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彬
摘 要 體現教育個性,彰顯教師的藝術與智慧,是新課改背景下教育者們廣泛關注的課題。在教育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過程顯示教學個性,并取得有效效果是我們新課程背景下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個性化教學預設;找尋;教育個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3-0096-01
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個性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育的力量就是從教育者的個性這個“活的源泉”中流露出來的。我們平時上課要求都寫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教案。特別是在新課標下,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如何設計好教案做好課前的準備就越發(fā)顯得重要了。教學預設是教學的基礎,預設好了才能上好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一般來說,教師在寫教學設計前,應做到“六看”?!傲础敝傅氖强凑n標、看教材說明,看訓練重點、看預習提示、看教材內容、看課后練習。
首先,教師的個性化發(fā)展應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顯著標志和突出特征。
語文教師若不追求個性化的教學思想和技巧方法,就不可能真正落實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創(chuàng)造、個性、獨特風格,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發(fā)展的最理想狀態(tài),唯有個性化的教師和個性化的教學,方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特質的人才。
其次,教學的個性化應具有明確的標志,包括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狀態(tài)。
教學的個性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師的教學具有個性風格,善于發(fā)揮自己的教學特長,培養(yǎng)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二是指學生的學習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能力,能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獲得良好的個性發(fā)展。教師的個性決定著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精神、氣度、情緒等個性品質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個性的張揚也應包括自我解剖和自我完善。在教學中,要使教師的個性真正成為一種教育力量,就必須把個性的彰顯與閱讀文本的個性化情感和思想與學生的成長和諧地統一,形成充滿張力的教學流程。當個性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心靈的交流形成生命的活力,語文的個性化教育和教師的個性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性化的教學要求教師進行“錯位發(fā)展”,各具所長,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如特級教師魏書生、李鎮(zhèn)西、于漪、錢夢龍等,他們有的側重感情,有的追求導讀,有的培養(yǎng)能力,有的發(fā)展智力,有的張揚民主,可謂各具特色。
再次,語文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應體現在平日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中。
如一味地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練習,統一講評,搞“標準化”生產,將無法形成個性特色。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給教師更大更自主的教學空間,讓教師更多地發(fā)揮主體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成了實施新課改的關鍵。教師成了“教學共同體”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其氣質、風格、情感等個性品質對學生都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說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那么,富有個性的語文教師則是最具感染力的經典,因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使他們更具人格魅力。
要發(fā)展自己的個性首先要發(fā)展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們就不可能放飛學生的思想,因為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教師就會難以應付。長此以往,必然會壓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導致學生雖長著自己的腦袋,里面卻裝著別人的思想;雖然長著一張嘴,卻只會說別人教會的話語。
教師要有思想,就必須博學,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具備盡可能多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各門學科尤其是人文學科,都與我們的專業(yè)有關。說到底,就是大專業(yè)與小專業(yè)、小語文與大語文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鏈接、碰撞,必將創(chuàng)造出新思維的火花。
最后,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必須有真正能用于實踐、便于操作的做法。
比如“超脫”,即教師要擺脫名利的羈絆,真正把“改善人心的使命”放在首位,教學要擁有一定的自由空間,能自主地實踐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出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廣闊世界的天光云影,在文本中聆聽偉大心靈的博動,感受世界的奧秘,讓課堂真正成為展示“思想風采”最靚麗的舞臺。比如“一招鮮”,語文教師不可能樣樣精通,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講,要力爭有“一招鮮”?;蛟S只憑這一招,你就可以充分吸引學生,讓學生在羨慕你的同時,產生學好語文的強烈愿望。你可能擅長朗讀,你可能擅長寫作,也可能擅長誘導,或許板書特別漂亮,或許語言特別幽默……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崇拜你、走近你,也讓你走近學生,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語文的殿堂。
新課程站在時代的高度,把握時代的脈搏,強調語文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一個人從學校畢業(yè),還遠遠不能適應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需要不斷學習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同樣如此。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話有力說明了這一點。社會在向前發(fā)展,時代更迭,教師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教師的知識必須更新、擴大,要自覺地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再度成為學生,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出現,從教學實際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師的學業(yè)知識,教育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集中體現。
作為語文教師,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因而不僅需要廣泛閱讀,同時要善于發(fā)展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反省、思考、探索,通過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探索,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植根于中學語文教育教學豐厚的土壤中,汲取思想的養(yǎng)料,讓教學開出創(chuàng)造的花朵,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有特色、有個性、專業(yè)化、高素質的教師。語文教師追求個性化教學,就要有標新立異的膽識。個性化的語文教師應是不迷信于名師,不拘泥于教參,不走模式化的教學套路,而是敢于標新立異,有與眾不同的見解和教學思路。教師教學有膽識,學生才會賞識。有個性的教師敢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述自己的獨特見解,引導學生大膽思維,全方位、多層次、立體性地審視課文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從而去撞擊學生個性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的個性閃光發(fā)亮。
參考文獻:
[1]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七?八年級教師用書,2003(5).
[2]嚴先元.教師怎樣設計一堂好課[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