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術前焦慮水平影響。方法:將本院200例擬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實驗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入院首次健康教育后和術前1 h的焦慮水平并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兩組術前1 h焦慮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可減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焦慮
【中圖分類號】R25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膽囊結石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手術治療是首選治療方法,現(xiàn)代外科術式常選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雖然較常規(guī)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小、愈合快,但它畢竟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方式,對患者也是一種極為強烈的心理刺激,臨床上許多患者會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產(chǎn)生強烈的焦慮,這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而且會干擾手術及麻醉的順利進行[1]。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患者行相關心理干預,降低患者術前焦慮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連續(xù)選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荊州市中心醫(yī)院肝膽外科二病區(qū)200例首次手術的LC患者,男126例,女74例,年齡22~70歲,臨床診斷為膽囊結石,擬行LC擇期手術患者;
1.2 入選標準:既往和目前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無理解力、記憶力、定向力障礙;除外肝膽外科病房工作的醫(yī)務工作者;除外精神科病史。按住院號分組,單住院號為對照組,雙住院號為實驗組,每組10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實驗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
1.3 觀測方法:采用Zune于1971年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焦慮白評量表(SAS)可作為咨詢了解焦慮癥狀的一種自評工具[2]。測量患者入院院首次健康教育后和手術前1h焦慮水平各1次,得分越高代表焦慮水平越高[3]。
1.4 對照組護理方法:入院后給予常規(guī)入院宣教,術前1日下午護士向患者交待術前常規(guī)準備及注意事項,如入室前不要戴首飾、錢物、手表等物品。麻醉方式,手術時間,解答患者的簡短問題,不留任何文字材料及做有關于手術具體事宜及膽囊結石相關知識的講解、不做心理輔導。
1.5 實驗組護理方法:實驗組在對照組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增加相關心理干預:1.認知干預:詳細解釋病情,解釋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消除緊張恐懼心理。2.情緒干預:介紹手術醫(yī)師的技術,介紹成功治愈病例,消除患者的顧慮,幫助患者克服負性情緒。3.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產(chǎn)生的應激,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和深呼吸訓練。
1.6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首次健康教育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手術前1h)實驗組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3 討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生理應激源?;颊叱S薪箲]等應激反應發(fā)生,影響患者的手術正常進行及術后恢復[4]。因此,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心理干預日益得到臨床的重視,心理干預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心理干預可使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了解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使患者獲得更多的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主動改變不利于病情恢復的不良行為,并主動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從而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水平,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李亞潔,劉雪芹,袁芳等.肝癌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及其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0,15(3):171-174.
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3.
魏萍,李紅敏.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負性情緒及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6,22(2):322-325.
葉婷.心理干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4(2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