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紫陌
2017年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上,有一部影片不僅入圍了該電影節(jié)唯一的競賽單元“新浪潮”,并且成為唯一獲獎的華語影片,它就是《西小河的夏天》。該片由周全執(zhí)導,主要講述了1998年紹興臺門三代人之間苦澀又溫柔的故事,并于2018年5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1998年的夏初,在西小河旁,紹興的一座老臺門里,10歲的顧曉陽夢想著加入學校足球隊。曉陽的爸爸顧建華是小學的教務主任,對曉陽教育非常嚴厲,他認為足球會影響學習,堅決反對兒子踢足球。一張需要家長簽字的校足球隊報名表成了曉陽和爸爸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曉陽只能把自己的一腔熱血藏在心底。曉陽的媽媽楊惠芳是越劇團的當家小生,一直忙著角逐梅花獎。
曉陽的爸爸當了十年的教務主任,工作和生活按部就班,機械重復,像一潭死水。領導把代理副校長的職位交給他,讓他的心激動了起來。新來的英語老師會彈唱自己寫的“青石板的街,老房子的夜”,她像一道夏日陽光照亮了顧爸爸的心房,讓他漸生情愫。住在曉陽家對門的鄭爺爺老伴早逝,三年前孫子意外過世成了他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他守著自己的老廠子,不愿隨兒子和兒媳搬到深圳去,不愿離開他活了一輩子的小城。
曉陽和鄭爺爺因為足球成了彼此的玩伴,鄭爺爺訓練曉陽踢足球,幫助他完成進入校足球隊的夢想。他們偷偷潛入酒吧,在世界杯決賽當晚喝得爛醉。撞見爸爸和沈老師的秘密后,曉陽變得叛逆。當曉陽的媽媽知道顧建華和沈老師一起跳舞后,出現(xiàn)了家庭危機。曉陽背著家人和鄭爺爺一起離家出走,他們?nèi)ツ箞@看了鄭爺爺?shù)膶O子,游覽了杭州的新球場,曉陽夢想在球場上馳騁,并想象自己和家人、朋友一起踢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賽。
沈老師的拒絕讓曉陽的爸爸驚覺自己是一廂情愿,落選副校長的打擊讓他痛哭流涕,兒子的離家出走,讓他重新審視自己。最后,鄭爺爺敞開心扉,跟隨兒子一家到深圳生活,爸爸在曉陽的校足球隊報名表上簽了字,支持兒子踢足球。一切又回歸平靜,這個夏天結(jié)束了。
夢想、爭吵、別離,在這個夏天,曉陽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大人世界的不安,也仿佛一“夏”長大。影片用細膩的細節(jié)將小鎮(zhèn)的平凡生活講述得引人入勝,在平靜之下又暗藏著洶涌的溫情。
著名導演田壯壯評論道:“成長中煩惱,煩惱中成長,在破碎的夢想中長大,酸甜苦辣是夢想的滋味。周全,一個新銳導演,向我們娓娓道來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稚嫩、清新、真摯、苦澀的童年?!庇械挠^眾表示,“這部電影的溫度跟如今的氣溫很般配,暖得剛好不燙手?!币灿腥嘶貞浧鹉晟偻?,“1998年,我也想著踢世界杯,這部電影里真的是繁華落盡見真淳,處處都是真的生活細節(jié),鏡頭、剪輯、調(diào)色都很不錯?!?h3>夏天的故事
當我們回憶起青春,一些難忘的故事似乎都發(fā)生在夏天。
《西小河的夏天》的英文名是《End Of Summer》,有一部影片英文名和它很像———《The Summer Is Gone》,該影片的中文名是《八月》?!栋嗽隆芬仓v述了一個少年在經(jīng)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結(jié)束了小升初考試的張小雷終于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暑假。國有單位轉(zhuǎn)型,鐵飯碗被打破,張小雷父親的單位也受到改革沖擊。為了生活,父親只能同其他人遠走他鄉(xiāng),家里只剩下了母子倆,張小雷才著實感覺到生活不一樣了。立秋那天夜里,張小雷家的曇花在院子里悄然開放,像是意味著什么。
《八月》中也有父子關系的呈現(xiàn),父親并沒有因為個人遭遇而喪失對兒子的關注,在他們之間,更多的是理解、包容以及靜靜流淌的溫暖。面對一個時代的傷痕,它絲毫沒有流露出戾氣,而是始終以溫暖的調(diào)子,去抒發(fā)悲涼的情感。
這兩部影片講述的都是夏天的故事,從孩童的視角透視大人世界。除了父子關系的不同,在故事的格局上,《西小河的夏天》沒有過多體現(xiàn)生命的無常與力量,對國有企業(yè)洗牌和安土重遷的刻畫都是“淺嘗輒止”,《八月》中那個北方工業(yè)城市的鐵銹感,則預示了更沉重的時代話題。
日本也有一部講述夏天故事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暑假到來,自幼喪父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正男準備去外地看望母親,鄰居大叔菊次郎陪伴他一起踏上尋母之途。他們步行抵達,卻發(fā)現(xiàn)正男的母親已經(jīng)有了新的家庭,正男感覺到自己被遺棄,菊次郎在歸途中努力安慰他,給予他溫暖?;氐綎|京的正男依舊掛著微笑,他不再為此悲傷。兩個孤獨的人在夏日的旅途中獲得了治愈與成長,影片中流露的天真與溫暖在《西小河的夏天》中也有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蘇聯(lián)詩人帕斯捷爾納克曾說過:“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么幾個瞬間?!鳖檿躁栐诮?jīng)歷了家庭危機、鄭爺爺?shù)碾x開后突然長大;張小雷在父親遠走后,看到院子里的曇花頓悟;正男在夏日的旅途中也獲得了成長。夏天是特別容易發(fā)生故事的季節(jié),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成長的夏天。
《西小河的夏天》聚焦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它講的不只是小孩子的成長,每個角色也在各自的人生困境中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成長。顧曉陽在鄭爺爺陪同下一直學習足球,經(jīng)歷了一系列變故后開始長大,更愿意和父親溝通;顧爸爸在經(jīng)歷了孩子的叛逆、情感暗流、升職泡湯之后,他開始自省,改正自己呆板的態(tài)度,學會坦然、學會理解孩子;顧媽媽在經(jīng)歷了家庭危機之后,試著原諒丈夫、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鄭爺爺把曉陽當作孫子,曉陽的朝夕陪伴彌補了他的失孫之痛,他敞開自己的心扉,與過去和解,也不再堅守故土,隨兒子一家去了深圳。這條夏天之河流過童年,流過中年,流過老年,流過生命的四季,雖然流波暗涌,卻獲得了新生。
《西小河的夏天》講述的都是很貼近我們生活的故事。那么,我們是影片中的誰呢?
在1998年的夏天,我們是影片中的顧曉陽。那時的我們十幾歲的年紀,有幾個時不時鬧別扭的朋友,有幾個視作夢想的愛好,有個嚴厲的父親,一切與成績無關的愛好都被父親的威嚴所掐滅。那時的我們也像顧曉陽一樣有點叛逆,有成長的煩惱,但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獲得了成長,一路走到今天,顧曉陽的童年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
1998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王菲和那英合唱了《相約98》,2018年的春節(jié),她們改唱《歲月》。到了20年后的今天,很多人都到了三十左右的年紀,曾經(jīng)的少年大多已為人父、為人母,當角色互換,作為父母的我們能理解孩子嗎?現(xiàn)在的我們是不是有點像影片中的顧爸爸或者顧媽媽?像顧媽媽忙著角逐梅花獎一樣,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去陪伴孩子;像顧爸爸反對孩子踢足球一樣,很多父母一邊是自己抱著手機不放手,一邊又堅決不允許孩子看手機。中年而立的我們也應該學習怎樣為人父、為人母,學習平衡事業(yè)和家庭,才能更好地成長。
《西小河的夏天》讓我感到一種淡淡的美好,眼睛和心靈都得到了一定的治愈。無論我們的角色定位是誰,學習與成長都是永恒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