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奎
(南寧市勘察測繪地理信息院 廣西南寧 530000)
在十分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下,對工程進行建設,會存在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在最初進行勘測設計的階段,存在的困難非常多。因此,對工程范圍當中的復雜地形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詳細的了解,為勘察人員最基本的任務之一,這是對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進行判斷的關鍵性工作。針對怎樣才能在十分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下對工程場區(qū)當中的地形地質條件進行明確,并保障最終結果的真實有效性,為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
巖土工程的相關勘察工作,為工程實際施工當中非常關鍵的步驟之一,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價值和作用,其中包括:①在實際工程施工當中,對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進行工程勘察工作,可結合實際的地貌以及地形,安排相關的施工鉆機和相關的勘探技術形式,并根據(jù)地質研究資料,及時探究地質改變的規(guī)律特征,以便在十分復雜的地形地貌環(huán)境下,制定相應的評估情況;②勘察工作的有序開展,可對場地下的巖土體以及不良的地質情況實施詳細的探查,以便針對工程質量可能會造成的影響進行全面的分析。如果有影響產生,可結合勘察獲取的相關數(shù)據(jù),探尋到最佳的解決方案;③隨著巖土工程的相關勘察,可對實際現(xiàn)場和四周地質環(huán)境當中的水文情況進行詳細并且精準的掌握,可針對地下水產生的一系列腐蝕效果進行詳細的分析,這樣便可對工程施工的可行性進行詳細的分析;④對于巖土工程的相關勘察工作,可詳細了解工程場地和附近巖土性質參數(shù),在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后,在一同考慮施工當中的要求,這樣可詳細分析施工項目的可行性。
在某水庫大壩工程當中,其建設的區(qū)域在山間盆地之上,地基非常的松軟,內部的地質條件非常復雜[1]。該水庫的主要功能為在灌溉以及防洪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發(fā)電和養(yǎng)殖,以便促進綜合效益的提升,為大(二)型工程。其中水庫當中的各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該水庫中徑流面積為297km2,分布地層包括:寒武系變質巖、燕山期花崗巖等,主要分布在河谷,其厚度達到了500m以上。此外,還有沙壤土層以及沖洪積砂卵礫石、碎石土等。
該水庫樞紐位于盆地當中,主要是第四系堆積與第三系砂土夾粘土層。結合實際的調查資料顯示,依照由老到新的順序,可將第三系層當中的基巖劃分為15層。粘土層當中的強度比較低,不成巖,主要為中壓縮性[2]。含礫砂性的土層,會因為沒有較長的成巖時間,膠結程度比較低,其整體的內部結構比較緊密,并以中低壓縮性土為主,不能構成整塊的巖石。
根據(jù)相應的要求,在十分復雜的地形條件下,要合理縮短勘探點之間的距離,不能為了便捷,一味的使用之前制定的方案[3]。在實際進行勘察的過程中,還是有一部分的工作人員,為了一時方便,采用之前的方案,這樣便導致了兩個點之間存在的差異非常明顯。此外,對于勘察地區(qū)當中的巖土性質沒有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只是依據(jù)自己的經驗以及意愿等進行勘探。此外,在對室內的樣本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特殊巖土,這樣便出現(xiàn)了地基級別的改變。
在對地下水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特別是對鉆孔水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沒有重視抽水井的情況以及冒出地下水的情況等,導致了對地下水位進行測量時,其精度存在明顯的不足,提升了施工的難度。此外,如果沒有依據(jù)相關的規(guī)定,對試樣采集處理正確開展,會使原本的狀樣數(shù)量不足的情況,使密封和高度都不合理,出現(xiàn)嚴重的含水量失散。
為了進一步保障巖土層當中的評價指標以及相關的參數(shù)能夠更加精確,實現(xiàn)高精度測量,要根據(jù)實用性原則以及適宜性原則,以便有效開展相關的勘察工作[4]。在實際勘查的工作中,經常使用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室內試驗、測繪地質實驗等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技術,其具體包括:
在進行室內試驗的過程中,要進行十分具體的安排,并且模擬建設的場景,針對其中可能會產生的每一項沿途類工程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采用室內試驗的形式,判定進巖土層當中的各項物理指標,以便能夠更加合理的分析和評價巖土工程,產生更高和更加精確的評價標準。一般來說,在試驗和探討物理性能的時候,其中的指標內容包括:在土層物理特征的基礎上,對顆粒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實施壓縮性定驗以及實施詳細的水質分析。
利用臺式鉆探機設備,可進行相關的鉆探工作,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可使用泥漿護壁,利用回轉鉆進,全部取芯的形式,針對砂土層當中的巖芯,其采取率一定要高于75%,粘土巖芯的采樣率要高于90%。此外,還要對不同土層在不同的方向上產生的一系列變化,進行詳細的記錄,如土層當中的特點,以便詳細分析地層結構,并對其分布有詳細的了解,更好的完成勘察工作。
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最關鍵的核心目標為,對施工現(xiàn)場周圍的地形需要進行精細化的探查以及分析,并針對實際的地層構造以及地貌特征、不良地質情況等,進行深入和詳細的研究,這樣可在非常復雜的地質條件下,有效應用地貌地形以及巖土產生的變化情況,還可結合巖土層當中的風化情況,給予相應的鑒定。
對于該項測試試驗,一般為使用液壓靜力初探設備進行相關的就測試作業(yè),針對取得的相關信息系統(tǒng)自身會實施相應的處理和分析[5]。在試驗當中,融入了一系列的標準要求之后,可應用落錘的自由落體形式進行,需要注意的事項為,在進行該項試驗之前,要徹底清潔孔洞,確保落錘的速度被嚴格控制在20次/min的頻率當中。在實際進行地基勘察的過程中,還可使用另外一類原位測試的形式,簡單來說便是動力觸探[6]。對于該項方式的使用重點為,針對風化基巖石層當中的物體特性指標要給予詳細的測定,利用動力觸探的形式取得高度精準的內容和數(shù)據(jù),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測試形式。
對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巖土工程勘察實踐地基處理技術的使用,可應用強夯法、墊層法以及振沖法。例如:對于墊層法的應用,使用比較多的地形為黃土地區(qū)的松散粉細砂層當中。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當基坑挖掘的程度符合相應的標準之后,在兩側放置好樣樁,確保鋪砂層的實際厚度不小于25cm,在將砂子鋪好之后,將水注入其中,使其與砂面保持持平的狀態(tài),之后把砂子搖勻,一直到砂子產生沉實,如圖1所示。
圖1 墊層法示意圖
總之,對于巖土工程的相關勘察工作,不論使用哪項技術,在對巖土工程進行相應的勘察之后,都需要針對處理完成之后的巖土工程質量進行詳細的處理,根據(jù)制定的規(guī)定和流程,詳細并且細致的檢查,其中包括工程量以及工作內容的檢查,全面確保巖土工程的實際勘察質量。
[1]孟紅銳.基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21):161~162.
[2]李曉光.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實踐與規(guī)范的討論[J].建材與裝飾,2017(52):198~199.
[3]田敏輝.基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33):233~234.
[4]饒杰.關于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的實踐與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31):200~201.
[5]張超.基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11):58~59+63.
[6]雷曉莉.關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J].現(xiàn)代物業(yè)(上旬刊),2013,12(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