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瑩
摘 要:《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第二部著作。小說采用多視角敘事及時間交錯的敘事方式,講述愛迪死后在天堂遇見五個不同的人,以五個人的故事引導愛迪回憶自己的一生,從而反映作者對生命意義等人生哲理的探討。文章獨特的敘事方式更好地呈現(xiàn)了小說“外無瓜葛,內(nèi)相聯(lián)系”的生命觀,但刻意的視角切換卻打破了這一布局。
關(guān)鍵詞:多視角敘事;關(guān)聯(lián)觀;表達效果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繼《相約星期二》后的又一著作,該小說延續(xù)了作者對生命意義以及死亡的討論,借助其富有特色的生命情感敘事模式,突顯了“心靈救贖能讓人超越死亡”這一主題。阿爾博姆擅長借助描寫死亡來闡釋生的意義,在意象塑造、文本構(gòu)思、人物命運安排等方面獨具匠心。筆者將通過分析小說獨特的敘事方式,探究其對小說主題呈現(xiàn)的作用。
一、關(guān)聯(lián)觀下的敘事特色
小說開篇直接宣告主人公愛迪“死在陽光下”,而卻以人生命的結(jié)尾為敘述的起點,運用倒敘講述了在主人公在臨終前50分鐘里的回憶、對話、活動以及同時間發(fā)生著的大大小小的故事片段。這些回憶片段看似零散,但卻為后文一一埋下伏筆。從這里開始,開始出現(xiàn)貫穿整部小說的重要關(guān)聯(lián)觀——“沒有一個故事是孤立的。它們有時在拐角相遇,有時它們一個壓著一個,重重疊疊,就像河底的卵石”。小說以愛迪在天堂的經(jīng)歷為主線展開,他先后在天堂遇見五個人,這些人中有他的親人、戰(zhàn)友,甚至還有與他毫不認識的陌生人。每個人表面上互不相關(guān),實際上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別人。
小說借助兩種特別的敘事方式完成了不同故事之間的串聯(lián),一是敘述時間交錯,二是多角度的敘事模式。首先是時間交錯,小說敘事的時間是以愛迪在天堂遇見不同的人的先后順序來推進的,在與這些人交流的過程中,穿插了人物對過往的回憶。隨著愛迪思想的推進,相應(yīng)穿插相關(guān)的愛迪重要的生日場景,一會兒在天堂,一會兒又回到愛迪生前,通過將每一個割裂的故事放置在歷史縱向的時間線上,從而呈現(xiàn)出事件在歷史發(fā)展上的聯(lián)系。
至于小說中采用的多角度敘事模式,“這種敘述的特點是,故事的講述由多個人物的講述來完成,人物所講述的故事交叉包容,在各自有限視閾的敘述中,實現(xiàn)總體敘述的無限性”。例如在寫到上尉與愛迪逃亡的故事時,從愛迪的角度看,“他幾乎肯定自己看到了,一個孩子大小的身影在燃燒的谷倉里爬行著”,于是他奮不顧身地沖進火海去拯救這一個身影的主人。而從上尉的角度看,愛迪在他們即將逃離之際“精神奔潰了”,于是上尉開槍將愛迪擊倒以防他產(chǎn)生幻覺而白送性命。愛迪在天堂遇到的最后一個人,正是他在火海里看到那個身影的主人——一個為了躲避士兵而被活活燒死的女孩,上尉與愛迪的故事得到了解釋。一個意外,三種視角,導致了三個不同的故事。小說中多次運用多角度敘事方式,形成了讀者閱讀時的懸念,一切似乎在讀者意料之外,但又早有鋪墊,在人意料之中。
二、小說的敘事主題
主人公愛迪每在天堂遇見一個人,講完一個故事后,就用“第一( 二、三、四、五) 課”作為總結(jié),阿爾博姆沿用《相約星期二》中的課堂模式,以平常的故事來闡釋深刻的人生哲理。五個人,五段故事分別代表了五個人生哲理,構(gòu)成了小說的敘事主題。
藍皮人是愛迪在天堂遇見的第一個人,他們互不認識,卻不知不覺地影響了對方的生命。藍皮人為了躲避在街上撿球的安迪,不小心撞上了另一輛車,導致心臟病發(fā)而去世,而安迪卻躲過一劫。藍皮人的經(jīng)歷讓愛迪懂得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就是這樣強烈影響了另外一個人。這種影響看似隨機,但背后卻有如同蝴蝶效應(yīng)般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也正因為與別人的生命產(chǎn)生了關(guān)聯(lián),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愛迪在天堂遇見的第二個人是上尉,他曾與愛迪一起逃離戰(zhàn)俘營,一起放火燒了戰(zhàn)俘營的糧倉。愛迪在火光中看見人影,拼命想進營里救人。后來上尉為了阻止他身犯險境,開槍打傷了愛迪的腿,造成了愛迪的殘疾。但最后上尉還是為了救隊員們而被地雷炸死。小說中反復強調(diào)的聯(lián)系觀再次突顯,“有時候,當你犧牲了一件寶貴的東西,你其實并沒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過將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睜奚⒉皇鞘ィ械氖ヅc獲得之間都存在著守恒地互換。犧牲了自己,救活了隊員;犧牲了生命,彰顯了生命價值,犧牲實際并不可怕。
魯比是愛迪生前工作的“紅寶石碼頭”游樂場的主人,魯比等待愛迪的目的是要告訴他關(guān)于愛迪父親的事。在此以前,愛迪一直恨著他的父親,童年期的忽視,少年期的暴力,青年期的專制,都給愛迪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魯比原本只是愛迪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卻在無意中遇見了愛迪的父親,目睹了他臨終前對自己妻兒的關(guān)愛。魯比讓愛迪了解了父親的愛,化解了愛迪多年對父親的誤解,學會了理解和寬恕。
瑪格麗特是愛迪從年少就一直愛慕著的妻子,然而她很早就病逝了,這使得愛迪一直在孤獨痛苦中度過。在天堂的第四重里,愛迪遇到了他的妻子,并與她一同回顧了過去溫馨甜蜜的生活。愛迪一方面思念妻子,另一方面卻不禁責怪妻子太早離去?,敻覃愄貏t告訴愛迪,“生命會有終結(jié),但愛不會”。愛可以超越生命、超越時空,生命的終結(jié)并不會帶來愛的終結(jié)。
愛迪最后在天堂里碰到的是一個全身燒傷的女孩,她正是愛迪在大火中看到的那個模糊影子的“主人”。愛迪無意之舉導致了塔拉的死亡,在大火中消失的身影也成為了困擾他一生的噩夢。最終愛迪從塔拉口中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緣由,在天堂替她洗去了身上的瘡疤。愛迪完成了通往天堂前的最后一課——自我救贖。
三、對比《1Q84》多角度敘事的表達效果
為了將愛迪與這五個人的故事更好地串連起來,作者采用了敘事時間交錯和多角度敘事的方式將故事串聯(lián)起來。多視角敘事填補了以愛迪單一視角敘事所留下的空白和疑惑,隨著愛迪在天堂遇見一個又一個人,往事得到了多角度的展現(xiàn),他對過去的理解和感悟也越發(fā)增進,形成了故事之間的張力。然而,小說在運用多角度敘事中存在著不足之處。接下來筆者就村上春樹《1Q84》中的多角度敘事與《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中的敘事特點進行比較,由此分析多角度敘事在文本中的不同表現(xiàn)產(chǎn)生的不同表達效果。
《1Q84》中采用三個人物的不同角度共同講述同一個場景和故事的多重內(nèi)聚焦敘述模式,由于人物個人視角的局限,人物的故事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與懸念。同時,村上春樹還頻繁切換聚焦的視野,以天吾、青豆、牛河三人視角交替講述故事。一方面,不同敘述視角下的故事相互補充,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打破讀者閱讀的連貫性,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
天吾從深繪里口中得知自己深愛的青豆就在附近,回想起小時候與青豆一起抬頭看月亮的場景,莫名就覺得青豆與月亮之間有著別樣的聯(lián)系,于是決定去附近的公園看月亮,看看能不能獲得尋找青豆的啟發(fā)。天吾爬上滑梯,環(huán)視四周,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天上有兩個月亮——這是青豆所驚訝的景象。與此同時,在公寓陽臺上的青豆也看見了在滑梯上的天吾。在接下來的青豆章中,以青豆的視角交待了她出現(xiàn)在這里的原因以及看見天吾時的內(nèi)心想法。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天吾看月亮的場景得到了不同的、多角度的展現(xiàn)。故事與故事間的聯(lián)系不是通過縱向的時間線得以呈現(xiàn),而是形成了兩條交錯的時間線并進。天吾在公園滑梯上看月亮時的行為連同周圍的景象又作為另一幅景象進入了青豆的視野,在青豆的講述中得以再現(xiàn),增加了敘述的層次感。
與《1Q84》相比,《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的多重視角轉(zhuǎn)換卻不夠自然。在寫到愛迪得知自己間接造成了藍皮人死亡的時候,作者直接在文中提醒讀者“取一個故事,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再開始講述事情是如何發(fā)生在愛迪身上。接著,在引入藍皮人的故事前,作者再次提醒讀者,“現(xiàn)在,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一個故事”。作者多次插入故事的講述,缺失一種時空交錯的意蘊,單純地把每一個故事片段放置在時間軸上,敘述的層次感不足,使得讀者丟失了因空白懸念產(chǎn)生的想象空間。
阿爾博姆對小說的精心布局隨處可見,但故事與故事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顯得過于刻意。為引出愛迪在天堂中遇見的第四個人——他的妻子,作者先是回憶了交待愛迪的身后事的經(jīng)過。牧師詢問愛迪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多米尼克答道“愛迪,真心愛他的妻子”,由此繼續(xù)展開愛迪與妻子之間的故事。小說的前面部分曾多次著筆塑造愛迪是一位資歷豐富、認真負責的過山車修理工人。多米尼克作為愛迪的工友,不提其工作上的敬業(yè),反倒僅提及對妻子的愛,這顯然不符合小說的語境。
四、結(jié)語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通過小說多個敘事視角的切換,極力呈現(xiàn)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一個人生命的存滅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另一個人,因此每個生命的價值都需要肯定,人亦需找到生存的真諦。然而,多視角敘述同時也為視角之間的轉(zhuǎn)換、銜接帶來了挑戰(zhàn),小說中作者直接介入文本,視角之間的銜接較刻意,反而破壞了小說極力搭建的“外無瓜葛,內(nèi)相聯(lián)系”這一布局。
參考文獻:
[1]祖國頌.敘事的詩學[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
[2]張紅艷,吳光軍.論米奇·阿爾博姆作品中的死亡主題[J].文教資料.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