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宇
GDM指孕婦妊娠后首次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升高的一種妊娠相關疾病, 既往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與不良孕產結局的發(fā)生顯著相關[1-3], 高齡孕婦是指分娩時年齡>35歲或懷孕時年齡≥34歲的婦女, 高齡妊娠與妊娠期糖尿病共同作為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 因此加強對于高齡GDM孕婦的圍生期護理可以有效的提升這一人群的身心健康[4-6]。本研究討論了圍生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減少高齡GDM孕婦心理問題以及提升其分娩成功率的作用, 為提高相關人群的妊娠質量以及減少不良孕產結局發(fā)生提供了經驗?,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年7月來本院產科分娩的50例高齡G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及排除標準[7]:①入院時年齡>35歲或懷孕時年齡≥34歲者;②入院時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③既往無重大心腦疾病、無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④既往無嚴重精神疾患, 無抑郁癥病史;⑤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的孕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孕婦年齡35~42歲, 平均年齡(36.76±2.34)歲;入院時空腹血糖(7.21±1.02)mmol/L;體質量指數(BMI)(19.89±2.34)kg/m2, 首次妊娠7例。對照組孕婦年齡35~41歲, 平均年齡(36.01±2.01)歲;入院時空腹血糖(6.98±0.97)mmol/L;BMI(20.12±2.54 )kg/m2, 首次妊娠9例。兩組孕婦年齡、入院時空腹血糖、是否首次妊娠、BMI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s, n)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s, n)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年齡(歲) 入院時空腹血糖(m o l/L) 首次妊娠(是/否) B M I(k g/m2)觀察組 25 36.76±2.34a 7.21±1.02a 7/18a 19.89±2.34a對照組 25 36.01±2.01 6.98±0.97 9/16 20.12±2.54 t/χ2 1.22 0.82 0.37 0.33 P>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內容包括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內容。
1.2.2 觀察組 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 具體內容以及實施方式由一組專門的責任護理人員進行, 在孕婦入院當天便依據孕婦的臨床特點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 縱軸為孕婦的住院時間。住院時間的設置為孕婦入院后直到其分娩后, 以分娩為界制定孕婦的護理內容, 以橫軸表示, 內容如下。①對于高齡孕婦、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健康教育, 相關內容參考人教版第7版《內科學》與《婦產科學》內容進行。②對于孕婦進行妊娠糖尿病相關飲食干預,包括減少高升糖指數食物的攝入以及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入,并且教育孕婦學會計算與控制食物的總熱量。③行為干預,包括對于身體條件允許的孕婦鼓勵其進行慢走、散步等活動。④從孕婦預產期前3 d開始對孕婦進行心理干預, 此內容由一位具有相關產科護理經驗的高年資護理人員進行, 包括向孕婦講解可能的問題以及操作流程, 鼓勵孕婦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分娩。耐心傾聽孕婦的傾訴, 并且給予其適當的情感支持。⑤在孕婦分娩后對其進行血糖監(jiān)測以及生命指征監(jiān)測,并且繼續(xù)實行心理護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在孕婦入院、分娩前以及出院前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價孕婦的抑郁癥狀得分, 并且記錄每例孕婦的孕產結局以及最終的分娩方式, 對于臨床指征顯示允許順產的孕婦進行試產,試產失敗的孕婦進行剖宮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婦分娩前、出院時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順產率為80.0%低于對照組的32.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S D S評分以及分娩方式比較(±s, n)
表2 兩組孕婦S D S評分以及分娩方式比較(±s, n)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S D S評分(分) 分娩方式入院時 分娩前 出院時 順產 剖宮產觀察組 25 52.38±12.34 53.67±11.12a 34.87±10.21a 20a 5對照組 25 54.87±11.03 59.98±10.04 49.98±9.87 8 17 t/χ2 0.75 2.51 5.34 11.69 P<0.05 <0.05 <0.05 <0.05
高齡孕婦由于其心理生理的特點, 導致其對于妊娠結局的擔憂高于一般孕婦, 更容易出現(xiàn)妊娠相關的抑郁癥狀, 而結合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對于不良妊娠結局的恐懼與內心的不確定感覺更加加重了其相關抑郁癥狀的發(fā)生風險, 而臨床護理路徑理論對于孕婦心理支持的開展相對于傳統(tǒng)護理模式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 有效的溝通以及建立孕婦對于護理人員工作的信任后所開展的心理護理也更加有效。此外, 按照孕婦入院時以及分娩前、分娩后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的護理干預也更加貼合孕婦的生理、心理特點, 因此更加有效[8-12]。
本研究討論了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理論對高齡GDM孕婦進行圍生期護理的效果, 結果顯示, 觀察組孕婦分娩前、出院時SDS評分分別為(53.67±11.12)、(34.87±10.21)分均低于對照組(59.98±10.04)、(49.98±9.87)分, 觀察組孕婦順產率為80.0%低于對照組的32.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理論可以有效的減少高齡GDM孕婦相關抑郁癥狀的發(fā)生, 并且可以降低剖宮產率。
綜上所述,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理論對高齡GDM孕婦進行圍生期護理相比之于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 可以有效的降低孕婦不良情緒以及降低剖宮產率, 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1]李冬玲, 陳健, 鄭月仙.臨床護理路徑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剖宮產術后的影響.中國臨床護理, 2015, 7(4):320-323.
[2]李炳娣, 彭政, 黃偉嫦.臨床護理路徑優(yōu)化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護理程序研究.全科護理, 2013, 11(18):1686-1688.
[3]楊艷君, 陳照.臨床護理路徑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健康知識及血糖控制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6):101-104.
[4]王翠麗.健康教育及飲食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7(3):236-238.
[5]楊洋, 鄒磊, 任婷, 等.妊娠期糖尿病營養(yǎng)干預的效果及對新生兒預后的影響.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6, 14(9):1516-1518.
[6]張澤琛, 滕越, 王杰, 等.營養(yǎng)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體重與妊娠結局的影響.衛(wèi)生研究, 2016, 45(2):337-340.
[7]楊玉蘋, 王濤, 張紅梅, 等.心理護理干預對高齡孕婦分娩方式的影響.心理醫(yī)生月刊, 2012(12):242-243.
[8]夏律貞.心理支持療法對高齡初孕婦陰道分娩的影響.吉林醫(yī)學, 2011, 32(27):5745-5746.
[9]陳玉嬋.全程護理干預對高齡初產婦焦慮程度及分娩方式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2):306-307.
[10]邢雯茜.探討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心理醫(yī)生, 2016, 22(29):198-199.
[11]曾淑琴.心理護理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和產程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1, 49(10):56.
[12]王蕓, 張樂燕, 陳亞清, 等.高齡產婦心理護理對分娩方式和產程的影響.心理醫(yī)生, 2016, 22(1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