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
春光明媚,又到了賞花的季節(jié),以前不是沒有心情,就是缺少閑暇,再不然就是根本不懂得賞花?,F(xiàn)在愛廬中櫻、梨、桃與杜鵑并開,千花萬葉,成了眾香國,回首“辜負(fù)名花已半生”,頗覺悵惘。
賞花首先要有心情,沒有心情,連花都刺眼,如何能與桃李同笑?所謂“長安春暖百花開,無奈春心冷欲灰,縱有馬頭紅杏色,此行非是看花來!”在名花薈萃的地方,馬頭行處,一片紅杏,他卻春心如冷灰,一點賞花心情都沒有,有景不能賞,也是個薄福的人!人生忙什么?永遠(yuǎn)忙不完。人生憂什么?永遠(yuǎn)憂不盡。我為這位詩人嘆息,也為自己警惕!要學(xué)會毅然放下,及時看花去!
花要怎樣品賞?大概可從形、色、韻三方面,前人認(rèn)為形相上的美艷,與色澤上的紅紫,都不是善于賞花者的重點,善于賞花的人,明白在形色之外,花是有韻的,要賞到“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才真是賞花。
晴日和風(fēng),紅嬌綠媚,那是色,萼綻而蕊肥,那是形,一定要能想象出“艷妝欲動,春恨無窮”才是韻。又譬如幽色堪娛,紫莖可愛,那是色,半吐或全舒,那是形,如能感覺到“節(jié)勵金風(fēng),姿妍玉露”才是讀。又譬如,芳苞爛漫,乍明乍暗,那是色,或開或謝,或紛或簇,那是形,而能體味出花也有表情,也有情誼,呼渴的嬌態(tài),驚風(fēng)的嬌顫,以及似送似迎的依依,那才是韻。重視“賞韻”而不重“賞色”,才善于賞花。
簡單地說,是把花擬人化,寄以性靈,托以懷抱,好花像一位有好品格的朋友,有人體會出梅是清友,菊是逸友,桂是仙友,蓮是凈友。有人體會出海棠是閨友,桃李是蕓窗友,丁香是素友,蘭是幽友,薔薇是野友,每一個朋友都有種特殊的令人仰望的品格。
賞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珍惜、懂得凝視、懂得崇拜。菊花中凈白而品雅的叫“冷香博士”,粉紅品雅的叫“醉西施”,小花超瓣銀紅色的叫“青云佳士”,又或者叫“鵝黃佛座”“紫祥云”“錦心繡口”,名稱里就帶領(lǐng)你去珍惜去崇拜。牡丹里的“萬山積雪”“雪塔”“祥光罩玉”“嬌容三變”,都把花的幻情天趣欣賞得十分傳神,而俯仰高下四面看來都絕美,還帶點楊妃膚色的叫“四面觀音”,更教人合十禮拜了。
花怎樣開,怎樣謝,也是多情人凝視的焦點。就牡丹而言,有的白花初開時淡綠像碧羽,漸放而綠色漸褪,叫做“綠放”;有逐層細(xì)開,漸漸圓足的叫做“文放”;有的花力極壯,沒等花萼綻足,就迸裂而出的叫做“武放”,花開中竟有文武之道,想自己看花真是太粗心了!
賞花當(dāng)然要選擇人,大聲疾唱吊嗓門的,整日笑鬧吐口香糖的,敲鑼打鼓放收音機的,拍了太多脂粉香水的,用亂竹尼龍繩在花闌上捆綁的,滿身穢氣談塵俗中丑聞的,或是喜做一首歪詩俗詩的,都是賞花的殺手,真會賞花的,要離這些人越遠(yuǎn)越好。
(張秋偉摘自《愛廬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