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琛祥 湛 昆 王瑞軍 倪 偉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300)
在核電廠的生產活動中,根據生產和質量控制的需要,電廠需要購買和應用一定數量的放射源性同位素源,如射線探傷用的γ放射源和檢定輻射監(jiān)測儀器的標準源等。,正常情況下,放射源對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貢獻有限,遠小于反應堆運行及檢修對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貢獻,但放射源如使用不當或管理不善,會造成人員的超劑量照射或放射源丟失事故。特別是放射源的丟失,給社會造成的恐慌效應遠大于它的實際輻射危害,如控制、處理不當,極可能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
對核電廠而言,公眾對核電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和期望要高于一般的企業(yè)單位。如果核電廠一旦發(fā)生放射源的丟失事故,除了會給公眾和環(huán)境帶來輻射危害外,更可怕的是會增加公眾對核的恐懼和對核電廠安全管理的質疑。因此,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對核電廠承擔的保障公眾輻射安全、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核電廠維持良好安全記錄和維護社會形象的一項重要工作。
核電廠放射源數量多、種類多,放射源的數量還經常在變化,除放射源因衰變、消耗、報廢不能使用及購入新源外,在大修期間,由于無損探傷工作的需要,承包商常常臨時帶來新的放射源或射線裝置。此外,與放射源管理及使用有關的單位也比較多,包括電廠的輻射防護、輻射儀表、儀控、化學、技術、倉儲、采購等部門以及檢修、無損檢測等承包商單位,這些實際情況給核電廠放射源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此,核電廠根據國家法規(guī)要求,在健全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和實施有效的管理辦法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在日常管理探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經驗。本文主要從健全管理制度、臺帳建設、定期盤點、五大環(huán)節(jié)控制、應急與演習等方面介紹核電廠在放射源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與經驗。
放射源管理貫徹“管生產必需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基本原則,遵循“誰使用、誰負責”的要求,即放射源使用單位同時負有放射源的安全管理職責;
在放射源使用與管理方面,電廠的放射源主管單位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從放射源管理、射線探傷管理、放射源輻射事件應急預案等三個方面去制定相關的管理措施。各持源部門則根據電廠管理措施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或操作規(guī)范,并明確各環(huán)節(jié)及部門的責任,以及各類放射源的貯存、使用、登記、盤點、運輸、處置、事故處理等管理措施。
監(jiān)管部門負責全廠放射源的輻射安全技術監(jiān)督管理以及外部接口關系等,保衛(wèi)部門負責放射源及源庫的安保工作,物資采購和儲運部門負責放射源的采購,持源(使用)部門負責本處室放射源的使用及存儲安全。
目前,環(huán)保部門依據國務院449號令統(tǒng)一了放射源5大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辦法和要求,但具體到持源單位,但各地方環(huán)保部門管理要求并不統(tǒng)一,還處于摸索、嘗試中。部分地方環(huán)保廳對所轄區(qū)域內的持源單位提出了建立放射源標準臺帳的行政要求,主要規(guī)定了各持源單位在放射源檔案信息的管理要按要求建立和歸檔:
1)輻射安全許可證正、副本及變更檔案
2)輻射項目環(huán)保審批檔案(審批意見、三同時驗收)
3)企業(yè)輻射管理機構、管理制度檔案
4)放射性同位素的購買、退役及出入庫登記臺帳檔案
5)放射性同位素及防護措施、監(jiān)測儀器定期檢查、監(jiān)測檢修記錄檔案
6)輻射工作人員登記表及培訓檔案
7)輻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及職業(yè)健康檔案
8)環(huán)保、衛(wèi)生、公安等部門檢查、整改記錄及企業(yè)落實情況
9)企業(yè)輻射日常管理檔案(企業(yè)會議、企業(yè)自查結果、年度評估報告)
這些行政要求及措施基本上涵蓋了持源單位在放射源應用過程中需要產生的一些檔案信息,對于督促持源單位主動做好放射源5大環(huán)節(jié)的控制有很好的監(jiān)督實效。
從安全的角度來說,除在線儀器工作源以外,所有放射源必須相對集中存放在專用的放射源存放間。核電廠一般所轄區(qū)域較大,部門較多,根據實際使用部門及地點情況,可考慮設置多個放射源存放點,如全廠放射源庫、物理、化學分析實驗室源庫、輻射計量和個人劑量實驗室等放射源庫。實驗室源庫主要存放日常用于儀器檢查、試驗分析的面源、點源、混合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全廠放射源庫則用于存放射線探傷源(源強較大)、暫停使用的放射源、以及需要特殊屏蔽和防護要求的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質。
源庫在設計時,必須按照法規(guī)要求采取防火、防水、防盜、防丟失、防破壞、防射線泄漏的安全措施。放射源存放間不得與有化學腐蝕、爆炸危險品一起存放,源庫不得堆放其他無關物品,
源庫管轄部門指定管理員實施對放射源庫專人管理,并制定相關的安全管理細則或制度,定期對放射源庫進行巡檢,實行“雙人、雙鎖”制度及借用或使用人員與放射源庫管理人員須同時到場,方可開啟源庫)、全廠放射源庫的開啟還必須有保衛(wèi)人員的全程參與 (保衛(wèi)人員與全廠放射源庫管理人員各執(zhí)一把鑰匙。
保健物理部門定期對放射源庫以及放射源進行定期盤點以及檢查,包括季度盤點、半年度檢查、半年度聯合檢查、年度安全評估等,并將檢查情況進行存檔,按照要求及時上報主管單位或監(jiān)管單位。
放射源持有部門每季度對持有的放射源進行盤點,主要檢查內容為:放射源的物賬、放射源數量及安全狀態(tài)、放射源的相關記錄、放射源庫的安全狀況、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人員的資質情況等。
監(jiān)管部門負責每季度開展一次監(jiān)督性的盤點工作,每半年進行一次放射源(包括密封放射源)表面污染檢查,如確定放射源存在放射性泄漏,應妥善處置并及時報告,每年一次對對應生產單元放射源的輻射安全與防護狀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情況上報主管單位和監(jiān)管單位。監(jiān)管部門還須組織保衛(wèi)部門、持源部門參與每年至少兩次聯合對放射源 (在線儀器工作源除外)進行全面檢查。
國務院449號令,對用戶在放射源的購買、使用、運輸、存放、處置等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詳盡的要求和規(guī)定,相關監(jiān)管部門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已經將相關管理要求落實到了放射源應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社會各持源單位也已經能按法規(guī)自我要求和約束,使放射源的應用合乎法規(guī)的要求,因此本文對此不進行引述和討論,只重點介紹核電廠內部在五大環(huán)節(jié)上的內部控制和管理辦法。
電廠為了保證放射源采購的合理正當性,對持源單位購買放射源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對于新購放射源,持源單位須先填寫“放射源購置正當化審查表”,提交輻保健物理部門審查批準后,持源單位向生產計劃處提交采購申請,再由物資供應處負責采購。放射源到貨后,由物資供應處組織采購申請部門、保健物理部門三方開箱驗收,放射源原始信息檔案移交輻射防護科建檔管理。
電廠歸屬的放射源,主要用于在線儀器、儀表的刻度、檢定,活度較小,多為Ⅴ類和豁免源,輻射危害較小,使用一般無須做特別的防護措施,但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質時,須考慮人員及設備的污染防護以及房間通風。電廠歸屬的放射源因其源項小、使用場所固定,故風險均可控,但因其數量較大、分布較廣,其主要風險在于丟失、灑落造成的社會恐慌和人員、地面污染。在管理上可采取如:嚴格登記制度,嚴格出庫、入庫手續(xù),每日核實,確保物賬一致。
承包商放射源,主要用于在役檢查進行的探作業(yè)。這些探傷試驗所用到的放射源多為Ⅱ類源,活度較高,如不進行嚴格、有效控制管理,極有可能出現超劑量輻射照射事故。對此電廠對承包商的放射源的進出廠區(qū)、放射源進出庫、放射源使用等提出非常嚴格的要求,具體如下:
5.2.1進、出廠區(qū)的控制管理
承包商單位的探傷源活度較高,多為Ⅱ類源,承包商的探傷源入廠前,保健物理部門和承包商簽訂 “放射源臨時存放協議”,承包商單位憑協議在出、入地環(huán)保部門辦理“放射源異地使用備案”手續(xù),再憑備案表到電廠辦理放射源入廠手續(xù)。電廠 “放射源進廠許可證”上要填寫核素、活度、放射源編碼等信息,經保健物理部門工程師檢查認可,并經對口管理單位部門、保健物理部門、保衛(wèi)部門負責人簽字同意后才能進入廠區(qū)。
5.2.2借源、取源及其監(jiān)測
探傷負責人憑有效的射線探傷許可文件到放射源庫借取放射源。雙方履行登記手續(xù)后由輻射防護人員測量源容器表面劑量率并在登記表上記錄,驗證放射源是否在容器內。探傷作業(yè)時需使用的探傷警告標志、警告帶、劑量率監(jiān)測儀表等設備由探傷負責人憑“射線探傷許可證”到輻射防護運行值班室借取。
5.2.3射線探傷許可制度
對射線探傷作業(yè)實行許可制度,由技術處役檢部門、計劃部門、保健物理部門和運行部門四方簽字后“射線探傷許可證”才生效。具體過程為役檢部門工程師確定是否安排探傷并申請“射線探傷許可證”,在表上填寫包括放射源活度、探傷地點、設備編號、探傷負責人、防護措施等有關信息。由計劃工程師確定探傷的時間窗口,輻射防護科射線探傷專項工程師對防護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確認和檢查,運行值長則負責審查射線探傷對機組運行產生影響和設備條件是否滿足探傷要求。
電廠放射源的運輸指將放射源從源庫移動到各廠房作業(yè)點的活動,電廠歸屬的密封放射源因活度小,輻射危害小,一般不做特別的運輸要求,而非密封放射性物質,量小活度較低、只要求具備一定的硬度的專用密閉容器進行包裝運輸。承包商單位用于設備在役檢查的探傷源,因單體重量重、活度大,輻射危害風險高,電廠對此進行了嚴謹的規(guī)定和管理,在運輸前,承包商單位必須已經辦理好相關出庫手續(xù),對于運輸的探傷源容器外表接觸劑量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不同的接觸劑量率采取的運輸方式不同。
除固定在相關設施上的放射源外,對于活度較高和潛在輻射風險較大的放射源和X光機,實施集中存放,并進行定期巡查的制度。在電廠廠區(qū)建立了專門的放射源庫,放射源源庫為一個獨立、專用的庫房,用于電廠退役放射源及承包商放射源的暫時存放。
電廠放射源因衰變消耗退役不能使用時,由持源單位向保健物理部門提交放射源報廢申請,保健物理部門根據申請報廢的理由進行審核,并到現場對待報廢放射源進行鑒定、確認,經批準后,由保健物理部門接管廢放射源,存放于源庫中。對于Ⅲ類(含Ⅲ類)以上的廢源,依據國務院449號令由生產商有償協議回收,對于Ⅲ類以下的廢源,由保健物理部門聯系有廢源收儲資質的單位有償收儲,廢源離開電廠前,辦理放射源離廠許可,并將該廢源原始檔案資料移交收儲單位,同時到省環(huán)保廳辦理放射源注銷手續(xù)。
在國務院449號令中,對放射源使用單位制定放射源輻射事故預案,做好應急準備進行了規(guī)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是減輕輻射事故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舉措之一。輻射工作單位是防止發(fā)生事故的主體,也是處理輻射事故和減少事故損失的主要負責人。核電廠在電廠應急計劃下建立了 《放射源輻射事件應急預案》,并成立了 “輻射防護應急響應小組”,“放射源輻射事件應急預案”根據本單位可能的事故類型制定了三類事故的應急預案,并且每年度至少進行1次演練:
1)放射源丟失、被盜事件應急預案
2)放射源操作異常事件應急預案
3)放射源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多年來,我們認識到電廠放射源管理是電廠維持良好安全記錄和維護社會形象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管理不嚴造成放射源丟失、失控等事件,將對人民的生命財產、核電站的社會形象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從我們幾年來在放射源管理方面的經驗來看,建立嚴格有效的購買、登記、檢查、盤點、借用、貯存、運輸、報廢管理制度;明確有關領導、持源單位、使用單位和管理單位的責任,使有關人員了解放射源操作和管理中的風險及其必須執(zhí)行的防護規(guī)程;制定放射源輻射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演習;對放射源操作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安全控制與監(jiān)督,在措施上真正落到實處等是做好放射源管理的關鍵之所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49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條例.2005.
[2]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