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學院 福建廈門 361000)
公差與配合是工科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感到困難、抽象;特別是對制圖尺寸中公差配合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抽象概念中,沒能完全理解尺寸公差的重要性。學生在進行工程訓練的時候,跟學生有交流,大部分學生都對機械制圖中的尺寸公差,軸孔配合關系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不懂得實際應用;而作為工科學生經(jīng)常要參加工程訓練大賽、機械創(chuàng)新等綜合能力競賽,要求學生能設計作品,把作品實際加工出來。不管設計還是實際加工,公差與配合知識是必須用到的。為了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就必須高度重視工程實訓,跳出“不重實驗實訓,只知考試,考完就忘”的怪圈[1]。結(jié)合本人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工程訓練的普車實踐教學能很好的提高學生這方面的知識,普車的實際加工跟公差配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通過普車的學習,能以實物加工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領悟公差配合在實際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
要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問題,實訓可視為一種有效手段[2]。普通車床在機械加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工種,也是工程訓練實踐教學很重要的工種之一,普車的車削加工在機械制造業(yè)有著非常普遍的應用,普車的切削加工范圍很廣,有端面、外圓、切槽、鉆孔、鉸孔和螺紋加工。能在自己動手實踐過程中解決碰到的難題,學生就會對教學內(nèi)容更加的感興趣,這樣對于教學是極為有利的[3]。設計一個合理的作品,通過演示,示范加工步驟,然后讓學生利用設備跟工具獨立加工出來,在此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但是學生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對機床操作、工具使用及公差的知識卻在不斷的加深,不斷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普車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對于車工加工工藝和公差配合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掌握普車的實際操作技能,配合千分尺的使用,重點掌握三種配合知識:過度、過盈及間隙配合。
配合是值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結(jié)合的軸和孔公差帶之間的關系。軸孔配合反映了孔和軸之間的松緊程度。孔軸配合一般有三個種類,分別為間隙配合、過盈配合和過渡配合。其中,1、間隙配合是孔軸配合后有間隙,即軸在孔中能自由轉(zhuǎn)動;2、過盈配合是孔軸配合后呈過盈狀態(tài),即軸不能在孔中轉(zhuǎn)動;3、過渡配合是孔軸配合可能出現(xiàn)過盈也可能出現(xiàn)間隙,孔和軸的公差帶相互重疊。針對上述三種配合方式,設計一個綜合件作品,出圖紙,學生就依照圖紙,利用普通車床跟千分尺加工出作品。
先對學生培訓普車的操作技能,在學生完全掌握機床的操作后,兩人一組,根據(jù)圖紙,輪流把作品加工出來。在加工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熟練使用千分尺,提高讀圖能力,組員之間經(jīng)常交流加工經(jīng)驗,也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因為配合的精度要求比較高,在加工過程中,學生要根據(jù)做好的孔,加工出軸,根據(jù)孔軸的配合情況,不斷調(diào)整軸的尺寸,這樣就能讓學生牢牢體會尺寸公差的重要性。最后加工出作品,這樣學生根據(jù)實物能很好的掌握三種配合之間的關系,通過實物輔助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不但將公差配合中的許多概念聯(lián)系起來,而且將“機械制圖”和“公差配合”、“機械基礎”、“機制工藝”等相關專業(yè)知識聯(lián)系起來,促進了知識遷移,在培養(yǎng)學科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把抽象的孔軸配合關系,根據(jù)圖紙,通過普車的實踐操作及量具的使用,把理論概念具象化出來,讓學生對尺寸公差,孔軸配合關系有更直觀的理解,學生獨立加工出實物,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尺寸配合的要點,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做到明理精工。
通過實物的加工過程及最終成品,加深學生對軸孔配合的理解及尺寸公差的實際應用。以實物輔助教學,促進學生對機械制圖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對于一個工科學校,更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通過學習普車的工藝知識,讓學生對尺寸公差,軸孔配合有更深層次的體會。理論知道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