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閱讀題的答題速度如何提升?每次看到古詩就頭疼,看不懂,答題速度也很慢。
古代詩歌閱讀題是語文考試中的一個難點,想要提高答題速度,消除文言文和詩歌語言精練后帶來的閱讀障礙是擺在同學們眼前的首要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訓練來破解。
后人將古詩按照題材進行了劃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八類: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羈旅思鄉(xiāng)詩、送別懷人詩、邊塞征戰(zhàn)詩、山水田園詩、愛情閨怨詩、政治諷喻詩。每種題材的詩歌,其內(nèi)容和情感會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在考試前,要熟記各種題材以及其中的典型詩歌;在考場上,遇到同類詩歌時,要會觸類旁通。
時代背景對詩人的創(chuàng)作或多或少會產(chǎn)生影響,我們常說“知人論世”,也許不是百分百準確,但也能推導出一些關(guān)鍵信息。除了詩歌文本外,詩歌的題目、作者、時代、注解都是我們探究創(chuàng)作背景的著力點。2008年到2017年這10年的浙江語文高考卷中,共出現(xiàn)過8次注解,而且每次都提供了關(guān)鍵信息。如2010年《定林》一詩的注解提到作者罷官后常去定林寺休息;2016年《北來人二首》一詩的注解提到了年號“宣和”,而宣和年間簽訂了“城下之盟”,緊接著發(fā)生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這些背景信息毫無疑問對我們深入地理解詩歌是有幫助的。
意象是凝聚情感的物象,找準典型物象,有助于我們對詩歌的理解。如2014年高考卷《溪行逢雨與柳中庸》一詩中“日落”“暮雨”“一聲猿”所表現(xiàn)出的愁緒,都在參考答案中有所體現(xiàn),所以熟悉經(jīng)典意象很有必要。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比绻麜r間允許,同學們在高一時就可以開始進行詩歌的積累,可以選取中華書局出版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作為學習材料。
麗水中學 金 磊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去世令人感慨。他的一生是豐富而偉大的,但如果要把他的事寫進作文,會不會和袁隆平、屠呦呦甚至居里夫人等人的故事趨同?如何寫出新意?
“一枝一葉一世界”,如果我們細細探究,每個微小的事物其實都有著無比豐富的內(nèi)涵。要用好作文素材,就要細致地、多角度地探究它,自然會發(fā)現(xiàn)亮點,也不會和他人趨同了。我們就以霍金作為例子,探究一下這個人物身上可切入的寫作角度。
這兩個角度通常是最容易想到的,但這樣的角度卻容易泛濫。大量趨同的內(nèi)容,會讓閱卷者產(chǎn)生審美疲勞。要想另辟蹊徑,給讀者以新鮮感,不妨多花些精力,深入了解人物,找到既讓人感興趣又契合題意的分析角度。下面再舉幾個例子。
從霍金的事例生發(fā)出的五個寫作角度,不難看出,我們?nèi)狈Φ牟皇撬夭?,而是對素材的深入挖掘和思考。同學們在平時要多多培養(yǎng)這種能力,從而讓看似普通的素材煥發(fā)出新意。
麗水中學 金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