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南的國際化發(fā)展中,瓊菜的翻譯也逐漸受人重視起來。在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之際,本文選取博鰲年會的瓊菜菜單作為研究對象,探求瓊菜菜名的翻譯,為譯語群體帶來更直觀更簡單的理解,不僅對瓊菜企業(yè)的國際化有所助益,更能讓外國客人感受到海南省作為國際化城市的外語能力和嚴謹態(tài)度。
【關(guān)鍵詞】瓊菜;翻譯;博鰲亞洲論壇會議;菜單
【作者簡介】江雯,??诮?jīng)濟學(xué)院。
無論是作為“國際旅游島”,還是“一帶一路”樞紐城市,海南省的快速發(fā)展下,國際游客的大量涌入,對海南省的跨文化交流的要求越來越高。海南的硬件和軟件景觀建設(shè)都逐漸偏向雙語。除了一眼能見的外部標牌外,內(nèi)部軟件建設(shè)中最容易被人關(guān)注和詬病的往往是參差不齊的英文菜名。海南省作為旅游大省擁有多家五星級酒店,也是海南餐飲對外的“門戶”。統(tǒng)一且精確的翻譯能給外籍游客更好的旅游和商務(wù)體驗,不為五花八門的翻譯而困擾,也能因此提高瓊菜相關(guān)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
博鰲亞洲論壇會議期間,大量外國要員蜂擁而至,無論是外部硬件的英文翻譯配備,還是內(nèi)在的翻譯專員,都是十分專業(yè)的。博鰲亞洲會議論壇的菜單翻譯簡潔清楚,并且設(shè)有瓊菜專欄,給外籍參會人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2018年博鰲年會菜單為例,剖析其瓊菜翻譯技巧,以此為瓊菜的翻譯提供參考。
一、博鰲年會菜名翻譯寫實型
寫實譯法大量存在于中國菜名的翻譯中,類似于大多數(shù)西方菜肴的名稱,一般采用“原材料+烹飪方式”的翻譯方法,簡潔直觀,直奔主題。瓊菜作為粵菜的一大分支,沿襲了粵菜的烹飪特點,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為主,取材廣泛。瓊菜中的四大名菜,其中的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均以白切的做法為主。博鰲年會的菜單中此三類菜肴均有涉及。其中“海南文昌雞”譯為“Boiled ‘Wenchang Chicken with Ginger Sauce”,“馳名嘉積鴨”譯為“Marinated ‘Jiaji Duck with Spice Sauce”,“白切東山羊”譯為“Marinated Dongshan Lamb”。譯者在翻譯中充分考慮到外籍客人的理解障礙,并未直接翻譯成類似于“Wenchang Chicken”這樣的名字,而是將其主要的制作手法體現(xiàn)出來,如嘉積鴨和東山羊是經(jīng)過腌制的(marinated),文昌雞是以姜汁提味白煮的(boiled)。翻譯避免了顧客因?qū)κ澄锩Q的陌生而產(chǎn)生的抗拒和畏縮心理。由于瓊菜烹飪中不重調(diào)料,講究食材的來源,如四大名菜其實就是四大名食材,那么在翻譯中,以寫實型翻譯為主不失為一種常用的翻譯手法。
二、博鰲年會菜名翻譯寫意型
寫意型菜名更多地是希望向顧客傳遞特殊的文化趣味,以獨特的菜名引起顧客的疑惑,在看見實物時恍然大悟之后得到的一種趣味性,不僅傳達了烹飪者的智慧與心意,更在于民族文化的宣揚。因此寫意型菜名的翻譯往往更加考驗譯者的功底,難以早文化意境和翻譯寫實中難以取舍。除去部分婚宴菜單的繁雜菜名,瓊菜最具有代表性的寫意型菜名是“全家福”。與我國內(nèi)地各省份的“全家?!辈煌氖?,瓊菜全家福以海鮮原料為主,別具一番風(fēng)味。“全家?!北容^常見的譯法有“Stewed Assorted Meat”等。此譯法體現(xiàn)了這道菜“燉”的烹飪方式,混合了各種肉類,是寫意型菜名中常見的寫實翻譯方法。博鰲年會菜單對經(jīng)典中國菜紅燒獅子頭和菠蘿咕嚕肉,將其譯為“Braised Pork Meat Balls with Soy Sauce”和“Sweet and Sour Pork with Pineapple”,采用的翻譯手法與前者一致,仍然是“原材料+風(fēng)味”的寫實型翻譯手法,雖喪失了原菜名的文化內(nèi)涵,但更容易為外國人接受。除此之外,博鰲年會菜單上有一道廣為中西食客所知的“四川宮保雞丁”,在我國主要有寫實直譯型和寫意音譯型兩種譯法,如直譯法的”Fried Diced Chicken in Sichuan Style”和音譯法的“Kongpo Chicken”。這兩種譯法各取所長,要么傳達了烹飪原材料、方式,要么傳達了元語言的特色。這道“宮保雞丁”在部分外籍客人中廣為所知,音譯法也不失其獨特的魅力。而年會菜單中譯者將其翻譯成“‘GongbaoChicken Dice Sichuan Style”,譯名上綜合了兩種翻譯的特點,無論是這道菜的“忠實粉絲”,還是“初見者”,都能直觀地從譯名上獲取到準確的信息。因此,在上文中提到的瓊菜“全家福”,可結(jié)合瓊菜特色和翻譯方法,翻譯成“Quanjiafu—Stewed Assorted Seafood in Qiong style”,即傳達了瓊菜的意境美,也讓食客能直觀了解到食物特性。而其他以地方烹飪法加食材的餐食,也可以參考此類譯法,如抱羅腌粉可翻譯為“Soused Rice Noodle in Baoluo Style”等,體現(xiàn)其地方特色。
三、博鰲年會復(fù)合菜名釋義型
在國外已廣外人知的中國菜,如“東坡肉”、“麻婆豆腐”等,已經(jīng)有被外國食客廣為接受的譯名。但瓊菜中卻有部分菜名僅從字面上完全難以得知其具體形態(tài)和口味。瓊菜甜品“清補涼”無疑是以椰子為原材料所制作的最受歡迎的菜品之一,即使是中國人第一次聽說也心存疑問。其各地做法又有所不同,有以紅糖(Black suger)、椰子水(Coconut juice)、椰奶(Coconut milk)三種不同的原料做成,并且輔料花樣繁多,各有異同?!扒逖a涼”在年會菜單中被直接音譯為“Qingpuliang”,到考慮到文化差異,譯者將“Qingpuliang”以括號備注在釋義后面,而主要菜名則寫為“Hainan Special Sweet Coconut Soup With Coconut Sliced, Pearl Barley, Green Peas, Yam, Red Date, Corn Kernel, Sago, Shell Rice Noodle”。除去譯名中“soup”一詞的理解差異外,此翻譯法能直觀地向客人展示各種原材料,以便在點餐時及時告知不喜愛的食物或過敏原食物,也是瓊菜中這種富含多類食材菜品中較好的處理方式。同理,著名瓊菜小吃“糟粕醋”在翻譯的時候,也可采用這樣的翻譯手法,譯為“Fermented Vinasse Soup with Silk Noodle, Pork Guts, Seafood, Seaweed, Vegetables(zaopocu)”。此譯文考慮了外國食客的宗教信仰等文化差異,避免了在不吃動物內(nèi)臟的外國食客在吃到這類食物時產(chǎn)生的不愉快體驗。不僅考慮到了菜名的翻譯準確性,更體現(xiàn)了海南作為國際旅游島的人文關(guān)懷。
四、瓊菜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根據(jù)奈達翻譯理論,“所謂翻譯,是指從語義到文體(風(fēng)格)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币虼嗽炀土朔g的不唯一性,原則上只要詞義使用無差,就能說是正確的譯文。然而譯文的優(yōu)劣,卻能直觀的從受者的接受度反映出來,即客人是否能從這個翻譯名稱中獲得足夠的信息和美感,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因素。從博鰲年會菜單中可以看出,瓊菜的翻譯還是有些問題和不足的。
譯文與原名意思不同。如冰鎮(zhèn)芥藍,被譯成“Marinated Chinese Mustard”,海南天氣炎熱,酒店廚師長意在推廣中國蔬菜,并做成清爽冰鎮(zhèn)的口味,譯者僅僅用了“marinated”一詞,無法體現(xiàn)出“冰鎮(zhèn)”的詞義,該菜名可以翻譯成“ Iced Chinese Mustard with Wasabi”。既能體現(xiàn)出菜品的清爽口感,也說明了最基本的烹飪原料——芥末,讓讀者一目了然。嚴復(fù)在《天演論》中說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薄靶拧钡囊蠓旁诘谝晃?,菜名翻譯不同在并非直接的詞匯對應(yīng)翻譯,而是可看見原材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命名的,因此此處的“信”在于對菜品的“信”,應(yīng)盡量做到以簡潔的語言向外籍食客展現(xiàn)出菜品的特色。
菜單用詞混亂不一。中文的菜單往往會體現(xiàn)出特有的美感,菜單上會用結(jié)構(gòu)一致的短語來命名,如“小雞燉蘑菇”,“青椒炒肉絲”等,主菜、配菜和烹飪方式都能體現(xiàn)出來,并且字數(shù)與結(jié)構(gòu)一致。在翻譯時的瓊菜菜單也期望達到同樣的效果,以體現(xiàn)語言的景觀美和押韻美。這勢必需要譯者對菜單仔細推敲,甄選用詞。如博鰲菜單中的Chefs Recommodation(廚師長推
薦),菜品名稱結(jié)構(gòu)相對一致,蜜柚子姜雞譯為“Glazed Boneless Chicken with Honey and Crisp Ginger”,黑椒牛柳粒譯為“Pan-fried Beef Tenderloin with Black Pepper Sauce”,京蔥燒頂級遼參譯為“Braised Super Sea Cucumber with Spring Onion”。翻譯中為保持結(jié)構(gòu)的一致性,難免需要舍去一些詞語,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是可以以稍許誤差來保證目的語的景觀美的。
避免文化差異帶來的不適感。外國人講究飲食健康,不會采用過于繁瑣復(fù)雜的烹飪手法,更不會出現(xiàn)以大量調(diào)料破壞原材料的菜品。而中國菜中許多菜的譯名都讓外國人難以接受,這就是文化差異帶來的不同體驗。如回鍋肉,有的會被翻譯為“ Double Cooked Pork Belly”。在外國人眼中,重復(fù)烹飪是十分不健康的,有種吃的是隔夜菜的感覺,因此在翻譯中可以避免使用會引起誤解和不適的詞語,如改成“Saute Pork Slice in Hot Sauce”等。博鰲年會菜單中有一道“鐵皮石斛老鴨湯”,譯為“Double-boiled Duck Soup with Dendrobium Officinale”,首先,和回鍋肉一樣,“double”會給人重復(fù)烹飪的感覺,引起外國食客的反感,其次,鐵皮石斛是一種中草藥,但是大多數(shù)外國人并不了解,看到一長串不常用名詞也充滿困惑,可以考慮改為“Duck Soup with Chinese Herb Dendrobium Officinale”,更能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
五、瓊菜翻譯中的技巧
根據(jù)博鰲年會菜單翻譯,在此可以總結(jié)出瓊菜翻譯的以下四個翻譯技巧。第一,譯名信息傳達正確。翻譯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障語言使用的準確,讓譯語群體能一目了然明白譯文,不產(chǎn)生理解偏差。第二,保持語言景觀美感。在一些高檔餐廳或五星級酒店中,往往會花大量心思制作精美的菜單。翻譯的語言藝術(shù)更能體現(xiàn)檔次,在同一類別目錄下,使用統(tǒng)一的短語結(jié)構(gòu),盡量傳達菜單元語言制作者的心意和美感。第三,盡量減少文化虧損。既要避免在翻譯中出現(xiàn)過多的文化缺失,也要以譯語群體為上,避免產(chǎn)生文化沖突,出現(xiàn)引起不適甚至出現(xiàn)歧義的現(xiàn)象。第四,規(guī)范翻譯中的用詞。目前我國的菜名翻譯很多都有了較為統(tǒng)一的譯名,在不影響景觀美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開辟蹊徑,使用規(guī)范統(tǒng)一的詞語。如“Tofu”,“Wonton”等早已為西方民眾廣為人知的食物,便可直接采納使用。
參考文獻:
[1]熊欣.跨文化交際理論下的中國菜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