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娟
摘 要:本文對目前英語專業(yè)泛讀課程教學中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應用進行深入探究,在綜合考慮教師教學水平、學生程度等外在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較為合理的PBL教學模式和教學標準,滿足學生英語專業(yè)泛讀學習的需求,提升泛讀課程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英語教育;課程設置;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民辦教育協(xié)會2017年課題,編號: HMXL-20170261]
一、PBL概念界定
“項目式指導或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最初是由大衛(wèi)·史耐登(David Snedden)提出的,目的是用于美國農(nóng)業(yè)相關職業(yè)課程里的科學課教學。美國進步教育哲學代表人物約翰·杜威(John Dewey)進一步在教學改革中提出,隨后由其學生威廉·赫德·基爾帕特里克(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918)發(fā)展并推廣[1],并于20 世紀 60 年廣泛應用于西方醫(yī)學教育。
PBL教學于20世紀90年代第一次被引入第二語言課堂教學[2],是提高二語習得的一種有效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技能,更好掌握內(nèi)容的學習,獲得更真實的生活技能,獲得持久學習的動力。PBL教學模式通過課堂中小組活動,課外活動,合作學習,以及教師基于項目的指導來完成的。項目的形式可以包括:面對面訪談、調(diào)查研究、圖書館或網(wǎng)上資料收集、郵寄信件通信、電子郵件以及野外旅行、正式的書面報告、海報、公告欄布告牌展示、小冊子、辯論、公文、政府報告等。最終的報告形式可以包括:手繪展示、多媒體陳述展示、視頻、文字材料等等。項目設計力求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語言的習得,給學生增添新鮮感。
PBL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就不需要參與其中。相反,在PBL教學中,因為教師需提供并指導學生完成各類項目,教師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更多。PBL教學是常規(guī)教學的一個有效補充,其教學原則包括:1.以學生為中心,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要求學生在收集信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因此小組協(xié)作或自主完成任務很重要;2.單詞詞義查找、釋義等語言學習要求學生自己在課下進行(與傳統(tǒng)教學的詞匯的講解有所區(qū)別);3.PBL教學應該以過程和產(chǎn)品為導向,鼓勵各種語言技能的融合;4.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應該包括過程評價和產(chǎn)品評價。
二、PBL教學模式在英語泛讀課程中的適用性
泛讀課程的性質(zhì)決定了泛讀課程應該注重補充最新資料,且涵蓋政治、科學、經(jīng)濟、文化、體育、教育等方方面面[3]。英語泛讀課程與英語精讀課程不同,目的是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各類題材、難度各異的文章,迅速把握文章大意,從而提高閱讀速度、能力和水平。只教授課本知識是滿足不了泛讀教學的,因此泛讀課程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其它課外資源,使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學習英語。而目前的英語泛讀教學與其教學目標相差甚遠。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授為中心”的教學嚴重壓制了學生的熱情,學生的收獲少,教學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教師授課停留在單詞、語法的講解,核對習題答案上,枯燥乏味不說,還不利于學生的閱讀水平的提高,也使學生陷入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事實上,泛讀課程本身課時就少,如果教師停留在傳統(tǒng)的詞匯和語言知識講解上,可謂是杯水車薪。學生沒有發(fā)揮主動性,被動的參與課堂,興趣和動力都沒有得到激發(fā),最終對泛讀學習產(chǎn)生逆反和厭倦情緒。
相比較而言,PBL教學法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和泛讀課程如果能很好的結合,則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使學生更好掌握知識。筆者認為,泛讀課程的目的決定了泛讀課題應該更多注重有關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的補充以及真實情景的模擬。詞匯學習只是基礎,完全可以通過學生自查字典加以完成。教師所需要做的是講授一定的閱讀技巧,并讓學生在完成各種項目的過程中,對每個單元的主題話題相關的知識進行主動的了解,廣泛閱讀,提升學生快速閱讀能力。同時,泛讀的課程性質(zhì)決定大部分時間要求學生自學,課下大量閱讀。PBL教學正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式學習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情境化學習,通過查找課外相關資料主動解決問題,歸納知識點,將讀寫融入到項目的完成中,同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也有促進作用。教師只需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PBL教學方式,實現(xiàn)課堂內(nèi)外各種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收集資料、整合內(nèi)容、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主動閱讀,大量閱讀,高效閱讀,達到泛讀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PBL教學模式在英語泛讀課程中的實施策略
PBL教學模式在英語泛讀課程中的實施策略包括:
(一)教師準備項目
在英語泛讀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模式時,項目的的設計與提出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提供適合課程教學的項目。筆者進行PBL教學實踐過程中,項目均圍繞泛讀教材單元主題以及本單元相關閱讀材料中的語言點和知識點來設計。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授課的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注意項目的難易程度有所區(qū)別,以便英語水平層次有差異的學生小組結合,選擇本小組感興趣的、可以完成的項目來做。其次在項目的選擇設計時,要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閱讀材料、電影等。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泛讀教程1》[4]第九單元Festivals and Holidays為例,本單元選取的Christmas這篇文章結構清晰,用詞準確。針對本單元材料主題所布置的項目有:中國的新年和美國的圣誕節(jié)習俗的對比;文學經(jīng)典拓展閱讀與討論:《麥琪的禮物》;圣誕節(jié)相關電影《圣誕歡歌》片段欣賞與分析。對于基本概念、專業(yè)術語和文章內(nèi)容相關的背景這些知識,教師應當遵循教學目的在每個章節(jié)前對學生提出要求,并做相應指導整體把握材料,注意語篇整體教學,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使學生掌握的整體材料和文中提供的線索能夠相聯(lián),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學生分組設計
學生主動參與度以及大量的課前主動性閱讀直接影響PBL教學效果。教師準備好項目之后,學生分組結合,選擇適合自己完成的項目來做,教師引導他們利用各種網(wǎng)絡、圖書資源查閱相關文獻。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泛讀教程1》第四單元為例。第四單元的主題是Food,選取的課文為“A Food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首先教師準備了四種項目:家鄉(xiāng)特產(chǎn)(specialty)的英文介紹;制作中英對照的中餐廳或西餐廳菜單(Menu);校內(nèi)訪談,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相結合,錄制英文訪談視頻,了解學生對學校食堂的滿意程度;美國特色飲食大調(diào)查,要求學生寫一篇相關報道。
這些項目均體現(xiàn)了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在項目設計完成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閱讀大量英文資料,從而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分組完成項目過程中,會遇到新單詞,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下主動習得詞匯,進行單詞詞義查找、釋義等語言學習,同時應強調(diào)學生不能能只注意語義、句段的分析,并且教師在課堂上以及課下指導過程中,可以提綱挈領向?qū)W生講大意,讓學生重視英語詞匯、習語等積累,養(yǎng)成系統(tǒng)的語法結構,積累一定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識,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在課堂交流與展示之前,應在課下以及網(wǎng)絡平臺進行高強度指導。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融入系統(tǒng)的英美文化,通過具體的文化案例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閱讀技能和文化意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項目匯報與反思
為了讓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要在規(guī)定的課時時間內(nèi)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匯報。匯報過程中,為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學生按照分組方式陳述自己以及小組觀點,同時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展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性和趣味性等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挖掘并延伸相關交際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度,體會由文化差異導致的語言差異,達到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知識遷移和理解的能力。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泛讀教程1》第三單元The Movies為例。設計項目的過程中,要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教師圍繞一部電影《穿Parada的女王》準備了三個項目:電影配音;英文電影海報設計;最喜歡的電影的PPT介紹,要求學生對所選電影做一次主題報告,介紹電影包括演員等背景資料,以及主要故事情節(jié),電影中感染人的優(yōu)美臺詞等。在項目匯報過程中如在原聲電影欣賞過程中,用問題慢慢引導其他小組學生進入相關的課程討論中。
學生在發(fā)言中要陳述出遇到的難點和疑點、本組的研究狀況以及項目的展示。這樣可以極大地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此外每小組應該安排學生專作好記錄,細心做出評價。教師在鼓勵學生分享的同時,學生自己也會看到差距,從而提高他們自我計劃、自我監(jiān)控和評估的能力,最終達到自主學習。最后匯報后,要有結果導向,由教師和學生分別進行打分,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與衡量。
(四)教師評價與總結
在所有項目展示結束后,教師要對本次項目匯報進行點評,指出項目完成過程中學生陳述方式、語言表達、現(xiàn)場表現(xiàn)的優(yōu)缺點,指出其忽視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問題等,并對本次教學內(nèi)容作回顧總結,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進一步促進他們學習的動力。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正確的閱讀方法和策略。
四、結語
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泛讀課程教學中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思辨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培養(yǎng)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主動解決問題、辯證思維及綜合評價的能力。
PBL教學模式對學生以及教師的要求都非常高。對教師而言,在PBL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的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而且指導起來更為繁瑣復雜,因此教師在此過程匯總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給予學生充分指導,協(xié)助學生進行項目設計、信息資料的收集,發(fā)揮潛能引導學生。而對于學生來說,因為地域差異,學生來到大學時,英語能力與水平還存在諸多差異,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還需不斷調(diào)整完善,使PBL教學法能在泛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必要時教師應該補充一些閱讀策略,且評價體系應該更加完善健全。鑒于此,希望本研究能夠較好地滿足英語泛讀學習中對文化知識的獲取和閱讀能力等方面的教學要求,并對改進英語專業(yè)泛讀教學有所幫助,對今后進一步研究項目學習法和泛讀教學有所啟發(fā)。
【注釋】
[1]Gulbahar H. Beckett and Paul Chamness Miller.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006,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Hedge,T.Project work.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93,47(3):276-277.
[3]姚敏.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泛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08):181-183.
[4]王守仁,趙文書,康文凱.泛讀教程1[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安陽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