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祖勤
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受新的思想的影響,我國思想開放程度提高,全國離婚率上升的同時,農村的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離婚被廣大人群所接受。但是農村離婚率的上升導致單親家庭數量增多,同時單親家庭子女人數增多,對于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離婚率上升后出現的首要問題,離異家庭中的孩子性格、學習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方面與完整家庭的孩子有一定的差別,農村單親家庭的孩子又屬于離異家庭中的特殊形式,所以對其教育問題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本文對此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并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農村;單親家庭;留守教育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1-0203-01
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生活結構改變。在偏遠的農村許多人受新的開放的思想的影響,為了追求而更高質量的生活而選擇離婚,導致農村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人數增加,離婚后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受到忽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受到傷害,許多人的性格上會形成一定的缺陷。在農村單親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教育過程過于嚴厲,將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厲;另一種是由于離婚造成孩子家庭關懷的缺失對孩子心存愧疚對孩子過度溺愛,對孩子的教育中缺少管教,導致孩子出現暴躁、極端的性格,兩種現象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成長。
一、關于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留守教育問題的提出
1.單親留守兒童概念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有一方或是全部離開家庭,離開農村去城市打工,將孩子獨自留在家中,或是由其祖父母進行照料的兒童。所謂單親家庭指的是孩子父母離異或是一方去世、離家出走等情況的學生,使其生活由父母雙親中的一人單獨照顧,沒有完整的家庭成員。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失去父母雙親中的一方,所有生活由其中一方照料,但是由于生計問題,剩下的一方也離開農村外出務工,致使學生在單親的情況下成為農村留守兒童。
2.相關社會背景概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城鎮(zhèn)化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涌入城市進行打工,這些務工人口中有許多是有家庭有孩子的,在他們進城打工之后孩子無人照顧,或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成為留守兒童,同時在進城務工的期間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的思想,許多人不再滿足于原來的農村生活,向往更加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有了新的人生目標,因此導致農村離婚率逐年上升,同時由于性觀念的開放程度提高,出現了許多的非婚生子女,與此同時受傳統(tǒng)重男輕女思想以及延續(xù)香火迂腐思想的影響,許多農村大齡男子在由于某種原因無法結婚生子時會選擇以其它途徑獲得孩子,在這種單親家庭中,一旦父親出去謀生,也會導致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也因此農村單親家庭孩子人數不斷增多,父母雙親一人無法同時肩負起工作和照顧孩子的責任,因此出現隔代教育的現象,與現在的教育觀念和要求不符,導致孩子的認知以及教育水平無法滿足當代的教育需求。
3.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現實情況
由于特殊的家庭組成,家庭情況與正常的孩子有所差別,因此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落差,在這種落差心里的影響下,許多留守兒童會出現消極、孤獨、抑郁、情緒波動較大、逆反以及仇恨報復等不良心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由于受父母直接教育較少,主要是受祖父母輩的隔代教育,受老一輩教育觀念影響較大,同時由于管教方式不合理,同時還面臨著隔代親的現象,所以對孩子的管教較為松懈,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形成懶散的性格特點,給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與困難,許多問題亟需我們進行解決。
二、加強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的留守教育問題的管理措施
1.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
通過對離異家庭留守兒童的相關調查后發(fā)現,大部分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的建立主要是學校學習中形成,學校教育是單親留守兒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進行的第一步是增加其在學校的時間,使孩子能夠在一個良好的有關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單親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好的寄宿條件,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學習的樂趣,受到來自同學老師的關愛。
2.廣播領域:加強班級管理,豐富學生學習生活
在對單親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可以發(fā)現,學生的在校時間要長于在家時間,所以加強對學生的在校教育非常重要。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制定明確的班級紀律,使學生對在班級中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要使學生盡快的適應集體生活,體會集體的關懷與力量。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設置競賽游戲,如體育活動、生活標兵等,讓學生在體驗活動多樣性的同時加強學生間的互相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感情的抒發(fā)點以及歸屬感,緩解不良情緒,使其走出原來自我封閉的空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楊華在三歲時父母因為感情不和而離婚,后期父親為養(yǎng)家進城打工,后期留下楊華和年邁的奶奶在農村生活,農村的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由于長時間缺乏親情以及強大的生活壓力,孩子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心理失衡,經常逃學、打架,不聽從老師以及奶奶的管教,是村里有名的問題學生。學校老師及時發(fā)現這一情況,對楊華家進行家訪,使他重回學校,在學校使楊華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對他的生活學習習慣進行教育,使其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楊華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獲得了衛(wèi)生標兵以及學習進步獎的稱號,樹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年后楊華考上了縣里的重點中學,成為村里的唯一一個大學生。因此,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也具有促進作用。
3.開展心理教育課程
由于農村單親留守兒童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上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一般情況學生心理上都會有一定的健康問題,所以,學校針對這一特殊的教育群體,要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對其進行心理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單親家庭以及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影響較大,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容易出現一系列的不良情緒,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不利,從長遠來看對社會的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農村單親家庭的留守教育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學校以及社會的配合,教師是教育中的重點,加強班級管理工作是一個學校教育的關鍵,所以班主任要做好為學生服務的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光達.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班級教育與引導[J].學周刊,2012(20).
[2]來長發(fā).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5).
[3]葛興坤,劉擁軍.“留守學生”教育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