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晶晶
? PATRIK BORECKY
很少有文學作品在被以舞臺形式解讀時,能充分體現其原作的核心主旨及精髓。而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新制作的《斯特恩霍奇》(
Sternenhoch
),不僅將捷克作家拉吉斯拉夫·克里瑪(Ladislav Klíma)創(chuàng)作于1928年的表現主義小說《斯特恩霍奇王子的苦難》(The Sufferings of Prince Sternenhoch
)以電子音樂的形式展現在舞臺之上,甚至比原作的表達更精彩。原著《斯特恩霍奇王子的苦難》,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一種墮落行徑的延展——通過男主角斯特恩霍奇的日記,我們能看到他對一個女人的迷戀——他娶了這個比他年輕得多的女人,虐待她、折磨她,并最終謀殺了她。但她的鬼魂——還是她死而復生了?——她是不會放過他的。隨之而來的恐怖,幾乎囊括了所有能想象到的性變態(tài)行為。這部小說就好比給了作家克里瑪一塊畫布,讓其在這塊畫布之上把生活描繪成一種怪誕的、虛無的努力,而唯一理智的撤退便是瘋狂的墮落。
? PATRIK BORECKY
盡管小說《斯特恩霍奇王子的苦難》在當時幾乎受到普遍的譴責,但卻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留下了不朽的印記,也孕育了偉大的作家卡夫卡。而且這部小說也并非一無是處。它犀利而智慧,也在其巔峰時代大量地吸引了像叔本華和尼采這樣深刻的思想家來思考諸如意志、主觀主義和靈性等概念。
如何去處理這一切?作曲家、腳本作者伊萬·阿克(Ivan Acher)和舞臺導演邁克爾·多塞卡爾(Michal Do?ekal)將其處理為一部精心設計的、融合“死之舞”、電子音樂的舞臺劇。男主角赫爾穆特·斯特恩霍奇(Helmut Sternenhoch)、妻子海爾格(Helga)、岳父、地牢愛好者、吉普賽女巫庫米斯特,除了這五位主角由無畏歌者飾演外,還有五名舞者協(xié)助完成角色的塑造——這五名舞者經常加入到演出中,助推劇情的發(fā)展。除了舞蹈演員之外,還有一大堆挑逗的戲服——而且沒有兩件服裝是同樣的!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布景和燈光,充滿了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en Poe,恐怖小說作家)、湯姆·威茲(Tom Waits,恐怖片演員)和“洛基恐怖秀”(Rocky Horror)的味道。
飾演劇名主角的保加利亞裔烏克蘭籍男高音歌唱家謝爾蓋·克斯托夫(Sergey Kostov)展現出驚人的才華,塑造出男主角斯特恩霍奇這個人物精神錯亂的形象。捷克女高音歌唱家萬達·希波娃(Vanda ?ípová)飾演女主角海爾格,被拖拽在舞臺上,她的手腕和腳踝都被綁著,由于女主角長期遭受性虐待,希波娃的唱腔便充滿哀傷,訴說著愛與失去。舞臺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可能還要數飾演吉普賽女巫庫米斯特的特蕾莎·馬瑞科庫娃(Tereza Mare?ková),她是一名女性薩堤爾(古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嘲弄、折磨劇中其他角色時,庫米斯特會拉起手中的小提琴或中提琴。
整部歌劇中,唯一的傳統(tǒng)樂器是低音巴松(contrabassoon)和齊特琴(zither),這兩件樂器由兩名音樂家演奏,他們同時也在舞臺右側演奏電聲樂器。阿克的作品令人信服,僅靠其內容充實、規(guī)模龐大的總譜,便創(chuàng)作了具有感染力的舞蹈節(jié)奏和強大的意境氛圍。其音色、織體豐富,囊括管弦樂到電聲吉他。阿克對電子音樂的運用,不僅沒有限制音樂的傳播和影響,而且還顯示出了一種非凡的媒介能力,并為當代歌劇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可能性。甚至連該劇的指揮佩瑞·庫弗倫(Petr Kofroň),一位認真的現代音樂愛好者,也被阿克的音樂所感染,以至于不禁在樂池中舞蹈起來,最后還是提詞員把他拉回指揮臺。
? PATRIK BORECKY
最好的當代歌劇,正朝著一個更準確地被稱為“音樂劇場”的方向發(fā)展,它融合了傳統(tǒng)歌劇、戲劇和實驗音樂,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混合藝術形式。新版歌劇《斯特恩霍奇》,便是完美融合了音響、細膩的情感表現和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成為新興藝術形式的一個典型例子,也是當今中歐地區(qū)可能出現的一種前衛(wèi)的音樂戲劇形式。該劇將在今年6月由布拉格國家歌劇院參演新一屆當代歌劇節(jié)——在一座長期以來一直滿足于生活在傳統(tǒng)音樂戲劇演出的保守城市,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