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振
摘要: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一。本文就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優(yōu)勢地闡述,并結合高中語文課堂實例,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現實劣勢,旨在引發(fā)對高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尋求更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真正自主性學習的高中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組合作 高中語文 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小組學習模式目前在高中課堂上已經是遍地開花。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但是,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小組學習模式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很多小組學習收效甚微,小組構建環(huán)節(jié)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問題。
一、公平性的提升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的展現自己,是小組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在當前高中語文小組學習模式下,這一點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語文課堂的小組學習,成為了優(yōu)等生的自留地。在進行過程中那些成績優(yōu)異且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就牢牢的占據著話語權,參與程度很高,達到了小組學習的要求。而成績稍差的同學則不然,他們害怕自身發(fā)表的意見或者觀點存在錯誤或不被認同,基本上很少發(fā)言,出現搭便車的狀況。在進行小組模式總結過程中,很多教師刻意的忽視了差生,他們片面的認為優(yōu)等生就可以全面的代表整個小組。最終,就導致最后總結和發(fā)言的往往是優(yōu)等生,差生基本沒有發(fā)言機會,造成了公平性的缺失。
為了有效解決公平性缺失的問題,教師就必須要構建一種公平發(fā)言的模式,捍衛(wèi)每一個學生說話的權利。簡單來說,教師針對于小組做總結的發(fā)言人選擇要進行控制,要求組內成員輪流代表小組進行表達。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得到公平發(fā)言的機會。如果需要表達的內容相對來說較多,那么可以讓組內成員共同推選除了必須要總結的同學進行發(fā)言,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確定發(fā)言人選。其中較難的題目可以交由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簡單的題目可以讓成績稍差的學生作答。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對于每一次小組學習發(fā)言的學生進行記錄,在保證每一位同學都有發(fā)言機會的同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
二、實效性的加強
實效性是衡量小組學習效果的主要標準,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小組構建,小組發(fā)言等內容設置上都相對較好,但是具體的學習效果卻很差,歸根結底,原因就在于實效性不強。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辛棄疾先生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直接讓學生開始小組學習,討論辛棄疾這個人,其本意在于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辛棄疾先生的個人生平,從而能夠更好的理解這首詞。但是,隨著討論的開展學生所討論的內容逐漸的偏離了正常軌道,學生開始討論辛棄疾抗金是否應該,辛棄疾和岳飛兩位將領誰更厲害,宋高宗的個人野史等等。這些話題充斥于小組學習當中,使教師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課堂討論呈現出一種無序的、混亂的狀態(tài)。在當前小組學習討論中,學生們由于教師缺乏指導,或者自身原因經常會出現跑題的情況,把講課堂當做是聊天室,嚴重的影響了整體學習的質量。
面對這一現狀,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性已經是迫在眉睫。簡單來說,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設定清晰明確的題目,布置恰到好處的任務,然后再讓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所謂題目清晰明確,意味著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必須要完全符合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題目設定偏頗。則會嚴重的影響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二,設定明確的小組分工。分工協(xié)作是保證一個問題能夠在短時間之內順利解決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就需要引領學生根據問題的不同,設定不同的分工,避免有的學生出現搭便車的現象。第三,充分保證小組學習時間。小組學習時間根據問題的不同,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所以教師就不能硬性的規(guī)定小組討論的時間,而是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彈性化的處理,保證學生的小組學習效果。
三、引導性的確立
在新課改之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當前高中語文課堂學習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在這一時期,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在驟然轉變教師主導的觀念之后,呈現出一種徹底放手的狀態(tài)。在具體的小組學習當中,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原則性無從談起,最終導致小組學習的效果參差不齊。
雖然小組學習強調的是自主性和合作性,但并不是放任學生自我完成。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潛行,針對于此,教師就必須要明確自身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引導性地位。具體的引導模式,主要分為小組學習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前期的引導主要內容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目標,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完全的引導到教學目標當中來。中期的引導,則是教師在學生小組學生的過程當中進行巡視,遇到深陷于困難當中的同學,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對于走入歧路的同學,要及時的進行糾正,對于組織性和紀律性缺乏的同學,要進行指導和控制。后期的引導則在于針對于每一個小組的評價,需要注意的是評價的標準要綜合小組成果表達和具體討論狀況進行。
小組學習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擁有著極大的發(fā)揮空間,所以教師要明確小組學習的價值和內涵,充分保證小組學習的公平性,提升小組學習的實效性,確立自身的引導性。
參考文獻:
[1]陳勇.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9).
[2]程波.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中華少年,2017,(12).
[3]楊明.淺談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7,(02).
[4]謝小榮.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析[J].課外語文,2016,(24).
[5]曾憲葵.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5,(04).
[6]賈娜.小組合作 讓高中語文更精彩[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3).
[7]楊花婷.淺談高中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02).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