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姝萱
摘要:《紅樓夢》和《春香傳》是中韓兩國文學史上的古典名著,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林黛玉與成春香分別是兩部作品中極具鮮明的個性的女性人物,筆者結(jié)合兩部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兩人的情感經(jīng)歷作為切入點,重點對林黛玉和成春香的愛情觀進行探討分析。
關(guān)鍵詞:林黛玉;成春香;愛情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作品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寶黛悲劇愛情為主線,描寫了封建社會的人性世態(tài)?!洞合銈鳌肥琼n國古典小說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韓國流傳至今,最受大眾喜愛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講述了藝妓成春香和貴公子李夢龍之間迂回曲折的愛情故事。其在韓國的地位,正如我國的《紅樓夢》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一般。筆者對林黛玉和成春香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對比兩人的愛情觀,探討造成其愛情觀差異的原因。
一、林黛玉與成春香的形象分析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從小冰雪聰明,飽讀詩書,惹人憐愛。不幸的是6歲時喪母,外祖母賈母出于對女兒賈敏的疼愛而格外疼惜黛玉,并在其10歲左右?guī)У劫Z府進行撫養(yǎng)教育,后因其父親去世而不得不寄居在賈府。初進賈府時,作者展現(xiàn)了一位柔弱、脫俗的的女性形象,寫到黛玉“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病如西子勝三分”,[1]正如捧在手心的西子一般。寄人籬下的內(nèi)心感傷加之賈府喧鬧的環(huán)境,更是勾起她內(nèi)心的孤立、冷落與悲涼,在這種環(huán)境造就了林黛玉性情孤高、多愁善感。
成春香是《春香傳》小說中藝妓出身月梅的女兒,月梅在退出藝妓生涯后嫁給了成參判 (1),好景不長,月梅誕下成春香后,本以為可以帶著成春香投奔成參判,不過成參判在成春香斷奶不久之后便逝世了,成春香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長大。成春香雖出身卑微,但她并沒有因此而自卑,憑借一身才華芳名遠揚。作者通過成春香和男主人公李夢龍出身的差別,結(jié)合游玩、戀愛、結(jié)婚、離別、審訊等情節(jié),刻畫了成春香為愛情追求平等、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品質(zhì)。
二、林黛玉與成春香的愛情觀
不論是《紅樓夢》還是《春香傳》其內(nèi)容都對當時的官僚制度和封建禮數(shù)具有批判思想。而林黛玉和成春香也都是對自由愛情充滿向往與追求的代表女性形象,她們有著出眾的美貌與才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都是叛逆的、大膽的,表現(xiàn)了對愛情的堅守與忠貞,敢于向封建社會展開斗爭。一位柔女,一位烈女,兩者愛情結(jié)局是一悲一喜,表達著對封建制度強有力的控訴。林黛玉和成春香的愛情觀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的同時,也有具有的一定的差異。
(一)林黛玉向往才子佳人式,成春香追求自由平等
寶黛同為世俗的叛逆者,才華橫溢,性格相投,彼此有著共同的志趣與理想,有著高度相吻的愛情觀,但悲劇式的人物性格、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了黛玉悲劇式的愛情。成春香是退妓之女,在所處是時代是不允許與貴族之家結(jié)為婚姻的。成春香和李夢龍一見鐘情,私定終身。還為堅守這份感情受盡折磨。李道令命貼身仆人房子召喚成春香時,成春香回答道“我不是官府里的藝妓,是良家女子,誰也不能隨便地叫來叫去,叫了也不會去的?!盵2]可以看出成春香在追求愛情時,并不會因為自己出身卑微而將就,仍舊會愛情存有向往和憧憬。然后婚后的生活以及迫于雙方身份差距而分開時,成春香道給李夢龍的一番話折射出了濃厚的等級色彩的愛情觀。
(二)追求愛情,林黛玉多愁善感,成春香直接大膽
面對阻力,黛玉多以詩來宣憤、傾訴。林黛之間在初戀之期,若即若離,互相試探,黛玉不肯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埋于心中,自己煎熬。當面對愛情阻隔時候,她吟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詩成了黛玉面對孤獨、冷落時的依靠與寄托。成春香之與黛玉在對愛情追求上表現(xiàn)的更為直接大膽、無所顧忌。她被卞學道強娶為妾時,敢怒敢言,直道:“自古‘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嫁二夫,我不會侍奉第二個男人的!如果強迫我,那活著不如死去好,就請隨便處置吧?!盵3]即便后來卞學道對成春香施與杖刑威脅,成春香也沒有妥協(xié),成春香寧死不從,在刑罰的折磨下她對愛情的捍衛(wèi)是令人震撼的,誓保貞潔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也烘托了成春香對于她和李道令感情的忠貞不渝。
(三)林黛玉淚盡而逝,成春香終成眷屬
寶黛兩小無猜,性格相投。和賈寶玉的年少生活以及相近的理想與性情使兩人從惺惺相惜的友情慢慢地發(fā)展為了刻骨銘心的愛情,對林黛玉來說,愛情高于一切,先于一切。[4]一切都以賈寶玉為中心,敢愛敢恨。大觀園壓抑的環(huán)境、腐朽封建的婚姻制度,他們的叛逆與封建制度格格不入,凡世間其道而行,男女平等、自由戀愛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相抵觸,最終在賈母等人的安排下,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釵為妻,黛玉終淚盡而逝,寶玉婚后出家做了和尚,他們的愛情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成春香與黛玉的愛情結(jié)果不同,她和李夢龍的愛情在經(jīng)歷了層層挫折后終獲團圓,圓滿的結(jié)局揭示了人民對平等、自由愛情的渴望,抨擊了官僚腐朽統(tǒng)治。
三、兩者愛情觀差異的原因分析
林黛玉和成春香的折射出不同的愛情觀有其深層和復雜原因。
(一)文學作品受其所在時代的大環(huán)境的影響
“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紅樓夢》創(chuàng)作于封建社會末期,王朝處于由盛及衰的轉(zhuǎn)折期,小說中描寫了達官貴族顯赫生活,實則滋養(yǎng)著腐敗、封建、落寞,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批判?!翱諏χ街懈呤烤К撗?;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是自由戀愛的追求者,但封建婚姻制度導致了寶黛悲劇式的愛情,封建婚姻以家族利益為主,金玉良緣造就了寶玉出家為僧、寶釵獨守空閨,木石前盟讓黛玉用一世的淚水還前世的恩情?!皭矍榈拈L度就是黛玉生命的長度”,[5]“知己之戀”是不由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決定的,即使黛玉大膽追求愛情,向往積極、自由,用一生來守護這份前世今生,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倆人的愛情結(jié)局也只能走向盡頭,成為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犧牲品。作者賦予黛玉的性格與成春香比是更為復雜的,以寶黛愛情線來反映社會的現(xiàn)狀,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寶黛之間又何談相守相伴,也只是社會現(xiàn)狀下的一個縮影。
《春香傳》是長期流傳中口頭形成的中篇小說,據(jù)記載產(chǎn)生于十四世紀高麗時代,小說中描寫了朝鮮社會不同階級的人物典型,以李夢龍和成春香的坎坷愛情故事主體,以與卞學道的斗爭為中心事件,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內(nèi)心的愿望,深刻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李夢龍與成春香愛情雖經(jīng)歷曲折,略帶感傷,但最終以重獲團圓而告終。成春香對愛情忠貞,渴望完美的人格及提高身份的愿望,封建時期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理想。[6]作者都處于傳統(tǒng)封建時期,兩篇小說雖結(jié)局不同,但都與各自所在時代的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
(二)文學作品受其作者自身的經(jīng)歷影響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早年出身于貴族,是八旗之一的白旗,后家道中落晚年過的比較落魄,飽嘗人生辛酸。因此《紅樓夢》所處的大背景也與其相符,雖然林黛玉敢于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是在清朝那個將婚姻視作權(quán)勢橋梁的時代,折射出來的愛情價值觀是仍受當時封建制度、門第出身的限制的,斷然不會被這種單純的愛情所打動,婚姻是當時政治家與政治家之間的一種政治手段,一種犧牲品。即使黛玉敢于抗爭反抗,敢于勇敢追求,但是她與賈寶玉的愛情還是未能開花結(jié)果。這也就是為什么林黛玉的愛情是以悲慘的結(jié)局收場。反觀《春香傳》里的成春香,雖然成春香出身卑微但她對超越身份、地位的愛情的自由追逐與堅持最終苦盡甘來。這緣于她的創(chuàng)作群體是廣大群眾,寄托了人民自由戀愛的向往、對愛情的憧憬,也表達了人們想要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縛。
四、結(jié)語
一個悲劇,一個喜?。灰粚τ惺紵o終,一對終成眷屬,女主人公卻有著相同的悲劇命運,都與封建婚姻展開了正面的沖突與斗爭,卻得到了不同的結(jié)局。黛玉與成春香的愛情都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縮影,前者直接揭露了對封建社會的腐朽,后者以成春香的愛情表達了群眾百姓對改變社會現(xiàn)狀的愿望,都是對封建制度的控訴。春流到夏,傳統(tǒng)婚姻難以抹平封建、腐朽、落寞的摧殘。
注釋:
(1)參判:官名,位居“六曹”之首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2](韓)趙浩相.成春香傳[M].民族出版社,2007.
[3](韓)趙浩相.成春香傳[M].民族出版社,2007.
[4]王志堯,仝海天.論林黛玉愛情至上觀的悲劇必然性[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1).
[5]陳志忠.試論林黛玉的愛情悲劇[J].文學教育,2012(12).
[6]金吉花.由《成春香傳》看韓國女性的愛情觀[J].北方文學,2012(9).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