含有極性酯基[4~8]。有良好的耐油性和耐寒性,廣泛用于曲軸、軸承、閥桿、油盤等耐熱環(huán)境下耐油傳動部件的密封產(chǎn)品。為使ACM易硫化,有必要引入少量的反應(yīng)性單體進入ACM的分子連接處。對于具有活性氯型反應(yīng)性共聚物的ACM橡膠,在固化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堿金屬羧酸鹽皂和硫作為交聯(lián)劑。 ACM橡膠中的活性含氯單體具有脫氯反應(yīng),以硫為交聯(lián)鍵,形成ACM的三維彈性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而堿皂作為酸受體,即活性氯通過ACM交聯(lián)釋放。
綜上可知三元乙丙橡膠耐老化、耐化學(xué)腐蝕性能好及沖擊性能和力學(xué)性能優(yōu)越,但是其缺點是硫化速度慢、并用性困難、自黏性和互黏性差。而丙烯酸酯橡膠(ACM)不僅在低溫下具有耐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并且具有很好的彈性。綜合它們的優(yōu)缺點又要降低成本,筆者試圖以丙烯酸酯橡膠與三元乙丙橡膠共混,確定最佳比例然后用DMC增強,試圖研究出性能更優(yōu)異的共混符合材料。
三元乙丙橡膠(EPDM),230809牌號,工業(yè)級,美國杜邦公司; 丙烯酸酯橡膠(ACM),遂寧青龍丙烯酸酯橡膠廠;沉淀法白炭黑,通用級,吉林省通化第二化工廠; 過氧化二異DCP,沈陽新西試劑廠;三氧化二鐵,分析純,北京南尚樂化工廠。
XK160型雙輥開煉機,上海第一橡塑機械廠;XLB-350×350平板硫化機,上海第一橡膠機械 廠;402型老化試驗箱,鞏義市實驗設(shè)備儀器有限公司;LK-A型邵氏硬度儀,上海儀器儀表公司;CSS-22200電子萬能實驗機,重慶第二實驗設(shè)備儀器廠;B-252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島津公司。
首先將膠料放在雙輥開煉機上進行塑煉,輥距0.5 mm,輥溫45~55℃,時間10 min。然后加入各種助劑進行混煉,時間25 min,輥距4 mm。最后在平板硫化機上進行硫化。EPDM/ACM并用膠在輥溫為50~60℃、輥距0.5 mm條件下塑煉10 min,按順序加入硬脂酸、氧化鋅、促進劑、防老劑,白炭黑及過氧化物,在輥溫 50~60℃輥距1.0 mm條件下進行混煉,混煉20 min,混合均勻后再在雙輥開煉機上加入DMC放在平板硫化機上硫化。硫化30 min、硫化壓力為 10 MPa。
扯斷強度按GB/T528—1998測試,邵爾A硬度按GB/T531—1999測試,阿克隆磨耗按GB/T589—1998測試;用LK-A型邵氏硬度儀對試樣進行硬度測試;用CSS-22200電子萬能實驗機對試樣進行拉伸強度、扯斷伸長率等測試; 用 401 熱氧熱老化實驗箱進行熱老化實驗, 用B-252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JSM進行斷面分析。
在表1中,當(dāng)ACM的用量逐漸增加時,扯斷強度、邵爾硬度和扯斷伸長率呈上升趨勢,磨耗逐漸減少。這就說明耐磨性逐漸提高,當(dāng)共混膠的比例是50/50和40/60時除個別性能外其他性能均高于單獨一種膠的性能。這就說明ACM/EPDM共混有利于改善橡膠的性能。老化后的性能除40/60試樣的扯斷伸長率外均有所增加,原因是橡膠在硫化過程中進一步硫化使膠料的硬度和強度增加,過高的交聯(lián)密度會使硫化膠在承受載荷時應(yīng)力分布不均勻,應(yīng)力集中導(dǎo)致硫化膠受載荷時就會被破壞易于斷裂[9~12]。
綜合以上各項性能考慮確定EPDM/ACM的最佳配比為25/75。
表1 EPDM/ACM不同比例性能測試結(jié)果
一般情況下,短纖維同橡膠進行黏合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先用膠黏劑處理短纖維,隨后再次加入適量膠料硫化黏合;另一種方式,把膠黏劑與沒有特殊處理過的纖維一同添加至橡膠基質(zhì)中,使整個體系硫化過程中,同時纖維與橡膠共混[13~16]。本文采用將膠黏劑處理后的短切玻璃纖維,再加入到EPDM/ACM體系中,直接共混。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DMC用量的增加,復(fù)合材料的扯斷伸長率、硬度、拉伸強度在用量為25時出現(xiàn)轉(zhuǎn)折。當(dāng)用量小于25時,隨著DMC用量增加,熱老化前的硬度和拉伸強度逐漸增大,而熱老化后其扯斷伸長率和硬度的變化逐漸減小,說明耐熱老化性能增強,耐熱性能提高;而DMC用量大于25時,復(fù)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強度和扯斷伸長率都逐漸降低。DMC主要是基體不飽和聚酯、增強相玻璃纖維、填料和少量的交聯(lián)劑均勻混合物。不飽和聚酯樹脂由不飽和(或飽和)的二元醇與飽和(或不飽和)的二元酸或酸酐縮聚而成,其作用是通過滲透進入纖維內(nèi),排出纖維內(nèi)的空氣,使產(chǎn)物具有良好的尺寸穩(wěn)定性,同時可避免纖維外露,從而提高團狀模塑料強度。而玻璃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一般來說,玻璃纖維與不飽和聚酯樹脂之間的界面不好,因此有必要用偶聯(lián)劑或交聯(lián)劑處理纖維表面。添加DMC到EPDM/ACM相當(dāng)于在填料顆粒和纖維表面引入柔性或彈性界面層。由于引入了界面層,它可以降低由填料顆粒的添加引起的復(fù)合材料的韌性和復(fù)合材料的高斷裂伸長率[17~18]。另外,EPDM/ACM通過雙鍵和氫鍵與纖維和不飽和聚酯表面結(jié)合,與纖維和不飽和聚酯樹脂形成緊密的界面層,增強纖維與基體的相容性,減少纖維與纖維的接觸,降低了復(fù)合材料的應(yīng)力集中,熱膨脹和分子鏈分解。復(fù)合材料的力學(xué)性能和熱老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據(jù)觀察,當(dāng)DMC的含量低時,基體不飽和聚酯的黏度足夠大以包圍DMC并與DMC形成有效的界面層,與纖維的結(jié)合力強,界面結(jié)實性強。該層可以有效地將負載轉(zhuǎn)移到光纖并吸收能量。DMC的加入加強了EPDM/ACM。
表2 DMC用量對并用膠的性能影響結(jié)果
由于DMC的雙鍵含量很小,染色效果差, DMC和EPDM/ACM的對比圖在相圖中差別不大(見圖1),在共混物中,DMC均勻分散成球形顆粒,分散尺寸約0.21 μm,分散相(圖中黑色),EMDM/ACM為連續(xù)相(圖中亮色),DMC高黏度,用量小,形成分散相。當(dāng)DMC用量增加時對DMC的分散效果沒有明顯影響(如球形橡膠粒子的數(shù)量相對較多),在DMC和EPDM中可觀察到較高的放大倍數(shù),ACM基體的界面附著力較好。這是因為DMC與EPDM/ACM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這有利于EPDM的分散和兩相間的界面黏附[19~20]。
圖1 DMC/EPDM/ACM復(fù)合材料SEM
綜合以上可得出在DMC用量為25份時材料具有較好的性能。
考慮到環(huán)境污染和所采用的兩種橡膠的結(jié)構(gòu),用白炭黑替代炭黑補強EPDM/ACM共混膠。
由表3可看出,隨著白炭黑用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磨損量減少,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逐漸增加,拐點出現(xiàn)在60份。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白炭黑的量小于60份,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可以解釋為極性白炭黑和ACM橡膠表面羥基之間形成氫鍵,導(dǎo)致硫化膠的交聯(lián)密度和物理纏結(jié)點增加。相反,加入太多的白炭黑來考慮擴散的影響,此時,橡膠基相不足以包圍白炭黑顆粒,導(dǎo)致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差。然而,白炭黑的加入使得該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因此硬度更高,耐磨性差。因為EPDM和ACM是熱力學(xué)不相容的混合物,所以隨著體系中白炭黑的量的增加,白炭黑顆粒表面上的羥基可以吸附兩種橡膠的分子鏈,從而使不相容的兩種橡膠通過白炭黑顆粒連接在一起。這也是白炭黑優(yōu)于炭黑的根本原因。從宏觀上看,這表明兩種橡膠逐漸混合均勻,這使得共混體系的黏度增加,并且在混合過程中需要大的剪切力。 白炭黑的量越大,橡膠的體積越小,這有助于橡膠共混物的耐熱性(當(dāng)劑量小于60份時),認(rèn)為白炭黑的最佳量認(rèn)為是60份。
表3 白炭黑的用量對共混膠性能影響
硫化劑在EPDM/ACM/DMC共混過程中起交聯(lián)劑作用。本實驗選擇過氧化物硫化體系,因為過氧物不但能硫化不飽和的碳鏈橡膠,而且也能硫化飽和的碳鏈橡膠。在硫化的初期,硫化劑使復(fù)合材料產(chǎn)生網(wǎng)結(jié)構(gòu),使橡膠的彈性和拉伸強度增加,并延緩熱老化的發(fā)生,達到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過氧化物也能使DMC與EPDM/ACM 充分交聯(lián),起交聯(lián)劑作用;同時過氧化物對共混材料的熱老化性能也有影響。為此本文對DCP和BPO兩種硫化劑對試樣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對比實驗。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固化劑用量的增加,硬度和拉伸強度逐漸增大,但斷裂伸長率逐漸下降。 由于硬度和拉伸強度的增加,彈性變形能力下降,斷裂伸長率下降。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在相同量的硫化劑下,BPO硫化膠的熱老化性能小于DCP硫化膠的熱老化性能。 它表明硫化膠的穩(wěn)定性良好,也就是說,提高耐熱性是有利的。 因此,BPO可以選為3。
表4 硫化劑對共混膠性能影響
綜上所述,共混材料EPDM/ACM/DMC 的最佳配方見表5所示。
表5 EPDM/ACM/DMC最佳配方
(1)ACM/EPDM硫化膠的力學(xué)性能、耐熱性、耐磨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對于ACM/EPDM混合物,用二氧化硅增強的硫化膠比用炭黑增強的硫化膠好。
(3)當(dāng)ACM/EPDM質(zhì)量比為75/25,固化溫度為160℃×10 MPa×30 min時,共混物的性能優(yōu)于ACM和EPDM。
(4)當(dāng)DMC<60時,EPDM/ACM的拉伸強度,硬度和熱穩(wěn)定性隨著DM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6)以DCP為固化劑的EPDM/ACM/DMC的斷裂硬度伸長率不明顯。
(6)以BPO為固化劑,EPDM/ACM/DMC具有高的斷裂伸長率和高的熱老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