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敏(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234)
2011年《中國圖書館學報》刊發(fā)了張甲和胡小菁的研究論文《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館藏建設2.0版》[1],將讀者決策采購(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簡稱PDA)這種以用戶為主導的圖書館資源建設新模式引入中國圖書館界。之后我國圖書館學界對讀者決策采購的關注度迅速提升,大量相關論文相繼發(fā)表,并且一些地方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也開展了讀者決策采購的實驗性探索。但這些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多是針對國外典型案例的分析、經驗借鑒以及我國實施讀者決策采購的諸多設想,較少考慮我國目前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的現(xiàn)實情況。而國外在此方面發(fā)展迅速,正是因為具備較好的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環(huán)境。因此,本文從分析中國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的大環(huán)境入手,探討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讀者決策采購的實踐策略。
讀者決策采購是根據(jù)讀者的實際需求與使用情況由圖書館確定購入的新興采訪模式[2]。與傳統(tǒng)采購模式下以采訪館員為主導、讀者被動接受的情況相反,讀者決策采購的核心是讀者主導的先閱后買,即書商提供符合圖書館采購要求的圖書MARC記錄,圖書館把MARC記錄導入本館自動化系統(tǒng)形成書目記錄,讀者通過圖書館館藏查詢目錄(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簡稱OPAC)查到書目記錄后,可點擊鏈接閱讀電子書,也可以在OPAC上填寫購買紙質版本圖書的薦購單,由此觸發(fā)圖書館向書商訂購圖書的指令[2]。這一采購模式最早源于1990年美國巴克納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圖書館,其挑選一部分讀者申請館際互借的圖書進行采購,以期補充館藏資源[3],后來這一模式被逐漸應用到電子圖書的采購中。與傳統(tǒng)采購模式相比,讀者決策采購可以有效提高館藏利用率,節(jié)約采購資金,節(jié)省圖書館的物理空間,因而成為歐美國家高校圖書館的采購趨勢。
歐美國家高校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的對象通常包括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而針對紙質圖書的讀者決策采購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館際互借申請中符合預設要求的申請直接轉換為紙質圖書的訂單,另一種是讀者在圖書館OPAC上檢索書目記錄,如發(fā)現(xiàn)需要的圖書則點擊“申請購買”,向圖書館薦購該書,從而觸發(fā)圖書館向書商發(fā)送訂單[4]。國外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決策采購詳細規(guī)則不盡相同,但基本流程卻大致一樣,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國外高校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基本流程圖
國外開展的讀者決策采購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對電子圖書的采購上,這得益于圖書較高的紙電同步率。據(jù)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美國排名前6位的出版社已經實現(xiàn)了93%圖書的紙電同步出版[5],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率更是高達95%[6]。而在我國,出版社其實對于圖書的紙電同步出版態(tài)度并不積極,反而是館配商在真正推動圖書的紙電同步出版。
表1 上海地區(qū)出版社開發(fā)電子圖書產品統(tǒng)計表[7]
2017年8月,筆者選取地方出版社相對集中的上海地區(qū),以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wǎng)站查詢得到的39家圖書出版單位為統(tǒng)計對象,進行電子圖書產品開發(fā)調查,其中只有13家出版社有獨立的電子出版物單位,占上海地區(qū)圖書出版單位的1/3(見表1)。這13家出版社有部分在其官方網(wǎng)站中提供了電子圖書或新媒體出版物的板塊鏈接,但是這些鏈接中的電子圖書產品數(shù)量非常有限,并存在無法下載、不提供閱讀、打開試讀圖書閱讀頁面不順暢等問題。上??茖W技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中福會出版社雖然沒有獨立的電子出版物單位,但在各自的網(wǎng)站中有數(shù)字產品或電子圖書的模塊,其中以數(shù)據(jù)庫類產品居多,只有中國中福會出版社的數(shù)字出版模塊中有6本有聲故事書(繪本)下載后可免費閱讀,有4個小故事可直接點擊閱讀。其余的23家出版社均沒有獨立的電子出版物單位,且官方網(wǎng)站上也未見發(fā)布電子圖書產品。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上海地區(qū)真正有可能實現(xiàn)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的出版社只有10余家,并且在這少數(shù)的幾家出版社中電子圖書的數(shù)量占各自圖書出版總量的比例極小。窺一斑而知全貌,這說明盡管近2年出版社、館配商、圖書館等各界都對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給予了高度關注,但出版社對其實施并不積極,目前整個圖書出版市場還停留在紙質圖書電子化的階段,而非真正的電子出版。基于著作權、經濟利益、傳統(tǒng)觀念等多種因素考量,出版社并不積極支持圖書紙電同步出版,而具有電子圖書業(yè)務的出版社大都并未像重視傳統(tǒng)紙質圖書出版那樣重視電子圖書,也沒有在出版紙質圖書時同步發(fā)售電子版本,而是將它看作為紙質圖書的附屬產品,處于可做可不做的境地。
除此以外,很多出版社雖然開發(fā)了自己的電子圖書產品,但是形式較為單一,且以普通圖書為主,參考書、工具書較少;電子圖書出版時滯嚴重,未能真正實現(xiàn)與紙質圖書的同步出版,通常出版社發(fā)行一種圖書后,覺得這本圖書也適合在電子平臺上推出后,才會著手將紙質圖書轉成電子版 ;電子圖書主題類別單一,學術類所占比重極低。因此,我國距離真正的紙質和電子圖書同步出版發(fā)售還相距甚遠。
盡管我國出版界對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的態(tài)度并不積極,但是中文圖書館配商在電子圖書的供應方面卻積極探索。從2015年開始,國內幾大館配商相繼推出自己的電子圖書平臺,提供并部分實現(xiàn)基于圖書紙電同步發(fā)售的讀者決策采購。例如,北京人天書店的“暢想之星館配中文電子圖書平臺”,其目標是搭建一個全國性的館配電子圖書B2B交易平臺,即一個集版權管理、新書發(fā)布與銷售、電子圖書采購和借閱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8]。目前,“暢想之星館配中文電子圖書平臺”官網(wǎng)顯示其擁有電子圖書數(shù)量近30萬種,民國電子圖書8萬余種,古籍電子圖書7萬余種[9]。武漢三新公司的“三新中文館配云平臺”(田田網(wǎng))是集版權控制、紙電新書發(fā)布、圖書館采購與讀者借閱、薦購服務、讀者決策采購、實體采購為一體,專門面向圖書館的中文圖書紙電同步館配平臺[10]。目前,田田網(wǎng)官方顯示紙質圖書可供書目近180余萬條,電子圖書達10萬余種[11]。浙江新華書店集團的“蕓臺購”是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技術構建的一站式館配綜合服務云平臺。其面向終端用戶的“蕓閱讀”是國內首個線上版“你選書我埋單”借閱平臺,真正讓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新書借閱服務[12]。目前,“蕓臺購”官網(wǎng)展示的紙質圖書為200余萬種,電子圖書近2萬種[13]。此外,還有“北京社館直通車”數(shù)字圖書館、“新華e店”等不斷涌現(xiàn)。這些電子圖書平臺的迅速發(fā)展對于讀者決策采購在國內的開展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助推力量。
在CNKI和百度中檢索發(fā)現(xiàn),我國針對中文圖書的讀者決策采購案例多集中在地方性公共圖書館,如佛山市圖書館的“新書借閱處”、內蒙古圖書館的“彩云服務計劃”、紹興圖書館“你看書,我買單”等,針對高校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的實踐論述和報道很少。公共圖書館服務于社會大眾,以滿足公共娛樂、普及科學知識、培養(yǎng)讀書興趣、提高全民素質為目的,館藏資源并無學術及專業(yè)性質之分。而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是服務教學和科研的學術機構,恰恰對圖書資源配置的學術性最為看重。但如前所述,目前我國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率不高,且同步出版的圖書多是休閑娛樂類的大眾讀物,學術性不強,學術圖書占比極低,這很難滿足我國高校圖書館的館配需求。
據(jù)《2016年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近6成被調查者認為紙質圖書具有最好的閱讀效果,“需要深度閱讀”是紙質圖書受青睞的重要原因,連續(xù)5年占據(jù)選項首位[14],可見,沿襲了幾千年的閱讀紙質圖書的習慣并沒有因為電子圖書的迅速興起而被取代。同時,報告還顯示電子圖書的閱讀類型集中在流行小說、歷史小說、娛樂新聞、生活資訊等,紙質圖書的閱讀則集中在需要反復深度閱讀的學術性圖書。筆者曾經負責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的文獻傳遞工作,多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應答館答復可以同時提供所申請圖書的電子版本和紙質版本的復制件時,申請人大多希望要紙質版本的復制件。筆者也曾就此問題做過統(tǒng)計,當申請的是學術論文類文獻時,申請人偏愛電子版本;當申請的是圖書時,申請人通常能夠接受閱讀電子版本的圖書,但是當有紙質版本可供選擇時,則會優(yōu)先選擇紙質版本。因此,筆者認為閱讀學術性圖書時,我國高校讀者傾向于紙質圖書。而國外讀者決策采購則基本是用于學術圖書館采購學術圖書,且大都是以圖書紙電同步出版為基礎。所以,我國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決策采購在參考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還不應忽視當前高校讀者對于學術圖書的閱讀偏好。
我們熟知的超星、方正和書生之家3大中文電子圖書數(shù)據(jù)庫商均是數(shù)字圖書的集成商,他們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是將印本圖書數(shù)字化或者是取得作者和出版社授權后發(fā)行紙質圖書的數(shù)字化版本,而不是進行紙質和電子圖書的同步出版。且這3家在電子圖書的銷售上也不提供單本購買、按次付費、短期租借、一次性購買等多種銷售模式,而是實行包庫購買。由讀者自行選擇購買電子圖書對于數(shù)據(jù)庫商的銷售業(yè)績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因此,受傳統(tǒng)中文電子圖書數(shù)據(jù)庫商的出版模式和銷售機制的制約,我國高校圖書館在中文電子圖書采購上難以開展讀者決策采購。
盡管圖書館界對于讀者決策采購的關注度一直很高,但現(xiàn)有案例大部分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卻鮮有付諸實際行動。首先,目前我國除了北京人天書店、湖北三新、新華傳媒等少數(shù)幾家全國性館配商以外,區(qū)域館配商大多還不具備提供紙電同步產品服務的能力,而在政府采購前提下各圖書館在館配商的選擇和經費使用靈活性上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現(xiàn)有館配商的電子圖書平臺上電子圖書的數(shù)量、質量和學術性還遠不能達到高校圖書館館配的要求;第三,讀者決策采購與傳統(tǒng)采購的流程不同,讀者決策采購的流程為圖書到館后實行先借閱后加工,以確保讀者發(fā)起決策采購的時效性。但是當大量這樣的訂單需要加工或者依據(jù)情況補藏復本的話,在目前采訪館員工作量已經比較大的情況下勢必會增加采訪館員的工作壓力。因此,目前各個高校圖書館對于讀者決策采購是理論者探討多、付諸行動者少。
近年來,我國各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尤其是外文電子資源)采購價格漲幅巨大,但經費投資增長卻是緩慢甚至壓縮,而館藏利用率不斷下滑也早已是不爭的事實[15]。圖書紙電同步出版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來說,從館藏建設到讀者服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此情況下,如何借鑒國外讀者決策采購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讀者決策采購,才是值得我國高校圖書館深思的問題。
目前,幾大主流外文數(shù)據(jù)庫,如ProQuest公司的ebrary、EBSCO的NetLibrary、Ebooks的Ebook library、IngramDigita的MyiLibrary均提供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的采購。我國高校圖書館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成熟有利的條件,以高校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采購聯(lián)盟(Digital Resource Acquisition Alliance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簡稱DRAA)、地區(qū)或行業(yè)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為依托,在引進這些外文電子圖書時采用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在這一點上,臺灣地區(qū)學術電子圖書暨資料庫聯(lián)盟(Taiwan Academic EBook & Database Consortium,簡稱TAEBDC)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該聯(lián)盟與Elservier合作購買西文電子圖書時采用基于事實的讀者決策采購模式,以保證成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資金成本的效益最大化。聯(lián)盟成員針對不同學科主題確定不同的采購方式,且在支付一定比例定金后在1年試用期內可以無限次使用Science Direct的電子圖書資源;試用期結束后,聯(lián)盟成員根據(jù)每本圖書被聯(lián)盟成員館讀者閱讀的次數(shù)、按章節(jié)下載的次數(shù)以及每本圖書被試用的圖書館總數(shù)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決定哪些圖書需要購買[16]。這種方式能充分調動讀者薦購的積極性,準確定位高校讀者的閱讀傾向,有效降低電子圖書的采購成本,保證每一本電子圖書最低一次的利用率,同時也能避免采購經費預算失控和讀者薦購的隨意性。
前述人天書店、湖北三新、浙江新華書店等中文圖書館配商已開發(fā)了自己的電子圖書平臺,部分圖書實現(xiàn)了圖書紙電同步發(fā)售。讀者通過這些平臺可以檢索、瀏覽、下載電子圖書,也可以薦購符合要求且圖書館尚未購買的紙質或電子圖書。這些平臺可以不同程度地與圖書館的OPAC對接,實現(xiàn)資源整合,而且其電子圖書均支持PC、iPad和手機等多種閱讀終端。高校圖書館應該考察適合本館的電子圖書平臺,并與之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從出版時間、圖書類型及所屬學科、讀者類型和碼洋折扣①等方面制定明確合理的限定條件,開展中文圖書的讀者決策采購實踐。例如,“暢想之星館配中文電子圖書平臺”的所有電子圖書均有出版社和作者的雙重授權,無版權糾紛,圖書館購買的是電子圖書的永久所有權,且該平臺上電子圖書格式為文本格式,可實現(xiàn)全文檢索,閱讀體驗良好[17]。田田網(wǎng)提供“單獨的紙質書”“單獨的電子圖書”和“紙電捆綁”3種購買模式[10],讀者通過該平臺可以薦購圖書、跟蹤薦購狀態(tài),及時了解圖書采購情況,提高了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溝通效率?!笆|臺購”則允許讀者通過手機選書下單,選擇的圖書使用物流配送到家,圖書館等讀者歸還圖書后再進行分類、編目等加工,極大地縮短了圖書從下單訂購到讀者可以閱讀的等待時間。高校圖書館應該從這些電子圖書平臺的經營狀況、供書質量、服務能力、運作模式、可靠程度、圖書報價等多方面綜合考慮[18],挑選適合本館的電子圖書館配商。
根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fā)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國民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已連續(xù)8年上升,到2016年上升到68.2%;成年國民電子圖書閱讀率為28.3%,也是逐年上升[19]。隨著用戶閱讀習慣的變化,高校圖書館也應該適時地調整館藏結構,增加電子圖書采購經費的比例,加大電子圖書館藏比重,一方面滿足讀者需求,另一方面形成對出版方的良性倒逼。數(shù)字閱讀是時代潮流,作為電子圖書源頭的出版社必須順應潮流,加快電子圖書尤其是學術性電子圖書品種的開發(fā)力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未來的出版產業(yè)競爭中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對于超星、書生之家、方正這樣的傳統(tǒng)電子圖書出版與運營商來說,提高產品學術性,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定價和銷售模式,滿足高校圖書館和廣大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才能讓自己在與日漸興盛的館配商電子圖書平臺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來看,無論是新興的電子圖書平臺還是傳統(tǒng)的電子圖書數(shù)據(jù)庫商,其電子圖書在數(shù)量、質量、學術性以及營銷模式等各個方面還遠未達到高校圖書館的館配要求。只有作為終端讀者的高校圖書館提出要求,作為中間橋梁的館配商大力推動,處于館配鏈上游的出版方積極響應作出改進,三方形成良性促進,才能實現(xiàn)共贏,同時也為讀者決策采購的真正開展打開局面。
盡管在很多地區(qū)開展的“彩云服務”“新書借閱處”和“你看書,我買單”等活動并不能真正等同于國外流行的讀者決策采購模式,但是這些案例卻都是讀者決策采購引入中國以后,結合我國紙電同步的出版現(xiàn)狀做出的有效嘗試和努力。這些活動的目的與讀者決策采購節(jié)約采購經費、提高館藏利用率、提高新書被借閱的時效性這一初衷是一致的,不妨將其稱為類讀者決策采購模式。我們不能認為這種類讀者決策采購模式不是真正的讀者決策采購,就對高校圖書館毫無借鑒意義。
高校圖書館是文化傳播的主陣地,更應該打破固有思路,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結合本館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類讀者決策采購模式,讓讀者積極參與到圖書館采購過程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采訪館員挑選的圖書。例如,針對外文原版圖書價格昂貴、到書周期長的問題,高校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常規(guī)或者專題原版書展。教師讀者在書展上挑選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圖書后,圖書館可以進行簡單加工后先為其辦理借閱手續(xù),待其歸還后再正式分編。
注 釋:
①在圖書采購中通常將圖書的定價稱為碼洋,按照合同折扣折算出的實際價格通常稱為實洋。
[1]張 甲,胡曉菁.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館藏建設2.0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36-39.
[2]胡小菁.PDA——讀者決策采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50.
[3]Perdue J, Fleet J A V.Borrow or Buy? Cost-Effective Delivery of Monographs[J].Journal of Interlibrary Loan, Document Delivery& Information Supply, 1999, 9(4):19-28.
[4]史麗香.紙本圖書PDA:境外圖書館的實踐及其啟示[J].圖書館雜志,2013(11): 83-87.
[5]于殿利.紙電同步開創(chuàng)出版新時代[EB/OL].(2014-11-25)[2018-05-04].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125/c40606-26086681.html.
[6]王 江.那榮起: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紙電同步策略[EB/OL].(2014-09-01)[2018-05-04].http://www.bookdao.com/article/84079/.
[7]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EB/OL].(2017-07-31)[2018-04-31].http://www.gapp.gov.cn/zongshu/serviceSearchListbve.shtml?PublishmentSystemID=35&Publishing Name=&Type=Books.
[8]人天暢想之星《中文電子書目錄》第1期正式上線[EB/OL].(2015-04-29)[2018-02-15].http://www.rtbook.com/news/newsdetail.aspx?id=MjY2Mzk=.
[9]暢想之星電子書 [EB/OL].[2018-04-31].http://www.cxstar.com:5000/Home/Default?pinst=1ad691 ca0000cc0bce.
[10]李 曉.紙電從“融合”到“同步”.新華書目報[N],2016-03-25(8).
[11]云田智慧 [EB/OL].[2017-07-31].http://www.ytzhihui.com/.
[12]季愛平,羅 冰,金長生.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館配業(yè)務發(fā)展進行時:立足市場做專業(yè)服務 科技引領建未來平臺[EB/OL].[2017-07-31].http://www.cbbr.com.cn/article/118266.html.
[13]蕓臺購[EB/OL].[2018-03-31].http://www.yuntaigo.com/smsearch.action.
[14]許.上海市民閱讀報告“:需要深度閱讀”使紙質書受青睞.[EB/OL].(2016-08-05)[2017-07-31].http://www.cssn.cn/dybg/dyba_wh/201608/t20160805_3151136.shtml.
[15]唐吉深.我國讀者決策采購(PDA)研究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5(2):22-28.
[16]付 兵.基于讀者決策的電子書聯(lián)盟采購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14(5):139-141.
[17]顧 潔.館配電子書創(chuàng)新服務體系研究:以暢想之星館配電子書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3):46-48.
[18]王潔慧,張洪艷“.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圖書采購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3):30-34.
[19]張思瑋.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近7成成年國民用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EB/OL].(2017-04-19)[2018-02-1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89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