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
摘 要: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逼湟庠谧x書有利于寫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使讀寫有效結合,才能使閱讀和寫作兩者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關鍵詞:閱讀;練習;積累
目前,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而令他們頭疼的就是寫作。學生一說到作文,就感覺苦惱,感到作文單調枯燥,沒內容可寫,是苦差使,對寫作持消極態(tài)度,甚至厭惡作文,感覺不到習作的快樂。指導學生寫作也成了一直困擾老師們的一大難題。盡管翻閱了許多作文報、作文指導書,試著給學生讀范文,講寫作方法,但最后結果仍不盡如人意。要想改變這個現狀,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因為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會有理解性的表達,表達能力強了,又會促進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F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從讀入手,以讀促寫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覺得首先可以從讀入手,文章要多讀后才能領會其義。我在執(zhí)教《梅花魂》一課時,感覺學生很難理解外祖父對祖國的那深深的眷戀之情。于是,我首先讓學生對文章熟讀,知道課文大概的內容。然后,抓住重要的字、詞、段落,讓學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學生在知道了梅花的精神后,又讓他們繼續(xù)讀,去發(fā)現外祖父是想通過梅花來贊美中華民族那些有氣節(jié)的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細細感悟:為什么外祖父離開家鄉(xiāng)這么多年還能記住梅花呢?學生就會明白是因為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作者為了表達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材很巧妙,結構很清楚。思鄉(xiāng)的事、物很多,但作者小中見大,用梅花和梅花手絹來寄托自己的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借物喻人。然后再和學生討論生活中有許多人的精神就和某一事物的特征吻合,請你去思考,并把它寫下來。我想,讀是基礎,那后面的寫就是遷移運用。前過程是基礎,是“初讀”;后過程是提高,是“善讀”。讀書只有達到善讀的地步,才對寫作有意義。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章所影響,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緒與技巧才能漸有提高?!彼裕喿x只有完成上述兩個過程,達到善讀的過程,才能對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具有指導意義。從閱讀的認識過程分析,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閱讀應該作為寫作的基礎,要在讀中學寫,又要在寫中促讀。
二、勤寫勤練,以寫引讀
多寫多練,對于處在寫作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首先是多進行寫作的各種單項訓練,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基本功,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如遣詞造句、小的片段練習等。如果字、詞、句、段等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寫得好呢?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來說,我們可以圍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或者寫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的樣子,喜歡吃的水果的外觀等?!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耐性是有限的,再加上習作對他們來說既枯燥又乏味,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很難使之持之以恒。如果硬強迫學生反復去做這些既單調又乏味的訓練,很可能收到反效果。因此,興趣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只要是他們喜歡的都可以找來讓學生練習,但這樣的練習也不要過多,要求也不要拔高;要循序漸進,讓學生漸入佳境,這樣才能為以后的習作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文章取材新穎,布局合理、語句優(yōu)美,大多數都是學生寫作的范文。因此,我們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讀寫結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梢詮南聨讉€方面入手:
1.從詞句入手
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該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
2.從典型段落入手
在我們的課文中,有許多可以讓學生模仿的段落。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段落展開讀寫結合。例如,我們的經典課文《桂林山水》,讓學生感受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后,就可以讓學生仿寫。
3.從結尾入手
依據原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續(xù)寫,對于發(fā)展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合理性的思維,培養(yǎng)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多方面的訓練,主要是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注重摘抄與積累
把書中的好詞、好句拿來為我所用,讓學生把課文中或課外書中學到的優(yōu)美詞語、句段整理并積累加以運用。
2.擴寫訓練
就是在課文寫得比較簡略的地方根據課文前后的內容展開想象進行擴充,把它詳細地寫下來。如《我和烏麗娜》(小語十冊第10課),課文后面寫道:我決定給烏麗娜寫封信,信中寫些什么?課文中只字未提,此處便可指導學生把信中的內容寫下來。
3.縮寫訓練
有些課文篇幅較長,適合指導學生進行縮寫練習。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篇幅較長,可指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用較簡潔的語言,把課文縮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讀與寫是密切結合而并存的,是相互依賴而起作用的。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發(fā)展。我們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將讀與寫合理安排,有機結合,既要把每個方面抓得很好,又要使讀與寫配合得好,切不可輕視或偏廢某一方面,這樣的讀寫才是有效的。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