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蓉,楊 嬌,張 磊
(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科,四川 成都 610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氣流受限及氣道慢性炎性反應為特點,呈漸進性發(fā)展的肺部疾病[1]。呼吸衰竭(FAR)為COPD的終末期表現(xiàn),是機體正常氧運輸難以維持或CO2難以正常排出的病理狀態(tài)[2]。在COPD-FAR的治療上,臨床多行機械通氣治療,盡管該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氣、換氣障礙,但長期使用常易引發(fā)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不利于患者康復[3]。我院將鹽酸納洛酮應用于COPD-FAR的臨床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COPD-FAR患者128例,男76例(59.38%),女52例(40.62%),年齡53~80歲[(65.49±6.63)歲];COPD病程4.50~17.86年[(10.98±1.19)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17.39~24.78 kg/m2[(21.38±2.16)kg/m2];呼吸頻率23~39次/分[(32.76±3.31)次/分];急性加重時間2.10~5.60 d[(3.65±0.38)d];FAR程度:中度77例(60.16%),重度51例(39.84%)。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4]中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血氣分析診斷為2型FAR。納入標準:符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臨床應用專家共識》[5]標準;對本研究藥物不過敏;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呼吸停止或抑制者;意識障礙者;易誤吸者;鼻咽部結(jié)構(gòu)異常者;氣道存在大量分泌物或痰液黏稠者;胃腸重癥脹氣者;肝腎功能障礙者;近期行胃食管或面部手術(shù)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6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備案。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兩組均給予吸氧、解痙、平喘、祛痰、抗感染、糾正酸堿及電解質(zhì)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通氣模式S/T;呼吸頻率12~20次/分;氧流量5~8 L/min;呼氣壓力4~8 cmH2O;吸氣壓力10~25 cmH2O;通氣時間3~4 h,2次/天。研究組行常規(guī)治療+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鹽酸納洛酮治療。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同對照組。鹽酸納洛酮(生產(chǎn)企業(yè):江蘇吳中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564;規(guī)格:2 ml:2 mg)2 mg+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2次/天,連續(xù)治療3天。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治療前后pH、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血氣分析指標;1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肺活量(PEF)、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血清白介素-13(IL-13)、IL-18、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前列腺素E2(PGE2)、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性因子;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標。以血氣分析儀(GEM3000)進行血氣分析;肺功能指標以肺功能儀(Chest)檢測;血清炎性因子以ELISA法檢測;SOD以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MDA以巴比妥酸法檢測。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規(guī)定進行。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pH、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PaO2較治療前升高,PaCO2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P< 0.05)。治療后兩組pH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a與治療前比較,P< 0.05
2.2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FEV1、PEF、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FEV1、PEF、FEV1/FVC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2.3兩組炎性因子比較治療前,兩組IL-13、IL-18、hs-CRP、PGE2、sICAM-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IL-13、IL-18、hs-CRP、PGE2、sICAM-1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2.4兩組MDA、SOD比較治療前,兩組MDA、SO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MDA較治療前降低,SOD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5。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a與治療前比較,P< 0.05
表4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a與治療前比較,P< 0.05
表5 兩組MDA、SOD比較
a與治療前比較,P< 0.05
研究證明,COPD不但病程長,且呈進行性發(fā)展,若急性加重可引發(fā)氣道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氣道發(fā)生炎性改變,致使肺泡通氣量嚴重降低,CO2潴留,最終導致FAR[6]。因COPD-FAR患者呼吸功能嚴重受限,故臨床需快速降低其氣道阻力,提高肺泡通氣量,促進CO2排出,提高血氧含量[7]。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可促進支氣管機械性擴張,提高肺通氣水平,緩解呼吸肌疲勞,糾正通氣/血流比,改善FAR癥狀,促進患者轉(zhuǎn)歸[8]。資料顯示,盡管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有益于COPD-FAR患者康復,但仍存在著一定的死亡率[9]。研究證明,β-內(nèi)啡肽為呼吸抑制劑,在呼吸系統(tǒng)功能調(diào)節(jié)中具有重要作用。β-內(nèi)啡肽水平可反映FAR的嚴重程度,高水平 β-內(nèi)啡肽可降低腦干對CO2的敏感性,抑制呼吸[10]。鹽酸納洛酮為阿片受體拮抗劑,能夠通過血腦屏障,競爭性結(jié)合β-內(nèi)啡肽,快速解除呼吸抑制,興奮呼吸中樞,抑制痰液分泌,提高肺通氣水平[11]。鹽酸納洛酮還具有中樞促醒作用,可促進患者恢復意識,保護腦細胞,緩解腦水腫,為抗感染治療爭取時間[12]。在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血氣分析及肺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鹽酸納洛酮治療COPD-FAR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炎性因子是促進COPD-FAR發(fā)生進展的重要因素。IL-13和機體免疫調(diào)節(jié)、及炎性反應密切相關(guān)[13]。資料顯示,IL-13水平升高可增大肺容積,促進黏液分泌,導致肺氣腫[14]。IL-18可提高中性粒細胞活性,釋放活性物質(zhì),引發(fā)局部炎性反應。IL-18可激活NF-κB,促進TH1細胞生成TNF-α、IFN-γ、IL-8等炎性因子,加重炎性反應。IL-18可導致Th1/Th2失衡,誘導血管內(nèi)皮損傷,促進肺部病變進展[15]。hs-CRP為生成于炎性反應急性期,可準確反映機體炎性反應水平[16]。PGE2是環(huán)氧化酶作用于氣道上皮細胞生成的炎性因子,可抑制生成炎性因子、擴張支氣管,在氣道炎性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17]。sICAM-1可競爭性結(jié)合ICAM-1受體,干預白細胞膜上的活性分子,參與免疫調(diào)節(jié)。ICAM-1可損傷血管內(nèi)皮,促進氣道重塑[18]。在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常規(guī),提示機體處于嚴重炎性反應狀態(tài)。治療后,研究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鹽酸納洛酮有助于改善機體免疫,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MDA可作用于細胞膜、酶蛋白、DNA,導致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引發(fā)各種疾病[19]。MDA水平可準確反映自由基對組織的損傷程度,是評價組織損傷的重要指標[20]。SOD可有效清除機體內(nèi)超氧陰離子,減少其對機體的傷害。SOD還可降低自由基及趨向性因子的活性,抑制炎性反應的發(fā)生[21]。本研究治療后研究組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提示鹽酸納洛酮可有效清除MDA,提高SOD水平,保護肺組織,避免其損傷。
總之,在常規(guī)治療及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基礎上應用鹽酸納洛酮治療COPD-FAR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清除炎性因子,保護肺組織,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