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美
【內容摘要】數學教學中,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教育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認識事物,讓自己的思維四通八達,從而能夠發(fā)現(xiàn)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得到多種解答或結論,巧借數學錯題,減少學生失誤。
【關鍵詞】數學教法 講練測評 數學錯題
縱觀近兩年的中考題大都是圍繞初中數學重點知識、主干知識進行展開和設計的。如代數的方程和函數、幾何的三角形、四邊形、圓都是重點考察的重點內容。我們在進行總復習時要緊緊抓住這些內容,采取“講、練、測、評”循環(huán)的方法,有的放矢強化訓練,務必使學生扎扎實實掌握這些內容。
一、講練結合、循序漸進
“講”就是結合我們設計的知識框架進行精講,點撥知識應用方法和解題思路。充分發(fā)揮例題以點帶面的功能,有意識地在例題基礎上進一步引申補充,挖掘問題的內涵和外延,指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探究,以激發(fā)思維,使學生對同一題目條件加以比較,達到分析能力的升華。主要做法有:
1.一題多用
例1:二次函數y1=ax2+bx+c與一次函數y2=mx+n相交于B(0,-4),C(4,0),且二次函數對稱軸為x=1(1)寫出這兩個函數解析式;(2)求二次函數頂點D坐標;(3)作出兩函數圖像;(4)求直線y2與兩坐標軸圍成三角形的面積及四邊形OBDC的面積;(5)x為何值時y1=y2。這是一道典型的一題多用的例題,通過這道題的講解,能復習重多的代數知識,而且還能溝通與幾何的聯(lián)系。
2.一題多變
復習幾何時,有如下習題:
例2:已知如圖1,∠APC=∠CPB =60°,求證:△ABC是等邊三角形。
我們可以保留條件,得到以下結論:
(1)△PBE∽△ACE∽△PCA
(2)△PAE∽△BCE∽△PCB
(3)PE·EC=BE·AE
(4)BC2=AC2=PC·EC
一題多變的訓練有助于開拓學生思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們在復習中,采取講練穿插進行,講練結合,以講導練,以練促講的方法。這中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能自己解決的盡量讓他們自己解決,特別是幾何題一題多解的訓練,由于我們采取了張揚個性小組搶答比賽方式。學生非常投入,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都要到講臺前展現(xiàn)一下自己,這一做法對我們教學改革也是一個啟示。
二、訓練思維,歸納解題
經過一輪復習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了,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計劃安排一些專題訓練。根據數學常用的思想方法和解題方法,我們將初中數學知識分成若干專題:(1)分類討論專題;(2)隱含條件專題;(3)換元法與配方法運用專題;(4)幾何等積式證法專題;(5)分析法與綜合法運用專題……
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滲透到了初中數學的各個知識點,而學生掌握這種思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強化訓練,歸類比較,可以養(yǎng)成學生周密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形成能力。下面以等積式證法專題訓練為例進行介紹。
由于幾何等積式可以串聯(lián)整個初中幾何知識,這類題目知識覆蓋面廣,可以有效考察學生解題能力,為歷年中考的熱點。我們在安排這一專題訓練時,突出對規(guī)律方法的總結,借鑒一句順口溜:遇等積,改比例,橫找豎找定相似;不相似,別泄氣,等線等比來代替。
在具體實施上突出用方法指導解題,用解題鞏固、驗證方法,讓學生感悟解題思路。
例3:如圖2所示,已知BE∥AC,交CD于E,過A點的切線交DC的延長線于P,求證:AC2=PC·CE。
分析:“遇等積,改比例”即證明AC:PC=CE:AC。
“橫找豎找定相似”:引導學生分析△APC與△CEA是否相似。
“不相似,等線等比來代替”:分析哪些已知條件沒用上?有什么結論?可證四邊形ACEB為平行四邊形,有AB=CE,故可考慮改證AC2=PC·AB。
三、強化訓練,形成能力
專題復習進入綜合復習階段,這時要以中考重點、熱點為依據,設置綜合性強,起點高、訓練角度新的題目,加大對思維容量的考查,這時要做些模擬題來檢查復習效果。題目一定要精選,這一階段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答題速度的提高,積累經驗的適應性訓練,讓學生調整心態(tài),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