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根據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從實際出發(fā),針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初中英語學困生越來越多這一現象,進行多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幾條相應的對策,希望對廣大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英語;學困生;對策
【作者簡介】廖鳳花,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引言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教師和家長。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主觀上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以及客觀上的經濟發(fā)展落后、文化信息不足等客觀原因,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問題,使英語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英語學困生出現的成因
1.學生及家長對學習英語的認識不足。由于少數民族的傳統以及語言習慣,在交流過程中多使用本民族語言,很多學生甚至在漢語時都存在一定障礙,英語課程更是形同虛設。一方面由于少數民族地區(qū)大多家庭都存在經濟困難的現狀,學生家長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些家甚至字都不認識幾個。由于家長大部分時間都忙于生計,并且本身也缺乏教育意識,對孩子的學習方面不關注,更沒有能力對孩子的英語功課進行輔導,于是干脆任其發(fā)展。而初中學生由于年紀尚小,認知能力、自控能力普遍存在不足,長時間下來學生自身也不再重視英語的學習。
2.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生需要從“聽”、“說”、“讀”、“寫”等多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首先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由于自身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足,本身基礎較差,英語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由于不認真聽講導致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再加上極度缺乏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課前不進行預習,課后不進行復習,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會主動詢問教師;其次由于口語不好,害怕別人嘲笑等原因,這些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后都很少開口講英語,而不進行練習,口語又無法得到改善,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再次是學生既沒有主動購買學習資料的想法,也沒有去學校圖書館借閱英語書籍的習慣,導致學生英語知識范圍狹窄;最后是假期作業(yè)很難自主完成,學到的知識本身就相當有限,還無法得到有效的鞏固。
3.社會因素。由于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都會住校,家長鞭長莫及,學校對宿舍監(jiān)管力度又往往不足,因此學生很容易沉迷于游戲、網絡小說等不良嗜好而不能自拔,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二、應對以上問題的對策
1.加強師生交流,建立信任度。教師自身首先要做到多與學困生及其家長交流溝通,了解學困生家庭情況以及學習現狀,并且發(fā)自內心的關心他們,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尊重,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度,讓學生和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師是真正為學生著想,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支持并且配合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
2.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想要學生學好英語,首先要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學好英語。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溝通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看到學生的進步,并予以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不再有畏懼學習英語的心理。同時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要耐心,不僅要施以幫助,還要多多鼓勵學生盡量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學會自立自強。另一方面要讓學生之間和諧相處,對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同學第一反應是幫助其解決遇到困難,而不是進行嘲笑。當學生建立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學好英語也就水到渠成。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英語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前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上課時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同時課后要進行復習,將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回顧課文,自己先對嘗試解決問題,實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學生或者教師。并且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敢開口,通過聽錄音等方式糾正英語發(fā)音,再通過大聲朗讀來培養(yǎng)語感。另外要教會學生通過英語書籍來拓寬自身知識范圍,感受到英語文化的魅力,進而提升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4.提高課堂參與度。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就一定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提問、讓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或者對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課堂上來。
5.幫助學生樹立理想。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管,另一方面要對其進行合適的情感引導,堵不如疏。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生活條件一般都很艱苦,因此也能加能夠體會生活的艱辛,教室可以以其自身經歷等為例,讓他體會到想要改變生活現狀必須要通過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的力量。而沉迷于一些不良嗜好是對父母勞動成果的不尊重,和對自己未來的不負責任。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當學生有了對美好的追求以及向往,才能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英語的學習。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學困生的出現不適因為單一的因素而產生的,所以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需要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能夠配合教學工作的展開。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間的溝通,用真誠的心對他們贏得他們的信任,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拒絕誘惑,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岑學霞.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117-119.