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戌淼
拒絕套路,過精彩人生
“做這樣的出彩中國人"嘉賓名單出來后,我決定把票投給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張俊成和國家女排總教練郎平。因為他們打破了常人眼中的普通平凡的生活,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套路是什么?對一個從農(nóng)村來的北漂者而言,打一份不需要含金量的工,拿微博的工資,偶爾贊嘆一下大城市的繁華。這是繞不開,走不出的套路。曾經(jīng)的張俊成,覺得在北大著名的西門下當保安,看名人政要從自己眼前走過,這也是好風光。然而,當與外國學子因語言不通而無法有效交流的時候,看著他們對自己下翻的大拇指,張俊成羞愧極了。當北大教授親切指點,人生要有規(guī)劃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繁華和美好不屬于他。在保安這個崗位上,他只能是一個過客。通過耳濡目染,他感受到北大的精神與文化對自己的洗禮。他開始喜歡讀書了。燈火微弱,手電光足以照亮單詞本;春寒料峭,未名湖畔重寫人生書!他堅持旁聽、筆記、練習,從最初的不標準的普通話,到后來字正腔圓的流利英語,再到順利通過高考,成為一名正規(guī)的北大生,直到今天在某中職當上校長。張俊成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套路,打破了生活的桎梏,面對挑戰(zhàn),克服困難,勇敢向理想進發(fā)。
套路在哪里?套路在輝煌之后等著你。曾經(jīng)的女排,曾經(jīng)的郎平,在全盛時期,狂攬多金。退役之后在體育部能當個官員,一杯清茶,兩張報紙,修養(yǎng)身息或許是最適宜不過的輕閑日子。但是,拼搏的郎平,過不了“保溫杯里枸杞紅,官員閑坐說西東”的閑適生活。她不想守著舊日的榮譽,想接觸更多的世界。
盡自己所能,在美國成立“郎平基金會”,為中國傷殘運動員提供援助計劃。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臨危受命,里約奪金,再次帶領團隊回到巔峰。“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融入郎平的骨血,讓她走出運動員退役安享晚年的套路,讓她與排球一起成就永遠的輝煌。
套路是我們暫安的茍且,也是我們常常擺不脫、打不破的枷鎖。上學、上班、結(jié)婚、生子、買房、買車……一個個相似的人生軌跡在我們身邊鋪陳開來。眾人迷茫跟隨,不敢逾越,就成了套路。穿著鉛制的鞋,靈魂又怎能翩然起舞?偏安一隅的我們太需要這些出彩的中國人為我們指明道路。
新時代,新征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唯有勇敢突破,打破陳規(guī),拒絕套路,追求自我,就算成就不了精彩的人生,也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柳暗”應尋“花明”處
當前方的道路暗影攢動亦或是早已吃到苦頭時,你是愿意義無反顧隨心而動,用自己的那般偏執(zhí)去與未來對抗,最終只為尋得你的初心;還是因時而變在現(xiàn)實和夢想的結(jié)合下找到再展宏圖之處,開始踏上另一方幽徑。在我看來,柳暗時主動探尋花明處更能適應現(xiàn)實社會,更能恰置能力,不蹉跎光陰。
“一萬小時定律”廣泛傳播之時無疑給信奉“坐志要如山”者一劑強心針,嘴里的“矢志不渝”成為自己埋頭于自己所想的前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最佳代名詞。而這個“一萬小時定律”帶著勵志光環(huán),給人如夢似幻的機激動和安慰:只要攢夠了“經(jīng)驗值”,就可以邁入成功之門,獲取自己當初憧憬的一切。當真如此嗎?實則這里的定律并不是神理論,跳高運動員唐納德·托馬斯只做了幾個月的基礎訓練已經(jīng)達到了世界水準,很顯然這個時間積累的經(jīng)驗值只是你的必要條件,并不能成為你的充分條件。
一直以來,“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都是大家對于成功人士成功原因最普遍的形容詞。確實有了這超乎尋常的努力和付出確實讓王羲之在十缸清水變成墨池的時候終成為“書圣”;確實在村上春樹日常練筆的積累在造就他令人驚嘆的文筆;確實讓孫楊在一次次練習下拿下冠軍證明自己有力回擊了霍頓的惡意中傷;確實讓柯潔在從小的練習下成為唯一打敗阿爾法狗的棋手。然而你只看到了這般精神的支持下得到的驕人成就,卻沒能看到:做了一輩子飯的人沒有達到專業(yè)廚師水平,而那些堅持每日寫小短文的人又是否定成就了自己的作家夢?
其實保持初心并不是不對,只是若想更好逐夢,更需要與實現(xiàn)路徑相結(jié)合。通向成功之路需要這份初心帶來的無畏之精神,但是天賦、效率以至于運氣都會或左或右的影響最終的效果。所以,著眼于實際在適時變通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踏入另一方凈土開辟真正適合自己的領地才是妙招。
君請看,痛心于舊時封建禮數(shù)放下手術刀攥緊筆桿的魯迅先生照樣以咄咄筆頭痛斥了這個冷漠社會達到了他愿救贖更多人的初心;君請看,只愿把能流行的都給別人唱的著名音樂人小柯理智保持初心創(chuàng)建自己劇場以自身獨特的“柯式幽默”另得導演好評。所以,定不要沉醉與做一個“無效率的刻苦者”,也不要執(zhí)著于“不至初心心不死”折磨自己,不經(jīng)麻痹了自身,更是蹉跎了光陰。倒不如跳過這處暗影去尋得另一處花明,在夢與實的結(jié)合下去找到那個最恰當無差的位置安放青春與光陰。
因此,何不撇下一方初心下的暗柳飛絮,輕拾另一方的花明幽香,終踏上那條真正屬于自己的佳途。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