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欣欣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應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據(jù)患者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替硝唑、克林霉素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復發(fā)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 967%;對照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 967%,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慢性盆腔炎應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薦應用。
【關鍵詞】 桂枝茯苓湯;慢性盆腔炎;甲硝唑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113-01
前言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nèi)生殖器及其周圍結(jié)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該病多為急性盆腔炎沒有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在患者體質(zhì)較差的情況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遷延不愈甚至反復發(fā)作,從而引起慢性盆腔炎,其主要臨床特征為月經(jīng)紊亂、白帶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與工作。西醫(yī)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治愈率不佳,且易復發(fā)。祖國醫(y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存在氣血失調(diào)、痰濕凝滯等癥狀,與腎氣不足、沖任氣血失調(diào)等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本院采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選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 (1) 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2)排除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3) 排除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4) 排除對其服用藥物過敏的患者;(5) 排除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6) 排除依從性較差的患者;(7) 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30例,其中,年齡20~46歲,平均(365±44)歲;病程64~606個月,平均(123±32)個月;有生育史患者20例,無生育史患者10例。觀察組(桂枝茯苓湯治療)30例,其中,年齡19~47歲,平均(373±41)歲;病程 62~613個月,平均(132±44)個月;有生育史患者18例,無生育史患者12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指標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替硝唑、克林霉素進行治療,患者先靜脈滴注克林霉素09 g/d+葡萄糖溶液500 m L/次,盆腔灌注替硝唑08 g/d+生理鹽水500 m L/次,持續(xù)治療7天,之后口服克林霉素3次/d,劑量03g/次,持續(xù)治療7天。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桂枝茯苓湯加減進行治療,藥方:赤芍、澤瀉、茯苓、薏苡仁、益母草、桃仁、生黃芪、牡丹皮、桂枝,下腹腫脹、疼痛患者加用五靈脂、延胡索;包塊炎癥患者加用水蛭、莪術、三棱;帶下多者加用車前子、芡實、海螵蛸;血虛者加用黨參、黃芪;滯氣著加用香附、烏藥。用水煎1劑/d,分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以2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一個療程治療完畢后間隔3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實施 B 超檢查后包塊積液未見;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改善,實施 B 超檢查后存在少量炎性滲出,下腹部伴有輕微按壓痛;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見改變,實施 B 超檢查后,也未見好轉(zhuǎn)??傆行? 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PS 200統(tǒng)計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 967%;對照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 967%,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盆腔腹膜發(fā)生慢性炎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慢性盆腔炎病期較長,復發(fā)率較高,且治愈較困難。該病的病理性表現(xiàn)為纖維組織增生、滲出、粘連,形成炎性包塊、積液,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引發(fā)異位妊娠等不良情況。臨床上通常采用西醫(yī)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抗菌藥物使得腸道菌群失調(diào),并產(chǎn)生耐藥性,因此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從祖國醫(yī)學分析,慢性盆腔炎通常被歸于“帶下”或“痛經(jīng)”等范疇論治,蓋因情志失調(diào),外感寒、濕、熱等邪氣,致氣血不行,瘀滯阻絡,經(jīng)絡不通而痛。故中醫(yī)學治療,多主張活血祛瘀、溫經(jīng)散寒及理氣止痛。本文擬用桂枝茯苓湯中,方用桂枝有溫經(jīng)活絡的功效,茯苓可健脾滲濕,澤瀉可利水行滯,益母草可調(diào)經(jīng)止痛及消腫,生黃芪補中益氣、利水固表,配合赤芍、牡丹皮及桃仁諸藥,可共奏消腫止痛、益氣健脾的功效。并且,現(xiàn)代藥理學表明,方中茯苓富含茯苓三萜及茯苓多糖,還可發(fā)揮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桂枝具有抗菌、利尿、抗病毒及解熱鎮(zhèn)痛等多重效果;而黃芪對增強人體免疫有顯著效果。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桂枝茯苓湯能緩解機體炎癥,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促使血液黏度減小,并阻礙血小板聚集,對纖維蛋白溶解過程有積極促進的作用,可促進炎性包塊的吸收,進而有效改善患者下腹疼痛等癥狀。且該藥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可提高機體抵抗能力,能促使患者康復。綜上所述,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較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景葉.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105):171
[2]周慶輝.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 2016, 3(13):131-132
[3]方芳.桂枝茯苓湯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療效分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4, 41(5):93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